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漏壶中的水渐渐滴尽了,星空变得黯然,银河淡淡地横在天上。我从梦中醒来,可因昨夜醉酒,现在尚未完全清醒。邻家公鸡的报晓声阵阵传人耳中,仿佛在催促我们起床,可我们两情缝络,万般不舍,是那样害怕天亮。我迷惑这一切是真实的还是在梦中,可看看我的臂上,赫然留着她的胭脂和香粉的痕迹,馀香袅袅;我的襟袖上尚有几点她滴落的泪痕,才知道这不是虚幻。从窗户望出去,远处的水边有几点灯火闪烁,接着又隐约听到有行人在走动。西边的天际,一钩残月和几颗寥落的晨星在相依相伴,闪着黔淡的光辉。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此词有版本也题作“赠陶心儿”。 玉漏:即报更滴漏之声。 银潢(huáng):银河。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天汉台》诗:“汉水东流旧见径,银潢左界上通灵。” 梦回:梦醒。 宿酒:隔夜之酒。白居易《早春即事》诗:“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妆:指梳妆所施脂粉。 “臂上妆犹在”句:此处指晨起别情。唐·元稹《会真记》:“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 三星:参星。《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郑笺:“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


简介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是北宋秦观所作,写一对恋人春宵苦短怕天明的情景,表现他们深怕分离的情爱思想,“怕”字是全词中心。该词直接抒情的成分较少,多寓情于景,耐人寻味,富有情韵。据《高斋词话》,该词是赠给营妓陶心儿的,故末句“一钩残月带三星”暗藏“心”字。 词以夜色深沉开头,绘凄清之景,寓悲伤别情。“迢迢”本指渺远,这里用来形容玉漏,意指夜已很深,时间已久,初看时仿佛是觉得时间太慢,以至有迢递之感,实际上是指二人彻夜未眠,疲困极于夜色将尽之时,仿佛时间凝固,所以有漫长之感,对伤别之人而言·,相聚一刻,即为良宵,断不至有嫌时间过慢之事。“尽”宇紧承“迢迢”之下,见其于夜尽将别之际的失望与痛苦。“银潢”一句,银河横斜,乃天色欲晓时景,以漠远空旷之景,见孤寂无绪之情。这两句写景,实寓深致情怀,虽含而不露,但伤别之意,已在其中,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凋。 三四句,由室外而室内,由景而人。夜色渐尽,天空渐明,“梦回”二字,并非指沉沉睡梦而言,而是指伤情过度,神志未清,如梦似幻的感觉。这并非欣赏者的妄自猜度,“宿酒未全醒”是对这种状态的很好说明。黎明时分,犹自宿酒未全醒,可见昨夜饮酒过甚。为何如此,虽不言自明:离情别绪,自昨夜即已萦心绕怀,只能借酒浇愁,以至于一夜被酒,处于麻木之中。“已被”句,写不得不起来别离。人虽有情,邻鸡无意,黎明时分的啼鸣,催促着起身出发。虽身被鸡鸣之声催起,却仍然流连不舍,犹豫徘徊,不忍遽然别去。借邻鸡无情,衬己之情深。“怕天明”三字缀于“催起”之后,将词情翻进一层,状别离之际难舍难分之貌。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过片二句,转换角度,写女子于临别之时情不能己,泪水莹莹。唐元稹《会真记》中描述莺莺与张生幽会,于天明前离去云:“及明,(张生)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秦观此处所绘情状,也跟《会真记》相差无几。别情依依,男子尚能借酒浇愁,沉醉忘忧,对于一多情女子而言,其情可怜更无法排遣。沉沉夜色虽然掩去了她的清泪,但天亮后那留在男子臂上襟间的盈盈泪珠、点点粉痕,却是她深情无限的见证。这两句写女子深情,不从正面描述,而借缠绵恩情之后的妆痕泪点,作侧面渲染,紧扣离人来写,既再现了女子的情深,又借此衬出离人的意重,表情婉曲,言简义丰。 最后二句,写别去后的失意伤怀。天未大亮,已然临别,水边灯火的意象,以一点光亮,置于漫漫夜色之中,更见黑暗的巨大无边,在如此凄清的环境之中,别离所爱所恋而踏上无尽征途,其茫然若失,离愁别绪,可想而知。“渐人行”,即渐渐有了行人的意思,结尾一句,乃夜色将褪尽之时,天空中之景,一钩残月,周围映带二三残星,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本为残月,更兼天色渐明,显然月亮已经失去了光辉,而二三晓空中的残星,更是忽明忽暗,在有无之间,虽然意象明晰,但所造成的气氛,却极为清冷,有凄切之感,正是行人别离之时的心理写照。此句不仅写景极妙,而且历代词沦家还往往认为那“一钩残月带三星”,正是描绘“心”字的形状,并因而与秦观所眷之营妓陶心儿的名字相联系,有双关之巧,写景之美,可谓领悟神髓,恰到好处。


