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小沟东接长江,柳隄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间一鬨,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秔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据说,《水龙吟令》最早为北齐一组古琴曲,《北齐书·卷二十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同时,汉马南郡《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故人亦以龙吟喻笛声,如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北周·庾(Yǔ)开府《对酒诗》:「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入唐,君王出行有仪仗鼓吹,所奏乐曲有《龙吟声》。《新唐书·卷二十三下·〈仪卫下·大驾卤簿鼓吹〉》:「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铙吹,四大横吹,五小横吹,总七十五曲。……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钲小鼓、长鸣、中呜。扛鼓十曲:……大鼓十五曲,严用三曲:……小鼓九曲:……皆以为严、警,其一上马用之。长鸣一曲三声:一《龙吟声》,二《彪吼声》,三《河声》。中鸣一曲三声:……」《龙吟声》为出行中吹打之仪仗乐。而宫中娱乐时,亦有类似之笛曲,李太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中)》:「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杜少陵《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除宫廷乐外,唐民间亦流传一种击打乐《龙吟歌》。中唐时,李长吉作《假龙吟歌》,歌为杂言,前半四言,后半七言,全用仄声押韵,韵字则入声与上声交替,语言亦奇崛险怪,用诸奇喻写龙吟声。假者,假借也,藉龙吟歌作杂言歌词。唐乐曲名虽有「龙吟」而无「水」字,但唐人理念中,龙与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龙吟喻水声。如李太白《梦遊天姥吟留别》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晚唐张承吉《题李渎山居玉潭》诗用「一听夜龙吟」喻潭水声。另,《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故以龙吟云起,虎啸风生。每逢旱时,君王便下诏祈雨。唐玄宗时尝诏修龙坛、龙堂,以供祭雨。由唐俗知,龙与水不分,故《龙吟声》或《龙吟歌》应衍《水龙吟》之曲名曲调。对于词名之源,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三》谓本于太白诗「笛奏龙吟水」,而陈元龙《〈片玉集〉注·卷十》谓本于长吉诗「雌龙怨吟寒水光」。对于最早用此调填词者,一说唐末五代时道士吕洞宾,而《历代诗馀·卷七十四》谓柳耆卿;一说为东坡。《词律》《钦定词谱》均列此调,所举体格颇繁。《词谱》共列二十五体,并谓「此调句读最为参差,今分立二谱」。一谱为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东坡《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为正体,双调百二字;一谱为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少游《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为正体。又,《高丽史·乐志》所录无名氏《水龙吟慢·玉皇金阙长春》词,虽亦为双调百二字,然句读韵律与苏词、秦词迥异,名《水龙吟慢》。兹以历来传诵苏辛两家之作为准。百二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又前后阕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水龙吟》的异名亦多,如少游词有「小楼连苑横空」句,故名《小楼连苑》;吴七郡王词结句为「片片是,丰年瑞」,故别名《丰年瑞》;方味道《寿赵丞相》词结句为「长是伴,庄椿岁」,故亦名《庄椿岁》;欧阳文忠词「缕金裙窣轻纱」,名《鼓笛慢》;史梅溪词名《龙吟曲》等。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俱未收本首,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毛本。 珠秔(jīng):贵重秔米。龙榆生笺:「《广韵》:『秔,古行切。』《玉篇》:『籼(xiān)(《康熙字典》:「籼,扬子《方言》:『江南呼粳为籼。』」)稻也。』韩昌黎《城南联句》:『庖霜脍玄鲫,淅玉炊香秔。』」 浮丘:龙榆生笺:「郭景纯《遊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列仙传》:『浮丘伯本嵩山道士,后得仙去。』」 瑶池:龙榆生笺:「《神仙传》:『崑崙阆风苑有玉楼十二,玄台九层,左瑶池,右翠水,有弱水九重,盖不可到。』《穆天子传》:『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缶吾]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缶吾]。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羽觞:龙榆生笺:「陆士衡《拟今日良宴会》诗:『四坐感同志,羽觞不可算(suàn)。』注:『羽觞,置鸟羽于觞,以取急饮也。』」 青鸾:龙榆生笺:「《汉武内传》:『神仙次药,有灵丘苍鸾。』《山海经》:『轩辕之国,诸沃之野,鸾鸟自歌。』」 轻衣。古时二十四铢为两,极言衣轻。龙榆生笺引唐·郑还古《博异志·正文·岑文本》:「贞观中,文本下朝,多于山亭避暑。日午时,寐初觉,忽有叩山亭院门者。药竖报云:『上清童子元宝,故此参奉。』文本性慕高道,束带命入,乃年二十已下道士。仪质爽迈,衣服纤异,冠浅青圆角冠,衣浅青圆陂,履青圆头履,衣服轻细如雾,非齐纨鲁缟之比。文本与语,乃曰:『仆上清童子,自汉朝而果成。本生于吴,已得不凝滞之道,遂为吴王进入见汉帝,有事拥遏教化不得者,无不相问。仆常与方圆行下,皆得美畅。由是自文武二帝,迄至哀帝,皆相眷。王莽作乱,方出外方,所在皆沐人怜爱。自汉成帝,遂厌人间,乃尸解。或秦或楚,不常厥居。闻公好道,故此相晓耳。』文本诘以汉、魏、宋、齐、梁间君王社稷之事,了了如目睹。因言:『史传间屈者虚者亦甚多。』文本曰:『吾人冠帔,何制度之异?』对曰:『夫道在于方圆之中,仆外服圆而心方正,相时仪也。』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铢服。』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对曰:『尤细者则五铢也。』谈论不觉日晚。文本乃别,出门而忽不见。文本知是异人。乃每下朝即令伺之,到则话论移时。后令人潜送,诣其所止。出山亭门东行数步,于院墙下瞥然不见。文本命工力掘之三尺,至一古墓,墓中了无馀物,唯得古钱一枚。文本悟上清童子是铜;名元宝,钱之文也;外圆心方,钱之状也;青衣,铜衣也;五铢服,亦钱之文也。汉时生于吴,是汉朝铸五铢钱于吴王也。文本虽知之,而钱帛日盛。至中书令十馀年,忽失古钱所在,文本遂薨。」 壶中天地:龙榆生笺引《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后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与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步虚:道士唱经礼赞。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事感·许浑改梦诗》:「诗人许浑,尝梦登山,有宫室淩云,人云:『此崑崙也。』既入,见数人方饮酒,招之,至暮而罢。诗云:『晓入瑶台露气清,坐中唯有许飞琼。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复至其梦,飞琼曰:『子何故显余姓名于人间?』座上即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曰:『善。』」


