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敧。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注释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正中词名《舞春风》,陈永年词名《桃花落》,尤遂初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调始于五代冯正中《舞春风》词,清人沈辰垣《历代诗馀·卷三十二》录之,注云:「《瑞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瑞鹧鸪》填制盛于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鲜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六十五条,作者三十馀人,多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衰于金元,全金元词有《瑞鹧鸪》词目八十一条,几为全真教人之作。词作数量虽逾前代,然词作内容皆为传教布道,同时作者人数亦大不如宋。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后阕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惟陈永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填者甚少,皆照贺方回体填。 「观潮」:傅注本及元延祐本俱阙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观潮」。 踏浪儿:参加水戏之选手。唐·孟东野《送淡公·其五》诗:「侬是清浪儿,每踏清浪游。笑伊乡贡郎,踏土称风流。」踏浪儿,原作「踏雪浪儿」,晒蓝本「雪」字旁加「、」号,盖疑其为衍文也。依《词谱》此句不应有八字,今据元延祐本删「雪」字。 山简:《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子)山简传〉》:「简字季伦。性温雅,有父风,……永嘉三年,(简)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问葛疆:何如并州儿?』疆家在并州,简爱将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箸白接篱。举手问葛彊,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彊是其爱将,并州人也。」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唐·李太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浪婆:波浪之神。唐·孟东野《送淡公·其三》:「铜斗饮江酒,拍手铜斗歌。侬是拍浪儿,饮则拜浪婆。脚踏小船头,独速舞转莎。笑伊《渔阳掺》,空恃文章多。闲倚青竹竿,白日奈我何。」刘尚荣按:「《孟东野诗集·卷八》及《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九》『拍手』作『手拍』,义胜;『转莎』作『短蓑』。」 西兴、渔浦:傅子立注:「西兴、渔浦,皆吴地。」龙榆生注引《清一统志》:「西兴渡在浙江萧山县西十二里。本名西陵,为吴越通津。」 送潮:傅子立注:「唐陆龟蒙有《迎潮》、《送潮》诗。」刘尚荣按:「《甫里集·卷十六》,《笠泽丛书·卷三》均载陆龟蒙作《迎潮送潮词并序》。别见《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一》。」 歌底曲:唱啥子歌曲。底,什么。


简介

《瑞鹧鸪·观潮》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下阕写钱塘江退潮,弄潮儿唱起「使君诗」作为送潮曲。此词语言平实,亲切有味,用笔精炼含蓄。



临江仙·风水洞作

〔苏轼〕 〔宋〕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

菩萨蛮·歌妓

〔苏轼〕 〔宋〕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

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

悽音休怨乱,我已无肠断。

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蝶恋花·代人赠别

〔苏轼〕 〔宋〕

一颗樱桃樊素口。

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

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南乡子

〔苏轼〕 〔宋〕

裙带石榴红,却水殷勤解赠侬。

应许逐鸡鸡莫怕,相逢,一点灵犀必暗通。

何处遇良工,琢刻天真半欲空。

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长在环儿白雪胸。

南乡子·赠行

〔苏轼〕 〔宋〕

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

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

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

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

瑞鹧鸪·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苏轼〕 〔宋〕

城头月落尚啼乌。

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鑪。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祝英台近·惜别

〔苏轼〕 〔宋〕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

酒病无聊,敧枕听鸣橹。

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

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

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

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轼〕 〔宋〕

今年春浅腊侵年。

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

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

〔苏轼〕 〔宋〕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

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

浪淘沙·探春

〔苏轼〕 〔宋〕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