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菜部·芸薹

释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赤火丹毒。

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

用芸薹叶捣滠汁。

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沧上。

风热肿毒。

用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为末。

以鸡蛋清调和贴上,即可消肿。

无蔓莆,用商陆代,甚有效。

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

用芸薹叶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数顿,少加盐醋。

病在冬日,则用芸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

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

肠风下血。

治方同上。

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末。

每服二钱,水煎服。

产后血晕。

用芸薹子、生地黄,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钭碗,一起煎至七成,温服邓苏。

热疖肿毒。

用芸薹子、狗头骨,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伤损接骨。

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研为末,加醋调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汤火伤。

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

产后流血过少。

用芸薹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

每以酒送服二钱,赶下恶物。

风热牙痛。

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为末,吹鼻中。

右侧痛,吹左。

左侧痛,吹右。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菜部·地耳

〔李时珍〕 〔明〕

释名 地踏菇。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补肾。

本草纲目·菜部·菘

〔李时珍〕 〔明〕

释名 白菜。

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名菘。

今谓之白菜,其色表白也。

气味 (茎、叶)甘、温、无毒。

(子)甘、平、无毒。

主治 (茎叶)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

冬汁尤传佳。

和中,利大小便。

(子)作油,涂头长发,涂刀剑不钝。

本草纲目·菜部·芥

〔李时珍〕 〔明〕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子)辛、热、无毒。

主治 牙龈肿烂。

用芥菜秆烧存性,研为末,频敷患处即愈。

漆疮搔痒。

用芥菜煎汤洗浴。

痔疮肿痛。

用芥菜捣烂,作成饼,贴肿处,或坐在饼上。

感寒无汗。

用水调芥子末填脐内,另以热物隔衣推熨,取汗为效。

中风口噤,舌缩。

用芥菜子一升,研过,加醋二升煎成一升,敷颔颊部有效。

喉痹肿痛。

用芥子末,水调匀敷喉下。

药干即换。

夜盲。

用真紫芥菜子炒黑,研为末,将羊肝一具分为八分,每分抹芥末三钱,包笋壳中,煮熟冷食,以汁送下。

眉毛不生。

用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加生姜自然汁调匀,搽数次即生。

反胃吐食。

用芥子末一匙,酒送服。

一天服三次。

腰脊胀痛。

用芥子末调酒敷贴。

一切痈肿。

用猪胆汁调芥子末贴上。

一天换药三次,以狸油代胆汁亦可。

热毒瘰疬。

用小芥子末调醋敷贴,毒消好停敷,否则伤肉。

本草纲目·菜部·白芥

〔李时珍〕 〔明〕

释名 胡芥、蜀芥。

气味 (子)辛、温、无毒。

主治 反胃上气。

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热痰烦晕。

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此方名“白芥丸”。

腹冷气起。

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姜汤送下十丸,甚效。

肿毒初起。

用白芥子还想,加醋调涂。

本草纲目·菜部·土菌

〔李时珍〕 〔明〕

释名 杜蕈、地蕈、菇子、地鸡、獐头。

气味 甘、寒、有毒。

主治 烧灰,敷疮疥。

本草纲目·菜部·葫

〔李时珍〕 〔明〕

释名 大蒜、茆蒜、荤菜。

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

气味 (根)辛、温、有毒。

久食损人目。

主治 归五脏,散痈肿除风邪,杀毒气。

下气,消谷,化肉。

附方 肠毒下血。

蒜连丸:用独蒜煨捣,和黄连末为丸,日日米汤服之。

本草纲目·菜部·蒜

〔李时珍〕 〔明〕

释名 小蒜、茆蒜、荤菜。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时气温病(初起头痛壮热,脉大)。

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一次服下。

不愈,可再服一次。

干霍乱(不得吐泻)。

用小蒜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

长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浓汁,勿沾盐,饱食,有效。

疟疾。

用小蒜不定量,研为泥,加黄丹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

恶核肿结。

用小蒜、吴茱萸等分,捣烂敷患处。

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白色)。

有蒜切细每日擦患处。

蛇蝎螫人。

有小蒜捣汁内服,外以蒜渣敷伤处。

本草纲目·菜部·石耳

〔李时珍〕 〔明〕

释名 灵芝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泻血脱肛。

有石耳五两(炒)、白枯矾一两、密陀僧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在。

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明目益精。

久服益色。

本草纲目·菜部·薤

〔李时珍〕 〔明〕

释名 叫,钓子、火葱、菜芝、鸿荟。

气味 (薤白)辛、苦、温、滑、无毒。

主治 胸痹(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关脉弦数)。

用栝楼实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此方名“栝楼薤白汤”。

又方:薤白四两,半夏一合,枳实半两,生姜一两,栝楼实半枚,切细,加醋煎服。

奔豚气痛。

用薤白捣汁饮服。

赤白痢。

用薤白一把,同米煮粥吃。

产后痢。

我吃薤白,与羊肾同炒吃更好。

胎动。

用薤白一升、当归四两,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二次服。

间疮痛痒。

煮薤叶,捣烂后涂患处。

咽喉肿痛。

用薤根加醋,捣烂敷肿处。

本草纲目·菜部·葱

〔李时珍〕 〔明〕

释名 芤、菜伯、和事草、鹿胎。

气味 (葱茎白)辛、平。

叶温。

根、须、汁并无毒。

主治 感冒同寒。

用葱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汤服,取汗。

伤寒头痛。

用连须葱白半斤、生姜二两,水煮,温服。

风湿身痛。

用生葱捣烂,加香油几点,水煎,调川芎、郁金末各一钱服。

引吐为好。

动胎。

有葱白煮浓汁饮下,胎未死即安稳,胎已死即产出。

无效再服。

药中加川芎亦可。

脱阳危症(大吐大泄之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后小腹肾痛,外阴退缩,冷汗厥逆)。

先以葱白炒热熨脐,后以葱白三、七根捣烂,酒煮灌服,阳气即回。

突然心痛,牙关紧闭。

用老葱白五根,去皮须,捣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可渐愈。

霍乱烦躁。

用葱白二十根、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

蛔虫引起心痛。

用葱茎白二寸、铅粉二钱,捣成丸服下即愈。

葱能通气粉能杀虫。

小便闭胀。

用葱白三斤,锉细,炒过,分包两个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气透即通。

大小便闭。

用葱白捣烂,调醋封小腹上,同时在封药处灸七壮。

肿毒尿闭,小便不通。

用葱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葱取油,随时涂肿处。

阴囊肿痛。

用葱白、乳香捣涂,即时痛止肿消。

又方:煨葱,加一点盐,捣成泥,涂肿处。

小便溺血。

用葱白一把、郁金一两,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温服。

一天服三次。

肠痔有血。

用葱白三斤煮汤熏洗,立效。

痈疽肿硬。

用米粉四两、葱白一两,同炒黑,研为末,调醋敷贴,药干即换,以肿消为度。

刀伤瘀血。

用大葱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捣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脓血即愈。

如未全愈,可再次服药。

跌打损伤。

用葱白连叶煨热,捣烂敷伤处。

药冷即换。

火焰丹毒。

用生葱汁敷涂。

喉中肿疼。

气不通畅,用葱须阴干,研为末。

每用二钱,加胆矾末一钱,和匀。

取二、三分海外侨胞入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