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瑳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双歌罢,虚檐转月,馀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

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宋词三百首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香烟缭绕升出于雕镂的彩盘,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画堂里别有一般风光。主人情意重,设宴席还请出美女。歌女的颈项洁白圆润,似用软玉搓捏而成,藕丝般的裙子如仙女的新织的衣裳。几首歌唱完,月亮已转过凌空的房檐,余音还悠扬不绝。 这歌声,人间哪里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也太寻常了。在座的狂放的客人,心绪缭乱。歌女说金钗落了地,正要捡,十指露出来,如春笋般细长。我亲自看见了,比《高唐赋》里还要美的人。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北宋新声,宋人用者甚众。清徐电发《词苑丛谈》谓调名取自唐柳河东《赠江华长老》诗「满庭芳草积」。清朱稚黄《填词名解》则谓:「《满庭芳》采唐吴子华诗『满庭芳草易黄昏。』」按:唐吴子华《废宅》诗有「满庭荒草近黄昏」句,非「芳」字也,今辨之。五代後蜀毛熙震《浣纱溪》词亦有「满庭芳草绿萋萋」句。故调名本意即咏庭院中茂盛之花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周美成词名《锁阳台》。葛常之词有「要看黄昏庭院,横斜映霜月朦胧」句,名《满庭霜》。晁无咎词有「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句,名《潇湘夜雨》。韩涧泉词有「甘棠遗爱,留与话桐乡」句,名《话桐乡》。吴梦窗词因东坡词有「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句,名《江南好》。张野(Yě)夫词名《满庭花》。《清真集》入「中吕调」,《太平乐府》注「中吕宫」,高拭词注「中吕调」。平韵正体者,双调九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平韵,或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过变首句用韵,亦可不用韵,或可连接下面之三字句为五字句,但秦少游词作「消魂」、东坡词作「思量」、周美成词作「年年」均用韵,宜遵从之。此调多四言句、六言句与上三下四句法之七言句,用韵稀密适度,常以四四六或六七句组成句群,尤其两结为三四五句式之句群,故于音蓄顿挫中忽又流动奔放,又因平韵且过变处用短韵,使声韵颇为响亮。此调之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以抒情、议论、写景、叙事、祝颂、酬赠。仄韵者,《乐府雅词》名《转调满庭芳》,双调九十六字,上下阕各四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吕宫引子,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同;又入高大石调正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异。北曲入中吕调只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平韵体上阕略异。《诗馀图谱》载本调亦名《满庭霜》。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实则仅後者之前後阕第七句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则取柳河东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富山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同一调也。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无题,《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佳人」。 香叆(ài)雕盘:谓香烟缭绕升于雕釉綵盘。龙榆生笺:「叆,乌代切。《玉篇》:『叇叇,云貌。』昭明太子《七契》:『瑶俎既已丽奇,雕盘复为美玩。』」香叆,龙本作「香?」; 寒生冰箸(zhù):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 「腻玉圆瑳(cuō)素颈」句:谓歌女之颈项洁白圆润似美玉。傅子立注:「《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柳耆卿词云:『腻玉圆瑳素颈。』」刘尚荣按:「曹子建《洛神赋》见《文选·卷十九》。柳词见《彊村丛书本》柳耆卿《乐章集·卷上·昼夜乐》。」圆瑳,珍重阁本作「圆磋」,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作「圆搓」;瑳,《说文解字》:「玉色鲜白也。」 「藕丝嫩、新织仙裳」句:傅子立注:「老杜《纳凉》诗:『佳人织藕丝。』」刘尚荣按:「《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题作《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织』作『雪』。」龙榆生笺引唐·李长吉《天上谣》诗:「粉霞红绶藕丝裙。」王琦汇解:「粉霞、藕丝,皆当时彩色名。」藉状似藕丝般纤丝所织之裙。 双歌:元延祐本、龙本作「歌声」。 「馀韵尚悠扬」句:傅子立注:「《列子》:『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lì),三日不绝』」刘尚荣按:「事见《列子·汤问篇》。沈钞本、清钞本、晒蓝本『匮粮』上有『过』字、下又有『歌』字,文句不通,今据珍重阁本及《列子》原文校改。」龙榆生笺引《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司空见惯:傅子立注:「唐杜鸿渐司空镇洛时,刘梦得为苏州刺史,过洛。杜出二妓为宴,酒酣,命妓乞诗于刘。醉甚,就寝。中夜酒醒,见二妇人侍侧,惊问其故。对以席上作诗,司空因命侍寝。令诵其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秋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或云是韦苏州也。」刘尚荣按:「《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侍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孟初中《本事诗·情感》所记与此稍异。又,宋阮松菊《诗话总龟·卷二十六·寄赠门》谓为韦苏州任苏州太守时事也,《类说·卷二十七》诗归韦苏州,《类说·卷五十一》诗归刘梦得。」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狂客:东坡自谓也。 金钗坠也:傅子立注:「张祜客淮南幕中,赴宴时,杜紫薇为支使,南座有属意之处,索骰子赌酒。牧微吟曰:『骰子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祜应曰:『但知报道金钗落,彷佛还因露指尖。』」刘尚荣按:「事见《唐摭言·卷十三·敏捷》,又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三》引《古今诗话》。」龙榆生笺引唐·韩昌黎《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银烛未消窗送曙,金钗半坠座添春。」 亲曾见:傅子立注:「《孟子》:『岂若吾身亲见之哉。』」刘尚荣按:「句见《孟子·万章上》。」 「十指露、春笋纤长」句:状歌女十指纤长如春笋。 赋:傅注本作「赴」,义逊,兹从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本。 「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句:意谓亲眼所见之美人,远胜于宋玉《高唐赋》中所想像之美人。傅子立注:「楚襄王梦与巫山神女接,旦以告宋玉,且言其神女之妙丽。宋玉因为《高唐赋》云。」刘尚荣按:「参见《文选·卷十九·高唐赋序》。『唐』原误作『堂』,据《文选》改。」


