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远志

释名 苗名小草、细草、棘菀、绕。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善忘症。

取远志为末,冲服。

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

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米汁送下。

一天服三次。

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

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

此方名“小草丸”。

喉痹作痛。

用远志肉为末,吹扑痛处,以涎出为度。

脑风头痛。

把远志末吸入鼻中。

吹乳肿痛。

用远志焙干研细,酒冲服二钱。

药渣敷患处。

各种痈疽。

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

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

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

小便赤浊。

用远志(甘草水煮过)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草部·淫羊藿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

气味 辛、寒、无毒。

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

......真阳不足者宜之”。

主治 阳痿,腰膝冷。

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饮服。

此方名“仙灵脾酒”。

偏风不遂。

服仙灵脾酒。

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

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日昏生翳。

用淫羊藿、生王瓜(既红色的小栝楼),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茶送下。

一天服二次。

病后青盲(病不久者)。

用淫羊藿一两、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小儿雀目。

用淫羊藿根、晚蚕蛾各半两,灸甘草、射干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另取羊肝一块,切开,纳入上制药末二钱,把肝扎紧,和黑豆一合、淘米水一碗同煮熟。

分二次吃完。

痘疹入目。

用淫羊藿、威灵仙,等分为末。

每服五分,米汤送下。

虚火牙痛。

用淫羊藿煎汤,不时嗽口,很见效。

本草纲目·草部·徐长卿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鬼督邮、别仙踪。

气味 (根)辛、温、无毒(陶弘景认为有毒)。

主治 小便不通。

用徐长卿(灸过)半两,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各一两,滑石二两,槟榔一分,瞿麦穗半两。

每服五钱,水煎,再加朴硝一钱,温服。

此方名“徐长卿汤”。

晕车晕船。

用徐长卿、石长生、车前子、车下李根此,等分捣碎,取半合装在袋子里悬衣带上。

徐长卿亦治疫疾邪恶气、温疟等。

本草纲目·草部·仙茅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气味 (根)辛、温、有毒。

主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

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

其配方及服法如下: 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

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

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本草纲目·草部·玄参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脂麻、鬼藏。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诸毒鼠瘘(颈部淋巴结核)。

用玄参泡酒,每天饮食少许。

年久瘰疬。

用生玄参捣烂敷患处。

一天换药二次。

用玄参研为末,取淘米水煮的猪肝,每日蘸药末吃。

发斑咽痛。

用玄参、升麻、甘草各半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温服。

急喉痹风。

用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新汲水一碗调服,立愈。

鼻中生疮。

用玄参末涂搽,或把玄参在水中泡软后塞入鼻中。

小肠疝气。

用玄参炒过,做成丸子。

每服一钱半,空心服,酒送下。

出汗即为有效。

本草纲目·草部·地榆

〔李时珍〕 〔明〕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吐血。

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

治方如上。

血痢不止。

用地榆晒干,研细。

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

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赤白下痢。

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

每服三合,空腹服。

一天服两次。

大便下血,长期不愈。

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小儿疳痢。

用地榆煮汁。

熬如饴糖。

服之有效。

毒蛇螫人。

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虎犬咬伤。

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

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小儿湿疮。

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小儿面疮,红肿烧痛。

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附方 地榆的主要功能是凉血、止血、泻火、收敛,因而是伤科和妇科的要药。

但其性偏寒。

凡虚寒的人及泻白痢者,不宜用本品。

天热时,地榆叶泡茶,有解暑的作用。

本草纲目·草部·巴戟天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气味 (根)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 风湿、脚气、肾虚、阳痿。

本草纲目·草部·白薇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薇草、白幕、春草、骨美。

气味 (根)苦、咸、平、无毒。

主治 肺实鼻塞,不知香臭。

用白薇、款冬花、贝母各一两,百部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妇女遗尿(不拘胎前产后)。

