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三(甲申)

《书》名达四方,掌之周外史。

曷言乎书名,毋乃小序是。

马郑注《漆经》,大义已及此。

古文虽未见,序先畅厥旨。

云何宋诸儒,深文共排毁。

吾闻《国史》言,序《书》自孔子。

哀哉秦火后,未亡亦仅尔。

苟属圣人言,亦当存其似。

不见小戴文,《礼》家以取士。

何独《诗》《书》序,攻者后先起。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二(甲申)

〔朱彝尊〕 〔清〕

太极非有象,一元气浑沦。

阴阳至精数,义由道士伸。

列图自下上,三五理具陈。

番番希夷叟,以此勒贞珉。

元公一丁倒,遂为席上珍。

后来费朱陆,往复辞纷纶。

仲尼不可作,谁与别伪真。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一(甲申)

〔朱彝尊〕 〔清〕

周官掌三《易》,以通天下志。

卦名或不齐,旅占本一致。

岂有先后天,?离异方位。

斯言伪且坚,足以乱神智。

演为方圆图,申以河洛义。

仪象卦已陈,相错六十四。

图中迭相生,十六三十二。

请问安乐翁,正名名焉寄。

题梅生诗稿(癸未)

〔朱彝尊〕 〔清〕

吾门著录多,梅生文载道。

昨朝寄来诗,弥觉风格老。

清琴一高张,?鼓罢勿考。

群雅百五篇,足以豁怀抱。

题乔孝廉书离骚(癸未)

〔朱彝尊〕 〔清〕

伯时图九歌,和仲书九辨。

昔贤爱楚辞,重之若笙典。

舍人工楷书,法在去肥软。

三真六草间,用意带章篆。

年来日临池,真迹满巾衍。

离骚思所寄,一写一百卷。

吾思屈子才,妙语恣抽演。

美人与芳草,发兴义微显。

灵修美始合,改路忽他践。

艺兰磐石阿,终憾托根浅。

一旦化为茅,遂为荛竖剪。

冶容非不工,其奈出辞謇。

扬蛾众女前,谣诼讵能免。

水流岂复回,石烂不可转。

斯人父沉湘,心事尔能阐。

想当怀伯庸,以兹费藤茧。

纸长三过读,令我亟称善。

冷笑书洛神,取义毋乃舛。

桥下小轩对菊效陶(癸未)

〔朱彝尊〕 〔清〕

商风拂昧谷,翳日浮云移。

晚节菊有芳,不随萧艾萎。

黄白爱并列,朱紫或间之。

虽乏有皖实,沃沃呈其姿。

主人治席砚,弟子前摛辞。

抗论孔壁书,兼咏伐檀诗。

吾亦扶杖至,逍遥循阶墀。

良久发清讴,妙舞堂中施。

三爵客多又,一觞我同持。

人生如噩梦,境适且自怡。

今者若不乐,将为四座嗤。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四(甲申)

〔朱彝尊〕 〔清〕

九畴一五行,《洪范》义先具。

伯鲧一汨陈,维帝乃震怒。

启贤能继禹,天罚行有扈。

桑门易地风,其说本舛互。

奈何洛下儒,侮圣不知惧。

用三革其二,变一成百牾。

既与《洪范》殊,宁免彝伦斁。

百世而可欺,君子亦有恶。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五(甲申)

〔朱彝尊〕 〔清〕

孔门善说《诗》,子云商起予。

流传大小毛,授受大小《序》。

纵有齐鲁韩,见之色斯阻。

夹漈一后生,攻以烈火炬。

先儒误听信,凿枘生龃龉。

微言忽中绝,大义不复举。

闻人左丘明,著书秦相吕。

其言虽近诬,其事颇足取。

国侨赋《褰裳》,晋为退师旅。

《木瓜》美齐桓,情岂系男女。

诗教厚人伦,诲淫何独许。

可怪上蔡师,为力亦太钜。

芟弃郑卫篇,窜改雅颂所。

谁为辨异同,复遵笺传语。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六(甲申)

〔朱彝尊〕 〔清〕

男女一相悦,情迫莫自持。

不闻《桑中》契,先以定情诗。

国史明得失,輶轩别醇疵。

如何历郑卫,专录淫人辞。

鸡鸣风雨夜,奔者亦可危。

执袪遵大路,岂不畏人知。

丘中有麻麦,两雄共一雌。

双双李树下,宁免相诟訾。

立言讵可训,说者宜再思。

无邪尼父教,用告童子师。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七(甲申)

〔朱彝尊〕 〔清〕

《诗》亡王迹熄,百国有《春秋》。

鲁叟乃笔削,宝书肆旁搜。

晋《乘》楚《梼杌》,郑志亦见收。

斯为天子事,邦国合九州。

大书王正月,恐疑于孟陬。

胡氏逞私智,谓以夏冠周。

岂其一布衣,斧钺威诸侯。

美恶同其辞,此言尤谬悠。

当其在讲幄,君臣意绸缪。

经义月经进,讽谏同转辀。

是时十将存,可复二帝雠。

奈何戒黩武,惟知安是偷。

得毋桧所荐,知已士当酬。

流传误后学,乖舛难悉纠。

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八(甲申)

〔朱彝尊〕 〔清〕

素王六经外,《论语》其总龟。

纪者六十四,义取《春秋》辞。

同门有不善,一一具书之。

由求予亢寮,言失不可追。

揆诸朋友义,情得徇其私。

宁形弟子短,但以尊先师。

试观孟子徒,克丑亦若斯。

后儒不晓事,吹毛务求疵。

倡论辍从祀,平反者为谁。

不若乡愿人,非刺无可施。

瞽宗祀此辈,众口庶不訾。

吾思屋上乌,爱由丈人推。

云何七十子,一眚罢其祠。

何年复旧典,俎豆敕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