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中泠泉

一江之水泠分三,古来志乘为斯谈。

伯刍中泠称第一,又新第一又属南。

水与人乃漠然者,犹各阿好甘其甘。

究之平流讵有异,南北中岂殊同潭。

头陀近试偶因便,德裕远取还嫌贪。

松枝煮茗月初上,翻听谡籁鸣方酣。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花朝放歌

〔弘历〕 〔清〕

花朝率以度北地,十年九不逢花开。

因缘今岁幸江国,春寒却虑含苞胎。

迩日维扬转淑气,山?水仙将野梅。

吐芳缋艳各殊致,似报今日花朝来。

登舟解缆顺流下,塔湾早到才已牌。

沉檀为气锦为谷,对以无欲胥清陪。

鼓催诗迫两弗藉,地灵权巧为安排。

花露磨墨写花韵,前巡节物依然佳。

再游平山堂

〔弘历〕 〔清〕

时节逮花朝,百卉舒韶光。

驻跸有馀暇,爰再游山堂。

远迎坡梅红,近拂堤柳黄。

夹堤多名园,时复一徜徉。

遇佳辄留题,好乐亦戒荒。

画舫不知遥,至止大明旁。

迥出适所逢,试问因何芳。

地胜究以人,睪然怀欧阳。

既乃怵然惧,得毋诮冯唐。

蜀冈

〔弘历〕 〔清〕

何山不自西南来,昆崙地脊支派开。

参军文赋具卓识,图经地纪拘墟皆。

茱萸湾口进轻舫,平山堂上聊徘徊。

遥想当时贤太守,二三良友相追陪。

还淳返朴岂无意,要当因民为化裁。

广陵繁华今倍昔,蜀冈地少多楼台。

欧阳廉近吾廉远,近者艰致况远哉。

居今志古讵易事,蜀冈之什因兴怀。

阅淮安石堤叠前韵

〔弘历〕 〔清〕

黄流昔南迁,夺淮挟归海。

于一已觉难,况两难更倍。

闸堰非不夥,各以所见改。

因之水益高,受病实多载。

皇祖廑民瘼,浚距劳乘橇。

曰予瞠乎后,庸讵悉源委。

虽然敢不蘉,所以南巡每。

脩防戒更张,巩固奉模楷。

土堤易石工,寓赈兼免殆。

丑岁已告成,为鱼忧早罢。

今来益繁滋,比户歌安恺。

开封忆昨秋,又为豫人骇。

〔弘历〕 〔清〕

溪云傍晚徂,春魄一川铺。

水宿景尤绝,江乡兴不孤。

篷窗真恰当,樯烛更何须。

趁月前行者,开船听相呼。

观涛楼即景

〔弘历〕 〔清〕

崇搆观涛旧所称,石?壮观试临凭。

千寻翠巘天疑近,一道长江波不兴。

来往布帆嫌力弱,空明玉镜与心澄。

风恬浪静自佳事,何必枚乘赋语徵。

游金山寺三叠苏轼韵

〔弘历〕 〔清〕

赵宋诗人许坡翁,雄才磅礴富似海。

创为险韵再三叠,妙理无在无不在。

偶然游戏参伽陀,横江那畏排山波。

中江长老一握手,故乡情谊何其多。

伏牛山下重舣楫,风物撩人如昔日。

旧编翻读和苏章,欲效其为面先赤。

强颜倚槛安吟魄,甲乙宁须较白黑。

花红柳绿春正明,人所习见谁言惊。

子瞻磊落颇卓识,飞焰江心见何物。

英雄欺人力拔山,设奇盖欲晓彼顽。

归欤何事不得已,底藉定盟有如水。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叠苏轼韵

〔弘历〕 〔清〕

清流亹亹元荫耽,山以包屋称江南。

竹径禅林胥熟路,到此屈指今凡三。

玉局杰作重快读,秘思爱彼抽春蚕。

中流豪歌复酣啸,老僧笑晤心何惭。

观民休助我正务,暇亦延赏穷岩潭。

金山佳矣鲜隙地,已嫌楼阁罗峰酣。

剪江言造幽绝处,胜以弗饰方可谈。

乃复稍稍事庄校,贝多罗树珊瑚龛。

踵事增华俗犹厌,质诸佛想非所甘。

以言施者虽破吝,以言居者宁非贪。

髯翁有知应首肯,但已成事说何堪。

瘗鹤真迹惜漫漶,为临元本留云庵。

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

〔弘历〕 〔清〕

金山岂无山胜在包以屋,焦山亦有屋胜在山之腹。

髯翁为弟长老兄,至今謦欬聆其声。

君子之交淡如水,每到金焦辄怀彼。

长江风静波不起,青雀片刻旋至止。

定慧寺礼金粟身,左首行斋昔无是。

无过小憩缘此辰,楼台位置费太勤。

成事不说自排解,后言宁免他纷纭。

梅花已开冰玉色,竹枝全写龙凤文。

梅竹之间得句返,兴致亦足标岩云。

槎枒万树青氛氲,一条曲径菁葱分。

造极忽豁万里目,吴颠魏踬气早吞。

百年熙和五载狩,象山迎跸笙歌闻。

反李白丁都护歌

〔弘历〕 〔清〕

我歌丁都护,却匪歌丁旿。

举人思其地,昔曾开东府。

齐浣移漕路,水浅丹阳土。

凿石牛曳舟,李白歌其苦。

长此奚到今,以今可知古。

岂无疏浚方,天工在人补。

轮年大小脩,来往通商贾。

设如青莲言,漕米其安取。

即事识所怀,鸣榔过江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