用白薇、芍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血淋、热淋。

治法同上。

妇女血阙(平时无病,突然昏倒,目闭口禁,过很久才醒悟过来,这种病叫“血阙”,也叫“郁冒”)。

用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一钱半。

每服五钱,加水二碗煮成一碗,温服。

此方名“白薇汤”。

刀伤。

用白薇研末敷伤口。

妇女产中虚烦呕逆。

用白薇同桂树一分,竹皮石膏三分,甘草七分,加枣肉调成丸子。

每服一丸,米汤送下。

用热者白薇用量加倍。

本草纲目·草部·贯众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贯节、贯渠、百头、草头、黑狗脊、凤尾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

用贯从根研末,取一钱,水冲服。

各种下血(包括痔下血、漏下血以及肠风酒痢等)。

用贯众去掉皮毛,焙干,研细。

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或加醋、糊和药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或将药烧存性,研细,加麝香少许。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妇女血崩。

用贯众半两,煎酒服。

产后流血过多,心腹彻痛。

用状如刺猥的大贯众一个,全用不锉,只去毛,以好醋蘸湿,慢火灸令香熟,冷后研细。

每服三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独对汤”。

赤白带下。

治法同上。

对久病者亦有效。

长期咳嗽,痰带脓血。

用贯众、苏方木等份。

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生姜三片,煎服。

日服二次。

白秃头疮。

用贯众、白芷,共研为末,调油涂搽。

漆疮作痒。

用贯众研末,调油涂搽。

鸡鱼骨鲠。

用贯众、缩砂、甘草等分,研为精末。

棉包少许含口中,嚼汁呖下。

久则骨刺随痰吐出。

本草纲目·草部·狗脊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强、扶筋、百枝、狗青。

气味 苦、平、无毒(或说微温)。

主治 男子各种风疾。

用金毛狗脊,盐泥严封煅红,取出去毛。

与苏木、川乌头(生用),等分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地十丸,温酒盐汤送下。

此方名“四宝丹”。

妇女白带。

用金毛狗脊(去毛)、白蔹各一两,鹿茸(酒蒸后稍焙)二两,共研为末,加艾煎醋汁,和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固精强骨。

用金毛狗脊、远志肉、茯神、当归身、等分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

病后脚肿。

除节食以养胃气之外,再用狗脊煎汤浸洗。

本草纲目·草部·苍术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面黄食少。

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温水送下。

喜吃生米(不思熟食,爱嚼生米,憔悴萎黄,终于不起)。

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锉碎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汤送下。

半月左右可愈。

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亦不化。

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如怕冷,加干姜三两。

腹痛,加当归三两。

衰弱,加甘草二两。

脾湿水泻(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剧)。

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取一两煎服。

如脉弦,头微痛,则减去芍药,加防水二两。

暑天暴泻。

用神曲(炒)、苍术(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曲术丸”。

久痢。

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

此方称“椒术丸”。

恶痢久者,加桂。

脾湿下血。

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作两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湿服。

青盲、雀目。

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

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

临眼前,食肝饮汁。

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

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两目昏涩。

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

风牙肿痛。

把盐水浸过的苍术烧存性,研档擦牙。

脐虫怪病(腹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不可忍)。

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

另以苍术末加麝香少许,水调匀服下。

附方成药中以苍术为主的膏、丹、丸、散,计有: 苍术膏:除风湿,健脾胃,被虚损。

苍术新者去皮,切薄,在淘米水中浸两天,一天换水一次。

然后再浸于井华水澡,三、五天取出,装入布袋,在一半原水里,把津汁揉出来。

渣滓捣烂,再放入一半原水里揉至汁尽。

将两次津汁合熬成膏。

每一斤时厍蜜四两,再熬一次,每一斤里又加水澄白茯苓末半斤。

搅匀收存。

每服三匙,早晚各服一次,温酒送下。

忌食酸物、雀、蛤、白菜、青鱼等。

又方:鲜苍术二十斤,水浸,去皮,晒干,切片。

用淘米水浸一夜。

取出放在一石水中慢火熬到半干,去渣,加入石膏叶三斤(刷去红衣)、楮实子一斤、川当归半斤、甘草四两(切过),一起煎至黄色。

去渣再煎成稀粥状,和蜂蜜三斤熬成膏。

每服三、五钱,空心服,好酒调下。

苍术丸:清上实下,兼治内外障。

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为四份,分别以酒、醋、淘糯米水、童便各泡三天,一天换液汁一次。

