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本意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

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白昼逐渐加长,外面刚刚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杏花被东风吹散,四处飘荡,掉在屋梁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年轻女子躺罗帐,醒来发现坏了红妆。 龙凤形状的篆香已经燃尽,而竖立在一边的画屏,上面绘着一幅《云锁潇湘图》。夜深寒气袭人,无法入梦乡,只有无限思量。


注释

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 雨馀:雨后。 睡损:睡坏。 红妆:指妇女的盛妆,以色尚红,故称红妆。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宝篆:一作“香篆”,篆香,盘成篆字形状的香。古代盘香,有做成龙凤形的,点燃后,烟篆四散,龙凤形也逐渐消失。故云。也有解释称此处指绣有龙风图案的床帐。 潇湘:湖南潇水、湘水一带的风景。 云锁,一作作“萦绕”。


简介

这是一首抒写春闺思远的词。上阕写暮春景色,下阕写离人愁思。词中用东风衬托“柳”,见其婀娜多姿;用雨馀、斜阳衬托“草”,见其嫩绿鲜美。而杏花糁径,燕啄香泥,屏画潇湘,白云深锁,寒夜失眠,更引起闺中人的无限思量。词中女主人公生活规律颠倒,白天稳睡红窗,夜里则枕畔难安,生动体现了女子的春情难耐。全词以景衬人,宛转细腻地抒写了闺中人的绵绵情思。


赏析

《词综偶评》:高丽!直可使耆卿、美成为舆台矣。 杨湜《古今词话》:少游《画堂春》“雨馀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善于状景物。至于“香篆暗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二句,便含蓄无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 明代李攀龙的《草堂诗馀隽·卷四》:句句写景人画。言少而意甚多。⋯⋯以奇才运奇调,堪称奇章。 《唐宋词百首详解》:“睡损红妆”句,表少妇的闲愁,非常委婉,和结尾处“无限思量”互相足成,笔法很好。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是描写闺情之作。绮情艳语,图写工致。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杏花零落香”、“为怜流去落红香,唧将归画梁”(曾靓《阮郎归》词)。秦以一句出蓝。 王国维《词辨》: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馀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失调名

〔秦观〕 〔宋〕

天若有情,天也为人烦恼。

木兰花慢

〔秦观〕 〔宋〕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

望断衡门。

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失调名·端五词

〔秦观〕 〔宋〕

粽团桃柳,盈门共垒,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御街行

〔秦观〕 〔宋〕

银烛生花如红豆。

这好事、而今有。

夜阑人静曲屏深,借宝瑟、轻轻招手。

一阵白蘋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

恨啼鸟、辘轳声晓。

岸柳微风吹残酒。

断肠时、至今依旧。

镜中消瘦。

那人知后,怕你来僝僽。

青门饮

〔秦观〕 〔宋〕

风起云间,雁横天末,严城画角,梅花三奏。

塞草西风,冻云笼月,窗外晓寒轻透。

人去香犹在,孤衾拥、长闲馀绣。

恨与宵长,一夜薰炉,添尽香兽。

前事空劳回首。

虽梦断春归,相思依旧。

湘瑟声沈,庾梅信断,谁念画眉人瘦。

一句难忘处,怎忍辜、耳边轻咒。

任人攀折,可怜又学,章台杨柳。

南歌子·霭霭迷春态

〔秦观〕 〔宋〕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

不应容易下巫阳。

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醉乡春

〔秦观〕 〔宋〕

唤起一声人悄。

衾冷梦寒窗晓。

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

半缺瘿瓢共舀。

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临江仙·髻子偎人娇不整

〔秦观〕 〔宋〕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

寻思模样早心忪。

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

遥怜南埭上孤篷。

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失调名

〔秦观〕 〔宋〕

我曾从事风流府。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秦观〕 〔宋〕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