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一

行帐适南下,居人局庭户。

城中望青山,一水不易渡。

今朝川涂静,偶得展衰步。

荡如脱囚拘,广莫开四顾。

半生无根著,筋力疲世故。

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

乡闾丧乱久,触目异平素。

枌榆虽尚存,岁晏多霜露。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二

〔元好问〕 〔金〕

山腰抱佛刹,十里望家园。

亦有野人居,层崖映柴门。

昔我东岩君,曾此避尘喧。

林泉留杖屦,岁月归琴尊。

翁今为飞仙,过眼几寒暄。

苍苍池上柳,青衫见诸孙。

疏灯照茅屋,新月入颓垣。

依依览陈迹,恻怆不能言。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三

〔元好问〕 〔金〕

宇宙有此山,阅世过鸟疾。

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

兹辰世所重,前代多盛集。

柴桑有故事,□谢留俊笔。

并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

人生百年内,踏地皆陈迹。

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

山林与泉壤,自古长太息。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四

〔元好问〕 〔金〕

往年在南都,闲闲主文衡。

九日登吹台,追随尽名卿。

酒酣公赋诗,挥洒笔不停。

蛟龙起庭户,破壁春雷轰。

堂堂髯御史,痛饮益精明。

亦有李与王,玉树含秋清。

我时最后来,四座颇为倾。

今朝念存没,壮心徒自惊。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五

〔元好问〕 〔金〕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六

〔元好问〕 〔金〕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

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

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

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

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

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

题张左丞家范宽秋山横幅

〔元好问〕 〔金〕

层崖閟长阴,细径缘绝巘。

梯云阑干峻,廓廓清眺展。

斜阳半天赤,飞鸟大江远。

清霜张秋气,草树生意剪。

风雪斫坚敌,旗旆纷仆偃。

峥嵘峰峦出,莽苍林薄晚。

盘盘范家笔,老怀寄高蹇。

经营入惨淡,得处乃萧散。

嵩丘动归兴,突兀青在眼。

何时卧云身,团茅遂疏懒。

别李周卿二首其二

〔元好问〕 〔金〕

城居日蛙黾,局促复局促。

去作山中客,放浪谁检束。

溪光淡于冰,山骨净如玉。

怀我同心人,团茅住深竹。

垂纶鲜可食,种秫酒亦足。

石坛三万丈,醉眼天一粟。

安得万里风,相从两黄鹄。

别李周卿二首其一

〔元好问〕 〔金〕

行路涩于棘,单车望千山。

歌君归云曲,清涕留馀潸。

六年河朔州,动辄得谤讪。

惟君笃高义,日来款柴关。

古交松柏心,今交桃李颜。

古人去不返,古道挽不还。

相思一尊酒,幽恨寄山间。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六

〔元好问〕 〔金〕

此州多寓士,论年悉肩随。

风波同一舟,奚必骨肉为。

倪家莲花白,每酿必见贻。

季昌妙琴事,足以相娱嬉。

郭侯家多书,篇帙得遍窥。

赵子笃于学,间以问所疑。

王生旧邻舍,穷达心不移。

千里访存殁,十口分寒饥。

独有仲通甫,天马不可羁。

直以论诗文,稍稍窥藩篱。

永怀王与李,朔漠行当归。

书来闻吉语,报我脱絷维。

惭非一狐腋,不直五羖皮。

我作野史亭,日与诸君期。

相从一笑乐,来事无庸知。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五

〔元好问〕 〔金〕

国史经丧乱,天幸有所归。

但恨后十年,时事无人知。

兴废属之天,事岂尽乖违。

传闻入雠敌,只以兴骂讥。

老臣与存亡,高贤死兵饥。

身死名亦灭,义士为伤悲。

哀哀淮西城,万夫甘伏尸。

田横巨擘耳,犹为谈者资。

我作南冠录,一语不敢私。

稗官杂家流,国风贱妇诗。

成书有作者,起本良在兹。

朝我何所营,暮我何所思。

胸中有茹噎,欲得快吐之。

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

造物留此笔,吾贫复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