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东武南城,新堤畔、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四八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东武城南刚刚筑就新堤,邞淇河水开始流溢。微雨过後,浓密的树林,苍翠的山岗,红花绿叶,满地堆积。枝头残花早已随风飘尽,我与朋友同到江边把春天寻觅。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 官衙里的公事纷杂堆积,风雨过後更无几多明媚春日。今日相约,泛杯曲水,全城百姓也争相聚集。您不曾闻知东晋兰亭修禊的故事?当日满座都是豪俊高洁之士。到如今只有长竹满山岗。往日陈迹,无从寻觅。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调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为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叶内多花青素,秋冬呈红色,故称「满江红」。一说调名咏「江景」。唐白乐天《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一说调名咏曲名。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馀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後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钦定词谱·卷二十二》:「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馀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姜白石平韵《满江红》词序:「《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以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潘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潘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功于姥云。」贺方回词名《念良游》,又名《伤春曲》。王吉昌词名《满江红慢》。陈迦陵词名《怅怅词》。此调为北宋新声,柳耆卿词为创调之作。柳词四首,两首表达市民妇女情感,两首为羁旅行役之词,均属「仙吕调」,即「夷则宫」,其基音较高,故有激越之感。此调自南宋至清均可付诸歌喉。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满江红》曲数支。民国九年(西元一九二〇年)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发现另一古曲,所配词为元代萨天锡之作,声情悲壮雄浑。民国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由杨荫浏将岳武穆词配此古曲,词曲契合,艺术效果极佳,自此广为传唱。武穆词与柳耆卿「暮雨初收」阕格律相同,为宋人通用之正体。《钦定词谱》于此调列十四体,但实际上仅有仄韵正体与平韵南宋姜白石所创之变体,与正体之字数、句式、韵数皆同两体。正体九十三字,前阕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後阕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自第六句始与前阕相同。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韵变体,九十三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後阕十句五平韵。此後词人赵虚斋、吴梦窗、彭巽吾、张玉田等偶用此体,但声情效果与正体颇异。此调基本句式为奇句,有三个四字句,一个五字句,两个灵活之八字句,四个可对偶之七字句,六个三字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相配,造成奔放与急促之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之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故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稼轩三十三阕中如「点火樱桃」「家住江南」「敲碎离愁」三阕清新而和婉,宋季宫人王清惠《题驿壁》一词悲痛愤激而声韵谐美。此调前後阕各两个七字句,可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如张子野「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东坡「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周美成「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後阕过变四个三字句须对偶,但有两对偶者,如稼轩「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有单对偶者,如刘须溪的「记犹是,卿卿惜;空复见,谁谁摘」;也有一、二句对偶,三、四句不对偶者。 满江红:《全宋词》编者案:「此首《类编草堂诗馀·卷三》作晁无咎词。」《全宋词》晁无咎词存目。 「东武会流杯亭」:元延祐本题作「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郏(Jiá)淇水入城。」朱本、龙本题作「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Fū)淇水入城。」兹从傅注本、毛本题。 东武:傅子立注:「东武,密州。」刘尚荣按:「《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一·〈江南道·密州〉》『诸城县,本汉东武县也,属琅邪郡,乐府章所谓《东武吟》者也。後汉属琅邪国,晋属东莞郡,後魏属高密郡。隋开皇十八年,改东武为诸城县,取县西三十里汉故诸县城为名。』《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京东东路·密州〉》:『诸城为密州治所。』」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四·〈青州府·诸城县〉》:「诸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莱州府胶州界四十里,西至沂州府莒州界五十里,南至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安邱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日照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莱州府高密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安邱县界九十里。本春秋时,鲁诸邑及齐琅邪邑地。秦置琅邪郡。汉初置东武县,为郡治并领琅邪诸县,後汉改置琅邪国,于开阳以东武等三县为属。三国魏因之。晋初省琅邪县,以东武诸县属城阳郡,太康十年属东莞郡。宋以东武县分属平昌郡。後魏永安二年,置东武郡兼置胶州。北齐改置高密郡,仍置胶州省诸县入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密州,十八年改东武县曰诸城,大业初州废为高密郡。唐武德五年,复曰密州。天宝元年,复曰高密郡。乾元元年,复曰密州,属河南道。宋曰密州高密郡,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属京东东路。金曰密州,属山东东路。明洪武元年,始废密州以县,属青州府。本朝因之。按青州府属旧有安东卫,一本从沂州府日照县分置日照,旧隶青州後为沂属而安东未经改归。本朝乾隆七年裁卫,以所辖村庄归入诸城、日照二县,但计其道里,究与日照为近,应将安东废卫列入沂州,附识于此。」 流杯亭:即诸城南禅小亭。 新堤畔:元延祐本、朱本、龙本作「新堤就」,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新堤固」。 涟漪:元延祐本作「郏淇」,朱本、龙本作「邞淇」。龙榆生校:「元延祐本『邞』误作『郏』」。傅子立注:「涟漪,风行水上波。」 隐隐遍:元延祐本、朱本、龙本作「微雨过」。 高阜:元延祐本、朱本、龙本作「翠阜」。 试向: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更向」。 江边:《东坡外集》作「溪头」。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江头」。 曲水:傅子立注:「《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都人并出水渚,为流杯曲水之饮。』」刘尚荣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傅注转述其大意也。隋杜公瞻注引南朝梁·吴叔庠《续〈齐谐〉记》:『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日曲水,其义何指?」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与携酒至东流水边,洗涤去灾,遂因流水以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也。」帝曰:「若如所谈,便非嘉事。」尚书郎束晢曰:「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有金人自东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其处立为曲水祠。二汉相沿,皆为盛集。」帝曰:「善。」赐金五十斤,左迁挚虞为阳城令。』《晋书·卷五十一·束晰传》:『武帝尝问挚虞三日曲水之义,虞对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村人以为怪,乃招携之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泛觞,其义起此。」帝曰:「必如所谈,便非好事。」皙进曰:「虞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言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霸诸侯,因此立为曲水。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帝大悦,赐皙金五十斤。』」龙榆生笺引《文选·卷四十六·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李善注:「韩诗曰:『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Zhēn)、洧(Wěi)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祓除不祥也。』《续〈齐谐〉记》曰:『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月曲水,其义何」?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一村以为怪,乃招携至水滨盥洗,遂因水以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帝曰:「若所谈,非好事。」尚书郎束皙曰:「仲治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说其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因其处立为曲水。二汉相沿,皆为盛集。」帝曰:「善。」赐金五十斤,左迁仲治为阳城令。』」


