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一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

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简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陈纪

〔司马光〕 〔宋〕

周主将视学,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

……谨起,立于席后,对曰:“木受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明王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又曰:“去食去兵,信不可去。

愿陛下守信勿失。

”又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策略第四

〔苏轼〕 〔宋〕

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盖非以隔绝上下之情,养尊而自安也。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

〔苏舜钦〕 〔宋〕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渐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返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笔此传中州。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苏轼〕 〔宋〕

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畏事之弊,与生事均。

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

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

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

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

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朱熹〕 〔宋〕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

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学者亦必以规矩。

”朱注:大匠,工师也。

规矩,匠之法也。

此章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