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绝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后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后」句,名《雁后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后阕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后主词之前后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后换韵、后阕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后阕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屯田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风水洞:清·王文诰注《东坡诗集》引《杭州图经》:「洞去钱塘县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洞顶又有一洞,清风微出,故名曰『风水洞』。」 四大:傅子立注:「释氏以地、水、火、风为『四大』。」刘尚荣按:「参见《圆觉经》。」 沦漪(yī):《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漪。」毛传:「沦,小风(吹)水成文,转如轮也。」 「寒藻舞沦漪」句:唐·柳河东《南涧中题》诗:「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寒藻,秋天之水藻。 玉川:傅子立注:「卢仝(Tóng),号玉川子。有《茶》诗云:『唯觉两腋习习生清风。』」刘尚荣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及《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八》收卢仝此诗,『生清风』原作『清风生』。」 「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句:唐·杜少陵《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一》诗:「层巅馀落日,草蔓已多露。」


简介

《临江仙·风水洞作》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山水纪游词,该词的题目已将游览景点标明。上阕着重写风水洞中清美的境界,下阕自抒所感,并写出出洞后所见。全词空旷清冽,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的表现方法,给人以八面来风之感,流露出词人回归田园的人生追求。



菩萨蛮·歌妓

〔苏轼〕 〔宋〕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

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

悽音休怨乱,我已无肠断。

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蝶恋花·代人赠别

〔苏轼〕 〔宋〕

一颗樱桃樊素口。

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

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南乡子

〔苏轼〕 〔宋〕

裙带石榴红,却水殷勤解赠侬。

应许逐鸡鸡莫怕,相逢,一点灵犀必暗通。

何处遇良工,琢刻天真半欲空。

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长在环儿白雪胸。

南乡子·赠行

〔苏轼〕 〔宋〕

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

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

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

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苏轼〕 〔宋〕

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瑞鹧鸪·观潮

〔苏轼〕 〔宋〕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敧。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瑞鹧鸪·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苏轼〕 〔宋〕

城头月落尚啼乌。

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鑪。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祝英台近·惜别

〔苏轼〕 〔宋〕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

酒病无聊,敧枕听鸣橹。

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

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

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

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轼〕 〔宋〕

今年春浅腊侵年。

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

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

〔苏轼〕 〔宋〕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

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