赏析

《词晶·卷三》:又《赠陶心儿》“一钩残月带三星”,亦隐“心”字。山谷赠妓词:“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添心?”亦隐“好闷”二字云。 《古今词统·卷七》:“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对此则丑。 《填词杂说》:秦淮海“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只作晓景,佳!若指为心儿谜语,不与“女边著子,门里挑心”同堕恶道乎? 《词苑丛谈·卷三》:少游赠歌妓陶心儿《南歌子》词云(略)。末句暗藏“心”字,子瞻诮其恐为他姬厮赖也。 《七颂堂词绎》:词中如“玉佩丁东”,如“一钩残月带三星”,子瞻所谓恐他姬厮赖,以取娱一时可也。乃子瞻《赠崔廿四》,全首如离合诗,才人戏剧,兴复不浅。 《灵芬馆词话·卷二》:以人名字隐寓词中,始于少游之“一钩斜月带三星”。 《词则·闲情集·卷一》:(结句)双关巧合,再过则伤雅矣。 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秦少游在蔡州,眷营妓陶心儿,别时为赋《南歌子》云(略)。末句盖暗藏“心”字。东坡见此词笑曰:“此恐被他姬厮赖耳。” 《冒鹤亭词曲论文集》:秦少游赠妓陶心儿《南歌子》“天外一钩残月挂三星”,黄山谷《两同心》词“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又《少年心》词:“似合欢桃核,真堪人恨,心儿里有两个人人”,皆谜语也。《云溪友议》载晋公弟子裴诚,与温岐为友。裴有《南歌子》云(略)。二人又为新添声《杨柳枝》词,饮筵竟唱其词而打令也。词云(略)。知秦、黄之词,盖有所本。 钱钟书《谈艺录》:词章家隽句,每本禅人话头。如忠国师云:“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五灯会元·卷三》),大同禅师云:“依稀似半月,仿佛若三星。”(《五灯会元·卷十六》)皆模状心字也。秦少游赠妓陶心儿词则云:“一钩斜月带三星。”《稗海·卷上》极称东坡赠陶心儿词:“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以为善状物,盖不知有所本也。



南歌子·愁鬓香云坠

〔秦观〕 〔宋〕

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

月屏风幌为谁开。

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玉露沾庭砌,金风动琯灰。

相看有似梦初回。

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秦观〕 〔宋〕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失调名

〔秦观〕 〔宋〕

我曾从事风流府。

临江仙·髻子偎人娇不整

〔秦观〕 〔宋〕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

寻思模样早心忪。

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

遥怜南埭上孤篷。

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醉乡春

〔秦观〕 〔宋〕

唤起一声人悄。

衾冷梦寒窗晓。

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

半缺瘿瓢共舀。

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品令·掉又惧

〔秦观〕 〔宋〕

掉又惧。

天然个品格。

于中压一。

帘儿下时把鞋儿踢。

语低低、笑咭咭。

每每秦楼相见,见了无限怜惜。

人前强不欲相沾识。

把不定、脸儿赤。

品令·幸自得

〔秦观〕 〔宋〕

幸自得。

一分索强,教人难吃。

好好地恶了十来日。

恰而今、较些不。

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胳织。

衠倚赖脸儿得人惜。

放软顽、道不得。

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

〔秦观〕 〔宋〕

行行信马横塘畔。

烟水秋平岸。

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红妆艇子来何处。

荡桨偷相顾。

鸳鸯惊起不无愁。

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 〔宋〕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高城望断尘如雾

〔秦观〕 〔宋〕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