三天后,取药洗净,捣烂,晒干,焙过。

以黑芝麻同炒香,共研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八制苍丸:疏风、顺气、养肾,亦治腰脚湿气痹痛。

苍术一斤(洗刮净),分作四份,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水各泡三天。

取出晒干,又分为四份,分别用川椒、红茴香、补骨脂,黑牵牛各一两同炒香。

最后取苍术研末,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五十岁后,加沉香末一两。

苍术散:治风湿,常服壮筋骨、明目。

苍术一斤(洗刮净),淘粟米水浸过,去皮。

以半斤浸酒中,半斤浸便童便中,几天(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后取出。

将药酒倒入事先用炭火煅赤而炭已移走的干净土坑中。

接着把苍术放进酒里,用瓦器盖好,泥封一夜。

取药为末。

每服一钱,空苡服,温酒或盐汤送下。

六制苍术散:治下元虚损,偏坠茎痛。

苍术(洗刮净)六斤,分为六份。

一斤用仓米淘水浸二日后再炒过。

一斤用酒浸二日后再炒过。

一斤用青盐半斤炒黄,去盐。

一斤用小茴香四两炒黄,去茴。

一斤用大茴香四两炒黄,去茴。

一斤用桑椹子汁浸二日后再炒过。

把这几种不同制法的苍术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固真丹:燥湿养脾,助胃固真。

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一份青盐一两炒,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川楝子一两炒,一份小茴香、破故纸各一两炒。

只取苍术研末,酒煮,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乾坤生意平补固真丹:治元脏久虚,遣精白浊,妇女赤白带下、崩漏。

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破故纸一两炒,一份茴香、食盐各一两炒,一份川楝肉一两炒。

只取苍术为末,加白茯苓末二两、酒洗当归末二两,酒煮后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固元丹:治元脏久虚,遗精白浊五淋,小肠膀胱疝气,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症。

以小便频数为有效。

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一份小茴香、食盐各一两同炒,一份川椒、补骨脂各一两同炒,一份川乌头、川楝子肉各一两同炒,一份用醇醋、老酒各半斤同煮后焙干。

把所有苍术集中起来,酒煮,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男以酒酒、女以醋汤用下。

少阳丹:补益身体,增进健康。

苍术浸淘米水中半天,去皮晒干,研细,取一斤。

地骨皮温水洗净,去心晒干研细,也取一斤。

熟桑椹二十斤,放在盆中揉烂,滤取液汁,和药末成糊,盛盘中日晒夜露,等干定后研末,炼蜜和丸,如赤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交感丹:补虚损、固精气,乌须发。

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汤各浸七天,晒干研细。

另用川椒、红小茴香各四两炒过,研细。

加陈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坎离丸:滋阴降火,开胃进食,强筋骨,去湿热。

苍术(冼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破故纸一两炒、一份五味子一两炒,一份川一两炒。

只取苍术研细。

另用川皮四斤,分作四份:一斤酥灸,一斤人乳汁灸,一斤童便灸,一斤淘米水灸,各灸十二次,研细。

两种药末和匀,炼蜜调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开水送下。

灵芝丸:治脾肾气虚,添补精髓,通利耳目。

苍术一斤,浸淘米水中,春夏浸五日,秋冬浸七日,每天换一次,期满取出,以竹刀刮皮、切片、晒干,在石臼中研细,加枣肉蒸烂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