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正月十日,送文安国还朝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

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却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谁说老天爷无情,老天爷懂得殷勤地挽留客人。春天到了,天气渐渐变暖,因为什么,早晨还飘着雪花。你如今是遇到好的机会,一定会青云直上。我则应当告老还乡。恐怕隔一段时间,再想举杯共饮时,但远隔云山,再也无缘相会了。 这种复杂的世事,都很难断定怎样发展,谁能知道你我今後是怎么样呢?即使我们今後会有举杯共饮致使,即使两方都还健在,但恐怕我们到那时都已白发苍苍了!我们为什么要放过这一醉方休的良机呢?这样的挚友欢饮,实在太难寻求了。我们用不着向倾心爱慕的友人倾诉离别之苦,话未出口,双眼已满含泪水,睫毛上挂上了滴滴泪珠。你要来信,我要回音,鱼书往还,友情永存。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调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为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叶内多花青素,秋冬呈红色,故称「满江红」。一说调名咏「江景」。唐白乐天《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一说调名咏曲名。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馀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钦定词谱·卷二十二》:「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馀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姜白石平韵《满江红》词序:「《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以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潘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潘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功于姥云。」贺方回词名《念良游》,又名《伤春曲》。王吉昌词名《满江红慢》。陈迦陵词名《怅怅词》。此调为北宋新声,柳耆卿词为创调之作。柳词四首,两首表达市民妇女情感,两首为羁旅行役之词,均属「仙吕调」,即「夷则宫」,其基音较高,故有激越之感。此调自南宋至清均可付诸歌喉。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满江红》曲数支。民国九年(西元一九二〇年)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发现另一古曲,所配词为元代萨天锡之作,声情悲壮雄浑。民国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由杨荫浏将岳武穆词配此古曲,词曲契合,艺术效果极佳,自此广为传唱。武穆词与柳耆卿「暮雨初收」阕格律相同,为宋人通用之正体。《钦定词谱》于此调列十四体,但实际上仅有仄韵(正体)与平韵(南宋姜白石所创之变体,与正体之字数、句式、韵数皆同)两体。正体九十三字,前阕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阕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自第六句始与前阕相同。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韵变体,九十三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十句五平韵。此后词人赵虚斋、吴梦窗、彭巽吾、张玉田等偶用此体,但声情效果与正体颇异。此调基本句式为奇句,有三个四字句,一个五字句,两个灵活之八字句,四个可对偶之七字句,六个三字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相配,造成奔放与急促之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之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故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稼轩三十三阕中如「点火樱桃」「家住江南」「敲碎离愁」三阕清新而和婉,宋季宫人王清惠《题驿壁》一词悲痛愤激而声韵谐美。此调前后阕各两个七字句,可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如张子野「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东坡「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周美成「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后阕过变四个三字句须对偶,但有两对偶者,如稼轩「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有单对偶者,如刘须溪「记犹是,卿卿惜;空复见,谁谁摘」;也有一、二句对偶,三、四句不对偶者。 「正月十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元延祐本、毛本皆作「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明吴讷钞本作「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苏长公二妙集》本作「正月十三日,雪中送姜安国还朝」,《东坡外集》作「正月十三日,雪中送王定国」,龙榆生校云:「傅注本题夺『三』字。」待考。《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题所云送者,似皆无据妄改也。刘尚荣按:「文安国即庐江文勖也,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四十五》载《书史会要》云:『勖官太府寺丞,工篆画。』《东坡续集·卷十》有《文勖篆赞》。吴讷钞本《东坡词》所收《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亦题『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时有『微雪』。《满江红》词盖亦作于是时,则题为『文安国』者是。」 过春:元延祐本、《东坡外集》作「遇时」。 组绶:龙榆生笺:「《说文》:『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冕缨。』《急就篇》注:『绶,受也,所以承受印绶也。亦谓之璲。』《后汉书·舆服志》:『韨(fú)佩既废,秦乃以采组连结于璲,光明章表,转相结受,故谓之绶。』」 老去寻: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归去耽」。 忽相思:元延祐本作「复相思」。 却向:傅注本作「不用向」,茲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欲向」,连下句,亦合词谱。 先已:傅注本误作「先光」,据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校改。 但莫遣:毛本作「但莫追」。 新燕:傅子立注:「燕子以秋分去,春分至。江文通诗:『袖中有短诗,愿寄双飞燕。』」刘尚荣按:「见江文通《李都尉陵从军》诗,据《文选·卷三十一》,『短诗』作『短书』,『双』作『南』。」


简介

《满江红·正月十日,送文安国还朝》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先写友情难捨之意,下面便转入对友人的衷心祝愿和抒发自己此刻的情怀。下阕通过写劝酒、人事,表现了相别时的痛苦难捨之情,以及词人对友谊的珍惜。词作直抒惜别之情,委婉深挚,亲切感人。


赏析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经顺:刘彥和《文心雕龙·知音》:「夫级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英见其面,规文辄见其心。」我们阅读这篇语浅情深的作品,必须运用美学的眼光,从这浅显的词句中,寻绎体会词人当时的真情实感,挖掘词的本意和韵味。



殢人娇·戏邦直

〔苏轼〕 〔宋〕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

向青琐、隙中偷觑。

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

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

百子流苏,千枝宝炬。

人间有、洞房烟雾。

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

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望江南·暮春

〔苏轼〕 〔宋〕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苏轼〕 〔宋〕

东武南城,新堤畔、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四八

画堂春·寄子由

〔苏轼〕 〔宋〕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江神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苏轼〕 〔宋〕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闲。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蝶恋花·微雪,客有善吹笛击鼓者,方醉中,有人送《苦寒诗》求和,遂以此答之

〔苏轼〕 〔宋〕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琖。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了冰生砚。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

〔苏轼〕 〔宋〕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

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搢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

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至日忆山中客

〔谢翱〕 〔宋〕

山村云物外,至朔闰年愁。

独客语茅屋,樵人共白头。

驿花残楚水,烽火到交州。

欲隐裂裳帛,春来重结裘。

更漏子·送孙巨源

〔苏轼〕 〔宋〕

水涵空,山照市。

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

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

自古客槎来去。

槎有信,赴秋期。

使君行不归。

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

〔苏轼〕 〔宋〕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

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

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

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