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石部·凝水石

释名 亦名卤盐、寒石、石碱。

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男女转脬,小便困难。

用寒水石(按:此处指凝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共研为末,加水一斗,煮成五升。

每服一升。

牙龈出血,有洞。

用凝水石粉三两、丹砂二钱,甘草、脑子各少许,共研为末,干敷。

汤火灼伤。

用凝水石烧过,研细,敷伤处。

小儿丹毒(皮肤热赤)。

用凝水石半两、白土一分,共研为末,米醋调涂。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石部·浮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海石、水花。

气味 咸、平、无毒。

李明诊认为性大寒。

主治 咳嗽不止。

用浮石研细,煎水服,或和蜜做成丸子吞服。

消渴。

用浮石、青黛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细。

每服一钱,温水送下。

又方:浮石、蛤粉、蝉蜕,等分为末,加鲫鱼胆七个。

每次调服三钱。

血淋砂淋,小便涩痛。

用浮石粉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

疝气(阴茎缩小,阴囊肿大)。

用木通、茯苓、麦门冬共煎为汤,每次送服浮石粉二钱。

又方:浮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送下。

耳底有脓。

用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三分,共研细,吹入耳底。

底前,须揩净耳底的脓汁。

下疳。

用浮石(火煅、醋淬,反复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共研细,每服二钱半,水煎服。

病在唇边者,饭后服药。

病在阴部者,饭前服药。

患病已一年者,服药半年可愈。

背疮。

用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醋、糊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如梧子大。

每服六、七丸,临卧时服,冷酒送下。

各种恶疮。

治法同上。

附方 浮石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

现在市面上卖的有两种:一种即浮石,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

一种叫石花,乃石珊瑚类的骨骼。

两种的药效相同。

《本草纲目》所描述者是前一种。

本草纲目·石部·阳起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羊起名、白石、石生。

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丹毒肿痒。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清水调搽。

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直至病愈为止。

阳萎阴汗。

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本草纲目·石部·慈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玄石、处石、铁石、吸针石。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耳聋。

用慈石一小粒,放入病耳内。

另了耳不病,只放铁沙。

病耳渐愈。

又方:豆大慈石一粒,加少许穿山甲烧成的灰,用新丰包好塞耳内。

口含生铁一小块,觉耳中有风雨声即不聋。

老人虚损(风温,腰肢痹痛)。

用兹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浸入两斗水中,放在露地上。

每天取此水煮粥吃。

过一年,体质转强。

阳萎。

用兹石五斤,研细,淡酒浸半月。

每服三合,白天服三次,临睡前服一次。

两眼昏障(眼前现空花,视物成两体)。

用兹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丹砂一两、生神曲三两,共研为末。

另用神曲末一两煮成糊,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慈朱丸”。

子宫不收。

用兹石经酒浸、火煅、研细后,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晚临睡前,服四十丸,滑石汤送下。

次早,服兹石散二钱,米汤送下。

慈石散配方是:慈石(酒浸过)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共研为末即成。

脱肛。

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两,研细。

每服一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刀伤后出血不止。

用慈石粉敷上,能止痛止血。

各种肿毒。

用兹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铅丹八两、香油一斤,熬成药膏,摊厚纸上贴患处。

本草纲目·石部·卤咸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卤盐、寒石、石碱。

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风热赤眼,虚肿涩痛。

用卤碱一升、青梅二十七个、古钱二十一文,密封于新瓶中,开水煮一顿饭时间,取出静放三天。

点眼,一天点三、五次。

牙齿腐烂。

取上好碱土,热水淋之,去渣留汁,瓦罐熬干。

刮下,加麝香少许,研细,搽患处。

本草纲目·石部·代赭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须丸、血师、土朱、铁朱。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哮喘,睡卧不得。

用代赭石,研末,米醋调服。

宜常服用。

伤寒无汗。

用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

盖被静卧,汗出病愈。

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抽筋)。

用代赭石(火煅、醋淬十次)研细,水飞后晒干。

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汤调下。

连进三服,如脚胫上出现红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证。

如始终不现红斑,即无救。

小肠疝气。

用代赭石(火煅、醋淬)研细。

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吐血、血、流鼻血。

用代赭石一两,火煅、醋淬多次,研细。

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妇女血崩。

用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研细。

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眼睛红肿,不能开视。

用代赭石二分、石膏一分,研细,清水调匀,敷两眼角和太阳穴。

各种疮疖。

用代赭石、铅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冲入一碗好酒,等澄清后,取酒服。

沉渣敷患处,干了就换。

百合病发(按:指伤寒病已愈而复发,是一种险症)。

用百合七个(劈破),冷水浸一夜。

另取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冷水二盅,合煎成一盅。

把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温服。

本草纲目·石部·石灰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石垩、垩灰、希灰、煅石、白虎、矿灰。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中风口。

