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太多的情感使人苦不堪言,给人带来病痛。多次观赏楼中美景,与朋友相聚,欢乐时光转瞬即逝,最后只剩下空虚一笑。暂停饮酒,聆听琵琶的声音,细心地弹奏,醉醺醺的面庞显露出春天的温软,斜阳的余晖在江天上投下一抹红色。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此曲应是乐府旧曲《采桑》而入燕乐者。晚唐和成绩词为创调之作。南唐李後主词名《丑奴儿令》,冯正中词名《罗敷媚歌》,贺方回词名《丑奴儿》,陈後山词名《罗敷媚》。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乐府雅词》注「中吕宫」,《张子野词》入「双调」。此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相同,各三平韵。由四个七字句和四个四字句组成,每阕四字句处于七字句之间,使词气和缓;用韵甚密,而又使音节浏亮。此调宜于抒情与写景,既可表现婉约风格,又可表现旷达与刚健的风格。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元延祐本调名下有词引云「润州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余同孙巨源、王正仲参会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时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为希遇。饮阑,巨源请于余曰:『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余作此词」,系据傅注「斜照江天一抹红」条改编,删「《本事集》云」四字,「仲冬」下之苏子瞻作「余同」,末句「子瞻」亦改作「余」。龙本附考云:「元本如此标题,疑亦旁注混入,或他人引《本事集》为之。彊村本亦沿其谬。愚意此词题自当从傅注本为妥。」《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东景楼」,疑误。多景楼:龙榆生笺引《东坡诗集》查注:「《京口志》:『甘露寺有多景楼,中刻东坡熙宁甲寅与孙巨源辈会此赋《采桑子》词,碑石今尚存。』」又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二·〈镇江府·多景楼〉》:「多景楼,在北固山甘露寺内,北面大江,颇据形势。宋郡守陈天麟建,唐时临江亭故址。」樽酒相逢:傅子立注引唐·韩昌黎《赠郑兵曹》诗:「樽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琵琶语,细撚轻拢:傅子立注:「白乐天《琵琶行》:『轻拢漫撚抹复挑。』又云:『今夜闻君琵琶语。』」刘尚荣按:「《白氏长庆集·卷十二》题作《琵琶引》,『漫』作『慢』」「斜照江天一抹红」句:傅子立注:「《本事集》云:『润州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甲寅仲冬,苏子瞻、孙巨源、王正仲参会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时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为希遇。饮阑,巨源请于子瞻曰:「残霞晚照珍重阁本作『奇景』,非奇才不尽。」子瞻作此词』。」刘尚荣按:「宋刊《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二·润州甘露寺弹琴诗》尧卿注引杨元素曰:『润州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苏子瞻轼、孙巨源洙、王正仲存同游多景楼,京师官妓皆在,而胡琴者,姿伎尤妙。三公皆一时英彦,境之胜,客之秀,妓之妙,真为希遇。酒阑,巨源请于子瞻曰:「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子瞻遂作《采桑子》。』尧卿注当亦本于《本事曲集》,且引述内容详尽完整,可补傅注之脱漏,因录以备参稽。」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宋〕

呜呼!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

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

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

』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求而有得邪?

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

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呜呼!

其心厚于仁者邪!

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

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

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

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长相思·游西湖

〔康与之〕 〔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宋〕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阮郎归

〔苏轼〕 〔宋〕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

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

」 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

他年桃李阿谁栽。

刘郎双鬓衰。

永遇乐

〔苏轼〕 〔宋〕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淮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