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

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八月十八日观潮」:傅注本后有「和苏伯固二首」六字,元延祐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东坡外集》、毛本俱无此六字。按,刘尚荣《东坡词傅干注校证·〈注坡词〉考辩》:「傅本卷五《南歌子·海上乘槎侣》,调名下有词序:『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苏伯固二首』所谓『二首』中之另一首,为《南歌子·苒苒中秋过》。元本及其馀各本前一首题无『和苏伯固二首』六字,而在《苒苒中秋过》一首调名下又均无,但《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标注『再用前韵』四字。朱本据王文诰《苏诗总按》将这两首词分别编入熙宁五年壬子和熙宁七年甲寅。按本集壬子《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诗云:『赖有明朝看朝在,万人空巷斗新妆。』癸丑有《八月十五日观潮五绝》及《瑞鹧鸪·观潮》词。这两次观潮均有诗词互证。唯甲寅年观潮并无诗文印证,且当时苏伯固不在杭州。王文诰所说:『甲寅八月十五日,江上观潮作《南歌子》词』,未明所据,不足为信。若仅以毛本『再用前韵』四字就把《苒苒中秋过》一首定为甲寅作,也嫌牵强。我以为,应从傅本,盖同时所作同调同韵二词,龙本、曹本皆从朱本,不妥。既与伯固唱和,考二人仕履,这种交游只能出现在元祐五年,东坡守杭,伯固以临濮县主簿监杭州在城商税时,八月观潮而作词。」故兹从元及其馀诸本。 乘槎:傅子立注:「《博物志》:『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问之不答。遣归,问严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又云:『天河与海通。』」刘尚荣按:「晋·张茂先《博物志·卷十·杂说下》:『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天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傅注盖撮述大意而删略失当,致使文意不明矣。」 萼绿华:傅子立注:「《真诰》:『萼绿华女许,升平年十月十日降羊权,自此往来,后赠权诗,火涴巾,金玉条。访问曰:是九疑山得道女罗郁也。』」刘尚荣按:「此条傅注讹夺错乱,几不堪卒读。今据《太平广记·卷五十七·〈神仙·萼绿华〉》引《真诰》原文补证如下:『萼绿华者,女仙也。年可二十许,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晋穆帝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仙也。自此一月辄六过其家。权字道学,即晋简文黄门郎羊欣祖也。权及欣,皆潜修道要,耽玄味真。绿华云:「我本姓杨。」又云是九嶷山中得道罗郁也。宿命时,曾为其师母毒杀乳妇玄洲。以先罪未灭,故暂谪降臭浊,以偿其过。赠权诗一篇,并火浣布手巾一,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谓权曰:「慎无泄我下降之事,泄之则彼此获罪。」因曰:「修道之士,视锦绣如弊帛,视爵位如过客,视金玉如砾石。无思无虑,无事无为。行人所不能行,学人所不能学,勤人所不能勤,得人所不能得,何者?世人行嗜欲,我行介独;世人行俗务,我学恬淡;世人勤声利,我勤内行;世人得老死,我得长生。故我行之已九百岁矣。」授权尸解药,亦隐景化形而去,今在湘东山中。』」龙榆生笺引唐·李义山《无题二首·其二》诗:「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潮头来处:《列子》中所言之归墟。传说为天上地下之水所聚处,又为江河湖海之源。傅子立注:「《列子》:『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刘尚荣按:「节引自《列子·卷五·〈汤问·汤问夏革〉》:『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雷辊夫差国」句:傅子立注:「今馀杭乃吴王夫差之故国。『雷辊』,言其潮声如雷。」龙榆生笺:「《广韵》:『辊,古本切,音「衮」。』《六书故》:『辊,转之速也。』」 云翻海若家:傅子立注:「『北海若』,海神之名。『云翻』,言其潮势如云。」刘尚荣按:「战国楚·屈原《楚辞·远游》:『今海若舞冯夷。』东汉·王叔师注:『海若,海神名也。冯夷,水仙人。《淮南》言冯夷得道,以潜于大川也。』宋·洪练塘《补注》:『海若,《庄子》所称北海若也。』」龙榆生笺:「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卷十七·〈外篇·秋水〉》司马注:『若,海神也。』」 弄琴牙、《水仙》:傅子立注:「『弄琴牙』,伯牙也,善抚琴。古者抚琴亦为之『弄』。司马相如饮卓氏而弄琴。《乐府解题》:『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子。」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涛汹涌,山林窅冥,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作《水仙操》。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因而鼓琴妙绝天下。』今《水仙操》乃伯牙之所作。」刘尚荣按:「参见《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八·〈乐部十六·琴中〉》引《乐府解题》。《古诗记·卷四·水仙操》引《琴苑要录》,情节与此微异,原文如下:『《水仙操》,伯牙之所作也。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莫,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赍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汨没,山林窅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作此歌。』」


简介

上阕写潮势通天,潮头邈远,则乘槎可至仙境,乃化惊险为神奇;下阕写潮声如雷,潮涌如云,怎得伯牙来摹写,必传巨响为希声。作者奇思妙想,诗兴盎然。 海上有人乘竹筏直上银河,仙女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这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得来的。 「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这里引用典故,借用伯牙的故事来写潮声,潮声如雷,抒发作者希望有琴师来谱写潮声的愿望。这种写法在词中也不常见,可以说也是一次词风的改变。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轼〕 〔宋〕

今年春浅腊侵年。

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

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祝英台近·惜别

〔苏轼〕 〔宋〕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

酒病无聊,敧枕听鸣橹。

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

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

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

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瑞鹧鸪·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苏轼〕 〔宋〕

城头月落尚啼乌。

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鑪。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瑞鹧鸪·观潮

〔苏轼〕 〔宋〕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敧。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临江仙·风水洞作

〔苏轼〕 〔宋〕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

浪淘沙·探春

〔苏轼〕 〔宋〕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竹枝词

〔苏轼〕 〔宋〕

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鲊瓮头船。

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闻杜鹃。

除夜舟中遇雪

〔谢翱〕 〔宋〕

岁月安有限,利名心未灰。

雪飞今夜止,潮去隔年来。

交友穷中见,江山尽处回。

家人谁念道,耳热不因杯。

桂酒颂

〔苏轼〕 〔宋〕

中原百国东南倾,流膏输液归南溟。

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水娠黄金山空青,丹砂晨暾朱夜明。

百卉甘辛角芳馨,旃檀沈水乃公卿。

大夫芝兰士蕙蘅,桂君独立冬鲜荣。

无所摄畏时靡争,酿为我醪淳而清。

甘终不坏醉不酲,辅安五神伐三彭。

肌肤渥丹身毛轻,冷然风飞罔水行。

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

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其二

〔苏轼〕 〔宋〕

老禅趺坐处,疏竹翠泠泠。

秀色分邻舍,清阴覆佛经。

萧萧日暮雨,曳履绕方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