简介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很好表达出来。


赏析

清·郑瘦碧《手批〈东坡乐府〉》:有声画,无声诗,胥在其中。 饶学刚:东坡在面临重重围困、急于重新建立信心的时候,终羡黄州仙境,沐浴清风明月,拉开了心灵与尘世之距离,任性逍遥,「超然」「梦遊」。在黄州的日日夜夜,东坡所见所想多是仙鹤、仙境、仙人:如……「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向以鲜:宁静的田园之美、朴素的风物之歌。宋代词人有时在作较为纯粹的美的观照或流连之际,……莼鲈等物会成为他们的典范性原型元素进入词人的幻想中。……苏东坡《水龙吟》上阙:「小沟东接长江……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在这里,莼菜与玉藕等美食,成为东坡蛰居烟村的心灵慰藉,同时它又与小沟或柳岸、渔椎等构成一幅纯静唯美的风物画。



西江月

〔苏轼〕 〔宋〕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攲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满江红

〔苏轼〕 〔宋〕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

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

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

肠断处。

凭他续。

文君壻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

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哨遍·为米折腰

〔苏轼〕 〔宋〕

为米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

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渔家傲·赠曹光州

〔苏轼〕 〔宋〕

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

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

我欲自嗟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

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

定风波·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苏轼〕 〔宋〕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樽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木兰花令·四时词

〔苏轼〕 〔宋〕

霜叶萧萧鸣屋角,黄昏陡觉罗衾薄。

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

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

真态生香谁画得,玉如纤手嗅梅花。

木兰花令·四时词

〔苏轼〕 〔宋〕

新愁旧恨眉生绿,粉汗馀香在蕲竹。

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

夜香烧罢掩重局,香雾空蒙月满庭。

抱琴转轴无人见,门外空闻裂帛声。

木兰花令·四时词

〔苏轼〕 〔宋〕

垂柳阴阴日初永,蔗浆酪粉金盘冷。

帘额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满黄蜂静。

高楼睡起翠眉颦,枕破斜红未肯匀。

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

木兰花令·四时词

〔苏轼〕 〔宋〕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帘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佳人瘦尽雪肤肌,眉敛春愁知为谁。

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作春衣。

瑶池燕·闺怨,寄陈季常

〔苏轼〕 〔宋〕

飞花成阵,春心困。

寸寸,别肠多少愁闷。

无人问,偷啼自揾,残妆粉。

抱瑶琴、寻出新韵,玉纤趁,《南风》未解幽愠。

低云鬟、眉峰敛晕,娇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