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蜀黍

释名 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 (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

(根)利小便,止喘满。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谷部·玉蜀黍

〔李时珍〕 〔明〕

释名 玉高粱。

气味 (米)甘、平、无毒。

主治 (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附方 玉蜀黍,理在亦通称“玉米”,其花柱及柱头称为玉米须近年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症。

本草纲目·谷部·粱

〔李时珍〕 〔明〕

气味 黄粱米:甘、平、无毒。

白粱米:甘、微寒、无毒。

青粱米:甘、微寒、无毒。

主治 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胃虚呕吐。

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手足生疣。

用白粱米粉炒红,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 脾虚泄痢。

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冷气心痛。

用桃仁二两,去皮,加水研磨,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老人血淋。

用车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饮汁此方亦能明目。

本草纲目·谷部·粟

〔李时珍〕 〔明〕

气味 粟米:咸、微寒、无毒。

主治 粟米: 胃热消渴。

用陈粟米煮饭吃。

反胃吐食(脾胃气弱,食不消化)。

用粟米半升,捣成粉,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取七枚煮熟,放一点盐,连汁穿梭心吞服,或加少许醋吞下。

鼻血不止。

用粟米粉小煮服。

汤米伤。

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浓煎如糖,频搽伤上,能止痛,灭瘢痕。

又方:粟米,半生半炒,研为末,酒调敷伤处。

粟泔汁: 眼热赤肿。

用粟泔汁(淘粟水)发酸的沉淀,加生地黄等分,研匀摊天布上,方圆约二寸,贴目上熨热。

药干即换。

疳疮月蚀。

用粟泔汁沉淀敷涂。

本草纲目·谷部·参子

〔李时珍〕 〔明〕

释名 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 甘、涩、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厚肠胃。

本草纲目·谷部·稗

〔李时珍〕 〔明〕

气味 (稗米)辛、甘、苦、微寒、无毒。

主治 (稗米)益气,健胃。

(苗、根)捣敷或研末,可治刀伤出血。

本草纲目·谷部·黍

〔李时珍〕 〔明〕

释名 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 黍米:甘、温、无毒。

久食令人多热烦。

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 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

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

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本草纲目·谷部·稷

〔李时珍〕 〔明〕

释名 粢。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用羊肉一脚,熬汤,加稷米、葱、盐,煮粥吃。

背痈。

用稷米粉熬黑,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剪孔贴患处,药干即换。

极效。

心气痛。

用稷根煎汤温服。

难产。

用稷根阴干,烧存性,研为末,以酒冲服二钱。

本草纲目·谷部·籼

〔李时珍〕 〔明〕

释名 占稻、早稻。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本草纲目·谷部·粳

〔李时珍〕 〔明〕

气味 粳米:甘、苦、平、无毒。

淅二泔:甘、寒、无毒。

主治 粳米: 霍乱吐泻,烦渴欲绝。

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沥一合,一次服下。

自汗不止。

有粳米粉代扑粉,经常扑身上,有效。

心气痛。

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开六、七次服下。

胎动腹痛。

用粳米五升、黄芪六两,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疔肿。

用粳米粉熬黑,调蜜敷涂。

淅二泔: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炒米汤:益胃,除湿。

粳谷奴:走马喉痹。

取粳谷取烧、研,以酒冲服一匙,立效。

禾秆:解砒毒。

用禾秆烧灰,淋汁滤清,冷服一碗,能将毒排出。

本草纲目·谷部·稻

〔李时珍〕 〔明〕

释名 杜、糯。

(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气味 淘糯米水:甘、凉、无毒。

稻米:苦、温、无毒(一说味甘)。

主治 稻米: 霍乱烦渴。

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

或煮汁服。

消渴饮水。

治方同上。

下痢禁口。

用糯谷一程式,炒出白花,去壳,以姜汁拌湿,再炒为末。

每服一匙,开水送下。

三服即可止痢。

鼻血不止。

用糯米微炒黄,研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同时少许入鼻中。

此方名“独圣散”。

自汗不止。

用糯米、小麦麸同炒,研为末。

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或煮猪肉蘸末食。

白带。

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饭前服,醋汤送下。

胎动不安,下黄水。

用糯米一合,黄芪、芎穷各五钱,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腰痛虚寒。

用糯米二升,炒热装袋中,拴靠在腰痛处。

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内服。

淘糯米水: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

糯稻花:阴干后供擦牙、乌须的配方使用。

稻秆: 消渴饮水。

取稻秆中心烧灰,每以开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饮下。

喉痹肿痛。

用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下血成痔。

用稻秆烧灰淋汁,热2浸洗三、五度,可愈。

汤火伤。

用稻秆灰冷水中淘七遍,带湿摊伤处,药干即换。

若是湿疮,则将稻秆灰淘后焙干,加油调涂。

三、五次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