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湖州作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蘋汀。

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

两山遥指海门青。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湖州: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二·湖州府》:「《禹贡》扬州之域,防风氏之国。春秋属吴,後属越。战国属楚。秦为会稽及鄣二郡地。汉属会稽及丹阳郡(西南境郡为丹阳界)。後汉分属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始于乌程置吴兴郡。晋及宋齐因之。梁绍泰元年改郡为震州,太平元年州废,复为吴兴郡。隋平陈,郡废;仁寿二年改置湖州;大业初,州废,县属吴郡(隋末为沈法兴、李子通所据)。唐武德四年复置湖州;天宝初复为吴兴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初复为湖州,属浙江西道;文德元年于州置忠国军节度(见《唐书·方镇表·府志》作『乾宁三年置』误)。五代属吴越国。周时改宣德军(吴任臣《十国春秋》:『显德六年升湖州为宣德军。』)宋曰湖州吴兴郡,属两浙路;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宝庆元年改安吉州。元至元十三年为湖州路,属江浙行省。明洪武初为湖州府,属南直隶;十四年改隶浙江布政使司。」 潇潇:元延祐本「萧萧」。 溪桥:元延祐本「溪风」。 月华如水:傅子立注引南朝宋·谢希逸《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 苕岸:龙榆生校:「傅注本『苕岸』作『苕坼(chè)』。」今见傅注各本作「苕岸」。「岸」之俗体也。傅子立注:「湖有苕溪。」刘尚荣按引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湖州吴兴郡·乌程县〉》:「苕溪在县南五十步大溪西也,西从浮玉山,东至兴国寺。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曰苕溪。」龙榆生笺引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湖州吴兴郡〉》:「苕水在安吉县治西南七十五里,北流径长兴县东四十五里,乌程县南五十步。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曰苕溪。」 湖:朱本校:「疑『潮』误。」 海门:傅子立注:「钱塘江海门,两山对起。」刘尚荣按:「宋·施武子等撰《会稽志·卷十九》:『古今诸家海潮之说多矣。……或云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


简介

《南歌子·湖州作》是由北宋诗人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本词前後阕末句下七字,盖现成唐诗句,衹是句头加两字也,岂可割裂耶。全词描写闺情,细緻入微,描摹如画,是婉约词中的佳作。



南歌子·送刘行甫赴馀姚

〔苏轼〕 〔宋〕

日出西山雨,无情又有情。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且将新句琢琼英。

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苏轼〕 〔宋〕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

〔苏轼〕 〔宋〕

双溪月,清光偏照双荷叶。

双荷叶。

红心未偶,绿衣偷结。

背风迎雨流珠滑,轻舟短棹先秋折。

先秋折。

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渔家傲·七夕

〔苏轼〕 〔宋〕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

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馀花纷似雨,汀洲蘋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

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临江仙

〔苏轼〕 〔宋〕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

溪山好处便为家。

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

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

十年不见紫云车。

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苏轼〕 〔宋〕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只应飞燕是前身。

共看剥蔥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

鸳鸯翡翠两争新。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

〔苏轼〕 〔宋〕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如梦令·题淮山楼

〔苏轼〕 〔宋〕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

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

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减字木兰花·彭门留别

〔苏轼〕 〔宋〕

玉觞无味,中有佳人千点泪。

学道忘忧,一念还成不自由。

如今未见,归去东园花似霰。

一语相开,匹似当初本不来。

覆霜操

〔苏轼〕 〔宋〕

桓山之上。

维石嵯峨兮。

司马之恶。

与石不磨兮。

桓山之下。

维水弥弥兮。

司马之藏。

与水皆逝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