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扁豆

释名 沿篱豆、蛾眉豆。

其种子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稍冷。

入药用白扁豆。

气味 白扁豆:甘、微温、无毒 主治 白扁豆: 霍乱吐利。

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赤白带下。

用白扁豆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堕胎中毒(妊妇服草药堕胎,引起腹痛)。

用生白扁豆,去皮,研为末,米汤送服一匙。

中砒霜毒。

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绞取汁饮服。

扁豆花: 血崩不止。

用白扁豆花焙干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服,炒米煮汤加盐少许送下。

泄痢。

用白扁豆花焙(正开放者),择取洁净的,勿以水洗,只以滚水烫过后,即和猪脊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加酱汁一起拌匀,将烫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馄饨,炙熟食下。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谷部·刀豆

〔李时珍〕 〔明〕

释名 挟剑豆。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本草纲目·谷部·大豆豉

〔李时珍〕 〔明〕

释名 (淡豉)苦、寒、无毒。

(蒲州豉)咸、寒、无毒。

气味 伤寒发汗(冰痛、身热、脉洪)。

用葱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两。

又不出汗仍须再服,并加麻黄三两。

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加盐豉吃下,取汗。

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伤寒不止不解,胸中闷恶。

用豉一升、盐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血痢不止。

用豉、大蒜等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盐汤送下。

疟疾寒热。

煮豉汤饮服,大吐即愈。

盗汗不止。

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

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

用淡豆豉一两,蒸过,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七丸,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膝挛骨痛。

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喉痹不语。

煮豉汁一程式服,盖被发汗。

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口舌生疮,胸膈疼痛。

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胎动。

用豉汁炒服。

小儿丹毒。

用豉炒至烟尽,研为末,油调敷涂。

背痈。

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

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蠼螋尿疮。

用豉捣烂敷涂。

筋骨跌伤。

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浓汁饮服。

服药过量。

饮豉汁。

脚肿。

饮豉汁,以渣敷肿处。

本草纲目·谷部·豆腐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本草纲目·谷部·蒸饼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

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三日可愈。

积年下血。

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

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赤白痢。

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共研为严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热服。

崩中下血。

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盗汗、自汗。

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

几天这后即可止汗。

折伤。

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甚验。

汤火伤。

用馒头饼烧存性,研为末,加油调匀涂伤处。

本草纲目·谷部·曲

〔李时珍〕 〔明〕

释名 酒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米谷食积。

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

一天服三次。

赤白痢。

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

一天吃四、五次。

酒毒下血。

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

极效。

胎动不安。

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服三升。

本草纲目·谷部·豇豆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理中无益气,补肾健胃。

治吐逆泄痢、小便频数。

本草纲目·谷部·蚕豆

〔李时珍〕 〔明〕

释名 胡豆。

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快胃,和脏腑。

本草纲目·谷部·豌豆

〔李时珍〕 〔明〕

释名 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本草纲目·谷部·绿豆

〔李时珍〕 〔明〕

气味 绿豆:甘、寒、无毒。

绿豆粉:甘、凉、平、无毒。

豆皮:甘、寒、无毒 豆芽:甘、平、无毒。

主治 绿豆: 小儿丹肿。

用绿豆五钱、大黄二钱,共研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调匀敷涂。

赤痢不止。

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滤汁,煮绿豆吃,极效。

消渴。

用绿豆煮粥吃。

痘后痈毒。

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为末,醋调匀时时扫涂患处。

此方名“三豆膏”。

水肿。

用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加水三碗,煮熟,临卧时空心食豆。

次日将原附子两片又各切为二,另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

第三日照第一日,第四日照第二日食豆。

水从不便下,肿自消。

未消可多吃几次,忌食生冷、毒物、盐、酒。

绿豆粉: 霍乱吐利。

用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即愈。

解砒毒。

用绿豆粉、寒水石等分,加蓝根汁调服三至五钱。

署天痱疮。

用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调匀扑患处。

药中亦可加蛤粉二两。

肿毒初起。

用绿豆粉炒成黄黑色,加皂荚粉一两,醋调敷。

皮破者。

用油调。

豆皮:解热毒,退目翳。

豆芽:解酒毒、热毒,利一焦。

本草纲目·谷部·赤小豆

〔李时珍〕 〔明〕

释名 赤豆、红豆,叶名藿。

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水气肿胀。

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颗、生姜五钱、商陆根一条,一起碎破,同水煮烂,去药,空心食豆,慢慢饮汁令尽,肿立消。

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乘热浸泡脚和膝。

若肿已到腹部,只须吃小豆即可。

痢疾。

用小豆一合、熔蜡三两,一次服下,有效。

肠痔下血。

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然后研豆为末。

每服一钱,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牙齿疼痛。

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

一方:加阿青少许。

一方:加花咸少许。

乳汁不通。

用赤小豆煮汁饮之。

前疽初作。

用赤小豆末调水敷涂。

肋颊热肿。

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

或加芙蓉叶末更好。

丹毒如火。

用赤小豆末调鸡蛋白,随时敷涂。

小便频数。

用小豆叶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汤吃下。

小儿遗尿。

用小豆叶捣汁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