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五古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 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注释

客:旅居他乡。 东都:指洛阳。隋朝与唐朝置都长安,洛阳被称为东京或东都。 历:经过。 厌:厌恶。 机巧:机智灵巧。 对:对头,敌手。 羶腥:指肉食。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称羶,鱼鳖等水族称为腥。 岂:难道。 无:没有。 青精饭:民间食品,又称乌米饭,唐代即有。用糯米染乌饭树法之汁煮成的饭,颜色乌青。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 大药:道家的金丹。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 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 幽讨:意为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简介

杜甫给李白写过两首赠别诗,这是第一首,为五言古诗,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被选入《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第三首。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杜甫在东都洛阳,李白受诏供奉翰林,被高力士谮言排斥而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故写此诗。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为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提及李白,表明愿共同归隐之志。全诗表达作者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


赏析

《后村诗话》评:《赠李白》云:“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公与岑参、高适诗,皆人情世法。与谪仙倡和,皆世外一种说话。 《杜臆》:评“亦有”、“方期”,语不虚下。 《杜诗解》评:唐人诗,多以四句为一解,故虽律诗,亦必作二解。若长篇,则或至作数十解。夫人未有解数不识而尚能为诗者也。如此篇第一解,曲尽东都丑态;第二解,姑作解释;第二解,决劝其行。分作三解,文字便有起有转,有承有结。十二句诗,凡十句自说,只二句说李侯者,不欲以东都丑语,唐突李侯也。李侯诗,每好用神仙字,先生亦即以神仙字成诗。 《初白庵诗评》评:似摹李格而作。 《读杜心解》评:太白栖神世外,自相遇后,即有齐州受箓、王屋访隐之事,其地皆于梁、宋为近。所谓“梁宋游”者,必邂逅盟心之语。公述其语为赠,则李是主,身是宾也。今乃先云自“厌”“腥膻”,将托迹神仙,而后言不亦有“脱身幽讨”之左、自叙反详,叙李反略,则似翻宾作主,翻主作宾矣。不知其自叙处多用“青精”、“大药”等语,正为太白作引。落到“李侯”,只消一两言双绾。而上八句之烟云,都成后四句之烘托。



游龙门奉先寺

〔杜甫〕 〔唐〕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

〔杜甫〕 〔唐〕

新亭结搆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 〔唐〕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今夕行

〔杜甫〕 〔唐〕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贫交行

〔杜甫〕 〔唐〕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送高三十五书记

〔杜甫〕 〔唐〕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杜甫〕 〔唐〕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徵,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唐〕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清明二首

〔杜甫〕 〔唐〕

【其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寒雨朝行视园树

〔杜甫〕 〔唐〕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

衰颜更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