用新石灰,醋炒后,调如泥,涂口侧。

口向左歪,涂右边。

口向右歪,涂左边。

很快奶可牵正。

风牙肿痛。

用放了两年的陈石灰、细辛,等分为末,擦牙。

虫牙。

用石灰和沙糖塞在牙中。

干霍乱(按:症象是欲吐吐不出,欲不出,心腹胀痛,烦闷欲死)。

用多年的陈石灰,以沙糖沙漠中淡醋汤调服二钱。

此方名“落盏汤”。

偏坠气痛。

用陈石灰(炒过)、五陪子、山栀子,等分为末,加面粉和醋调敷患处。

白带白淫。

用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酒积下痢。

用石灰五两,和水成球,外包黄泥,在火里烧煅一天一夜。

去泥,研细,加醋和面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姜汤送下。

十年血痢。

用石灰三升,熬黄。

溶在一斗水里。

等澄清后,每次饮此水一升,一天饮三次。

虚冷脱肛。

用石灰烧热,裹在布里,让病人坐在上面,冷了便换,有效。

产后产门不闭,或阴道脱出。

用石灰一斗,熬黄,加水二斗,澄清后熏下部。

腹胁积块。

用石灰半斤,盛瓦罐里炒至极热,加大黄末一两,炒红取出,再加桂末半两,略烧,加入米醋和成膏子,摊在布上贴患处。

内服消块药。

发落不止。

用石灰三升,水拌炒焦,泡在三升酒中,每服三合,常令酒气相接,则新发更生。

脸上黑痣。

用水调石灰一碗,把完好的糯米若干粒半插石灰中,半露石灰外。

过一夜,米色变如玻璃。

治疗时,先以针轻拔黑痣,点少许玻璃状米粉在痣上。

半天后,痣内有汁水流出,须挑去米粉,痣处两天不沾水,即愈。

疔疮恶肿。

用石灰、半夏,等分为末,敷患处。

痰核恶肿(状如瘰疬,红肿发热,有时恶寒)。

用石灰火煅为末,和白果肉同捣,贴患处。

蜜调亦可。

痄(按:即腮腺炎,一作痄腮)。

用醋调石灰敷肿痛处。

多年恶疮。

用陈石灰,研细,加鸡蛋清调成泥,煅过,再研。

以姜汁调敷。

丹毒。

用醋和石灰涂之。

风疹。

治法同上。

痱子。

用石灰一两(煅过)、蛤粉二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作扑粉扑痱子上。

汤火灼伤。

陈石灰粉扑伤处,或加油调涂亦可。

打伤肿痛。

用新石灰粉加麻油调搽。

刀伤。

用石灰粉敷上,外用布裹,能止痛、止血,也好得快。

如伤口很深,可稍加滑石粉。

误吞金属物。

用石灰加一小块硫磺(如皂角子大),共研细,酒送下。

虫咬伤。

用醋调石灰涂搽。

附方 古坟里的石灰,名地龙骨,治顽疮很有效。

船上的旧油石灰,名水龙骨,治刀伤、跌打损伤,亦能止血杀虫。

本草纲目·石部·石炭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称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焦石。

气味 甘、辛、温、有毒。

主治 刀伤。

用石炭捣成粉,敷伤口。

疮口太深不能速合者,加滑石。

误吞金银及钱在腹中不下。

用石炭(一块,杏核大)、硫磺(一块,皂角子大),共研细,酒送下。

月经不通。

用石炭末一钱调汤,送下去油的巴豆三粒,有效。

产后儿枕剌。

用石炭(火煅、酒淬,凡七次)、石膏(火煅),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半,粥送下。

如痛不止,可再服。

本草纲目·石部·石脑油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石油、石漆、猛火油、雄黄油、硫磺油。

气味 辛、苦、有毒。

主治 小儿惊热、疮癣虫癞等。

附方 石脑油就是现在所说的石油原油,虽为古代烧炼家所重视,但后世很少用以入药。

本草纲目·石部·玄精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太乙玄精石、阴精石、玄英石。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伤寒,头痛壮热,四肢不利。

用玄精石、硝石、硫磺、各一两,硇砂二两,共研细,装地瓷罐里,蜜封。

周围用火烘半天,药色变青紫时即停火。

冷后取药以冷水拌匀,放入原罐中阴干。

埋在地下半月。

最后取出再研细,加面糊成丸子,如鸡头大。

病入先洗一个热水澡,然后研碎一丸,艾汤送下。

蒙被而卧,汗出见效。

此方名“正阳丹”。

肺热咳嗽。

方见“不灰木”项下。

冷热霍乱。

用玄精石、半夏各一两,硫磺三钱,共研细,加面糊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目赤涩痛。

用玄精石半两、炎黄一两:共研细。

点眼。

舌头呆重,流涎不止,不能饮食。

用玄精石二两,牛黄、丹砂、龙脑各一分,共研为末。

先用针销稍挑破舌头,放一点血,随即以盐水漱口,然后洒约粉在舌上,口水吞下。

很有效。

本草纲目·石部·石钟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称留公乳、虚中、芦石、鹅管石、夏石、黄砂石。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一切劳嗽(胸膈痞满,咳嗽不已)。

用石钟乳、雄黄、佛耳草、款冬花,等分为末。

每用一钱,细烧成烟,以筒吸烟入喉。

一天两次。

急喘不停。

用钟乳粉五钱、蜡三两,和匀,蒸在饭甑里。

蒸熟取出,合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

吐血损肺。

用钟乳粉,每服二钱,糯米汤送下。

冷泻水止。

用钟乳粉一两、肉豆蔻(煨过)半两,共研为末,加枣肉(煮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乳汁不通(气少血虚,脉涩不行,故乳少)。

用钟乳粉二钱,服时以漏芦煎成的浓汤送下。

又方:钟乳粉、通草,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附方 石钟乳就是现在所称的“钟乳石”。

本草书上因其外形的差异分为“石乳”、“竹乳”、“鹅管石”、“孔公孽”、“殷孽”、“土殷孽”、“石床”、“石脑”、“石髓”等不同品类。

这是一种温肺、助阳的药物。

阳虚的人服用,有急效,但不宜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