简介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的一首词。自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名士兰亭修禊之後,传统的节日上巳日便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这对于东坡这样的士大夫文人尤其具有诱惑力。熙宁九年三月上巳日,东坡在密州城南流觞曲水时,忆及兰亭盛会,因作此词。上阕写雨後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下阕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全词由春逝兴感,由兰亭生悲,渗透了词人对于自然、时间和历史意义的思考与感悟,带有人生哲理意义。


赏析

明·沈震峰《草堂诗馀正集》:单引一事,叹尽千秋。 明·卓蕊渊《古今词统·卷十二》:(「三之一」句)胜马庄父「十分春色今无儿」。 清·陈亦峰《雲韶集》:风流疏狂,声流絃外,措辞饶有姿态,如灵和殿柳,三起三眠。



画堂春·寄子由

〔苏轼〕 〔宋〕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江神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苏轼〕 〔宋〕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闲。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江神子·东武雪中送客

〔苏轼〕 〔宋〕

相从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

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

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

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

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阑。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苏轼〕 〔宋〕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阳关曲·答李公择

〔苏轼〕 〔宋〕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望江南·暮春

〔苏轼〕 〔宋〕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殢人娇·戏邦直

〔苏轼〕 〔宋〕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

向青琐、隙中偷觑。

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

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

百子流苏,千枝宝炬。

人间有、洞房烟雾。

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

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满江红·正月十日,送文安国还朝

〔苏轼〕 〔宋〕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

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却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蝶恋花·微雪,客有善吹笛击鼓者,方醉中,有人送《苦寒诗》求和,遂以此答之

〔苏轼〕 〔宋〕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琖。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了冰生砚。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

〔苏轼〕 〔宋〕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

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搢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

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