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送孙巨源

水涵空,山照市。

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

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

自古客槎来去。

槎有信,赴秋期。

使君行不归。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与唐教坊曲《更漏长》稍异。唐人称夜间为「更漏」,唐人诗歌中屡见之,如杜少陵《江边星月》诗:「馀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许丁卯《韶州驿楼宴罢》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然作为词调名之「更漏子」,却始创于晚唐温飞卿。《苕溪渔隐丛话》:「飞卿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词尤佳。其词云:『玉炉香,红蜡泪。』」飞卿最擅其词,传者有两首,俱咏本意,故而得名。毛氏《填词名解》亦云:「唐温飞卿做《秋思词》,中咏『更漏』,后以名词。」《钦定词谱·卷六》:「《更漏子》,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飞卿。唐宋词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属『商调』。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贺方回词有「江南独倚楼」之句,故又名《独倚楼》;又有「翻翠袖,怯春寒」之句,故名《翻翠袖》;又有「付金钗,平斗酒」之句,故名《付金钗》。丘长春词,名「无漏子」。此调前后阕共八个三字句,音节较急促,而又频繁换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故曲折而富于变化。唐宋词人多用以写景、抒情。以温飞卿《更漏子·玉炉香》为正体,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阕六句三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双调四十五字,前阕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阕六句三仄韵、两平韵诸变体。 孙巨源:即孙洙,宋扬州广陵人,字巨源。孙昌龄子。羁丱能文,熟谙典故。宋仁宗皇祐元年(西元一〇四九年)未冠擢进士。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魏公叹为「今之贾傅」。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三年(西元一〇六六年)应诏上疏言时政要务,事皆可行。为史馆检讨、同知谏院。王介甫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巨源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熙宁三年(西元一〇七一年),知海州。历官干当三班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宋神宗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擢翰林学士,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卒,年四十九。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孙洙传》。 涵空:指水映天空。唐·温飞卿《春江花月夜》诗:「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 西汉二疏:傅子立注:「疏广、疏受,东海人。广为太子太傅,受为少傅。并乞骸骨归乡里。宣帝赐黄金二十斤,太子赠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广既归乡里,日与故旧宾客相与饮乐。问其家金馀有几所,趣卖以共具,曰:『此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于是乡党族人悦服焉。」龙榆生笺《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馀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馀,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閒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凯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馀,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馀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皆以寿终。」 客槎:傅子立注:「《博物志》:『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问之不答。遣归,问严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又云:『天河与海通。』」刘尚荣按:「晋·张茂先《博物志·卷十·杂说下》:『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天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傅注盖撮述大意而删略失当,致使文意不明矣。」


简介

《更漏子·送孙巨源》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词作。此词为送别词,词的上阕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巨源,下阕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在词中,作者将仕途中的无穷忧患情思与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合一起,表达了极为复杂的心绪。



至日忆山中客

〔谢翱〕 〔宋〕

山村云物外,至朔闰年愁。

独客语茅屋,樵人共白头。

驿花残楚水,烽火到交州。

欲隐裂裳帛,春来重结裘。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

〔苏轼〕 〔宋〕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

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搢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

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蝶恋花·微雪,客有善吹笛击鼓者,方醉中,有人送《苦寒诗》求和,遂以此答之

〔苏轼〕 〔宋〕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琖。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了冰生砚。

满江红·正月十日,送文安国还朝

〔苏轼〕 〔宋〕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

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却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殢人娇·戏邦直

〔苏轼〕 〔宋〕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

向青琐、隙中偷觑。

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

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

百子流苏,千枝宝炬。

人间有、洞房烟雾。

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

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

〔苏轼〕 〔宋〕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

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

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

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涂

〔苏轼〕 〔宋〕

欲执河梁手,还升月旦堂。

酒阑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

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

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

〔苏轼〕 〔宋〕

郑庄好客,容我樽前先堕帻。

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

从此南徐,良夜风清月满湖。

菩萨蛮·润州和元素

〔苏轼〕 〔宋〕

玉笙不受朱唇暖,离声凄咽胸填满。

遗恨几千秋,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国酒,泫泪攀枯柳。

莫唱短因缘,长安远似天。

菩萨蛮·席上和陈令举

〔苏轼〕 〔宋〕

天怜豪俊腰金晚。

故教月向松江满。

清景为淹留,从君都占秋。

身闲惟有酒,试问遨游首。

帝梦已遥思,匆匆归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