简介

《满庭芳·香叆雕盘》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作者在友人宴席上一次不寻常的艳遇故事,倍写了对靓丽歌女的惊诧和倾慕心态。这首词写得灵动逼真,意趣盎然。


赏析

贺黄公《皱水轩词鉴》:陆务观《王忠州席上作》曰:「欲归时司空笑问,微近处皿相慎狂。」笑啼不敢之致,描勒殆尽。较东坡「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座中有狂客,恼乱柔肠」,岂惟出蓝,几于点铁矣。升菴以为不减少游,此几于以乐令方伯仁也。 南宋·费补之《梁溪漫志·卷九·〈戚氏〉词》:程子山敦厚舍人跋东坡《满庭芳》词云:「予闻之苏仲虎云:一日有传此词以为先生作,东坡笑曰:『吾文章肯以藻绘一香篆槃乎?』」然观其间如「画堂别是风光」及「十指露」之语,诚非先生肯云。子山之说固人所共晓。



如梦令·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

〔苏轼〕 〔宋〕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梦令·手种堂前桃李

〔苏轼〕 〔宋〕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西江月·送钱待制穆父

〔苏轼〕 〔宋〕

莫叹平齐落落,且应去鲁迟迟。

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

行香子·茶词

〔苏轼〕 〔宋〕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

酒阑时、高兴无穷。

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

觉凉生、两腋清风。

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定风波

〔苏轼〕 〔宋〕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

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

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

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

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

〔苏轼〕 〔宋〕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鱼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拚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苏轼〕 〔宋〕

樽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依旧梦魂中。

蝶恋花·述怀

〔苏轼〕 〔宋〕

云水萦回溪上路。

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

月白沙汀翘宿鹭,更无一点尘来处。

溪叟相看私自语。

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

樽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取闲中趣。

菩萨蛮

〔苏轼〕 〔宋〕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

有书仍懒著,《水调》歌归去。

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浣溪沙·炙手无人傍屋头

〔苏轼〕 〔宋〕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柏肯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