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第三十七则

东坡《水龙吟 · 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

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苏轼《水龙吟》一词歌咏杨花,本是和韵,却好像元唱。章质夫《水龙花》咏柳絮,本是元唱,却好像是和韵。所以说,词人的才华和文采是不可强求的。


注释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质夫【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人间词话·第三十八则

〔王国维〕 〔清〕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

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 等句何如耶?

人间词话·第三十九则

〔王国维〕 〔清〕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

北宋风流,渡江遂绝。

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人间词话·第四十则

〔王国维〕 〔清〕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

词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 便是不隔。

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

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人间词话·第四十一则

〔王国维〕 〔清〕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人间词话·第四十二则

〔王国维〕 〔清〕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

〔王国维〕 〔清〕

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人间词话·第三十五则

〔王国维〕 〔清〕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

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

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

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人间词话·第三十四则

〔王国维〕 〔清〕

词忌用替代字。

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

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

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

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

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人间词话·第三十三则

〔王国维〕 〔清〕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

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人间词话·第三十二则

〔王国维〕 〔清〕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