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第四

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盖非以隔绝上下之情,养尊而自安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简介

“临大事而不乱”,出自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苏轼应制科考试的试卷《策略》,苏轼时年23岁;“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则出自苏轼在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为皇帝代拟的圣旨《陈侗知陕州制》。早在青年时代,苏轼就主张革新政治。在这篇《策略》中,苏轼认为圣人之道在于诚,因此,为政者应以诚为本,要有古代圣贤的宽深的胸襟,能临大事而不乱,有所决断才能有助于民。故曰:“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后来,他又提出了“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的观点,主张在紧要关头,要保持原有的常态。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

〔苏舜钦〕 〔宋〕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渐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返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笔此传中州。

蝶恋花·行湘阴

〔张孝祥〕 〔宋〕

漠漠飞来双属玉。

一片秋光,染就潇湘绿。

雪转寒芦花蔌蔌,晚风细起波纹縠。

落日闲云归意促。

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

过尽碧湾三十六,扁舟只在滩头宿。

蝶恋花·怀于湖

〔张孝祥〕 〔宋〕

恰则杏花红一树。

拈指来时,结子青无数。

漠漠春阴缠柳絮,一天风雨将春去。

春到家山须小住。

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

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

资治通鉴·陈纪

〔司马光〕 〔宋〕

周主将视学,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

……谨起,立于席后,对曰:“木受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明王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又曰:“去食去兵,信不可去。

愿陛下守信勿失。

”又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资治通鉴•周纪一

〔司马光〕 〔宋〕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

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