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彭门留别

玉觞无味,中有佳人千点泪。

学道忘忧,一念还成不自由。

如今未见,归去东园花似霰。

一语相开,匹似当初本不来。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彭门留别」: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送别」。 「玉觞无味,中有佳人千点泪」句: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汎江送客》诗:「泪逐劝杯落。」 学道忘忧:龙榆生笺引《汉书·卷六十六·〈杨敞传·(子)杨恽(Yùn)传〉》:「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一念:傅子立注:「释氏以邪心正性皆生乎一念。」 花似霰(xiàn):傅子立注:「梁元帝《别诗》云:『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今不见。』」刘尚荣按:「诗见《艺文类聚·卷三十二》。《玉台新咏·卷九》题作《湘东王春别应令四首》之一。《古诗纪·卷八十一》题作《春别应令四首和简文》其一,『今不』作『不相』。」



如梦令·题淮山楼

〔苏轼〕 〔宋〕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

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

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

〔苏轼〕 〔宋〕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苏轼〕 〔宋〕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只应飞燕是前身。

共看剥蔥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

鸳鸯翡翠两争新。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南歌子·湖州作

〔苏轼〕 〔宋〕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蘋汀。

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

两山遥指海门青。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南歌子·送刘行甫赴馀姚

〔苏轼〕 〔宋〕

日出西山雨,无情又有情。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且将新句琢琼英。

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覆霜操

〔苏轼〕 〔宋〕

桓山之上。

维石嵯峨兮。

司马之恶。

与石不磨兮。

桓山之下。

维水弥弥兮。

司马之藏。

与水皆逝兮。

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

〔苏轼〕 〔宋〕

怪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

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冰霜。

归来衫袖有天香。

阳关曲·赠张继愿

〔苏轼〕 〔宋〕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前古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千秋岁·徐州重阳作

〔苏轼〕 〔宋〕

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

冠直缝,巾横幅。

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

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馀馥。

坐上人如玉。

花映花奴肉。

蜂蝶乱,飞相逐。

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

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苏轼〕 〔宋〕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行人肠断草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