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怀古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注释

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堆烟:形容杨柳浓密。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雨横:指急雨、骤雨。乱红:这里形容各种花片纷纷飘落的样子。


简介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


赏析

明代茅暎:凄如送别。清代黄苏《蓼园词选》:首阕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即下旬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第词旨浓丽,即不明所指,自是一首好词。毛先舒: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人,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闺情,层深而浑成。首三句,但写一华丽之庭院,而人之矜贵可知。「玉勒」两句,写行人游冶不归,一则深院凝愁,一则章台驰骋,两句射照,哀乐毕见。换头,因风雨交加,更起伤春怀人之情。「泪眼」两句,……观毛氏此言,可悟其妙。



夜合花

〔吴文英〕 〔宋〕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宋〕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元日

〔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夜飞鹊

〔周邦彦〕 〔宋〕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坠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斜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花犯·水仙花

〔周密〕 〔宋〕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

香云随步起,漫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静,沉烟熏翠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