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卷六·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又渐如常楼。

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注释

奂山: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但是;数年,许多年;恒,经常。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同人:共事的人或志同道合的人饮:喝酒。孤塔耸起: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孤,孤零零;耸,耸立。青冥:青色的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相顾:互相看。惊疑:惊奇,疑惑。念:想。近中:近处禅院:佛寺。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数:几。碧瓦飞甍(méng):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两端翘起的房脊。甍,房脊、屋檐。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未几: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高垣睥睨(pìnì):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做「埤堄」,指城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亦称女墙。连亘(gèn):接连不断。居然城郭:竟然变成城郭了。居然,竟然;城,内城;郭,外城;城郭,城市。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若,像;者,的。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堂,厅堂。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铺。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以:用。计:计算。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广大。依稀:隐隐约约。既而:不久。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一切乌有: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乌有,虚幻、不存在;乌,同「无」。惟:只有危楼:高楼。危,高。直接:连接。霄汉:云霄与天河。窗扉:窗户。皆:都。洞开:敞开,像洞一样地层层:一层一层。愈:越,更。明:光亮。至:到。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仅仅。又其:再往。黯然缥缈: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又作「飘渺」。其:它,指「危楼」。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或:有的。凭:靠着。不一状:形态不一。状,形状。逾时:过了一会儿。其:代词,他(它)。舍:房屋。倏忽:突然。豆:豆粒。遂:终于。闻:听见。行者:赶路的人。行,赶路(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人烟市肆:人家和集市。人烟,人家;市肆,集市;肆,店铺。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世,尘世。故:所以。名:称。


简介

《山市》出自蒲柳泉的《聊斋志异》。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因出现在山上,所以称为「山市」。作者在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故又称此幻象为「鬼市」。



原君

〔黄宗羲〕 〔清〕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

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

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

”痛哉斯言!

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山居

〔郑板桥〕 〔清〕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五美吟

〔曹雪芹〕 〔清〕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章大家行略

〔刘大櫆〕 〔清〕

先大父侧室,姓章氏,明崇祯丙子十一月二十七日生。

年十八来归,逾年,生女子一人,不育。

又十馀年,而大父卒。

先大母钱氏。

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章大家。

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

大家生寒族,年少,又无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则慷慨号恸不食。

时吾父才八岁,童然在侧,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

”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亦吾所荷也。

”于是与大母同处四十馀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尽礼,大母亦善遇之,终身无间言。

櫆幼时,犹及事大母。

值清夜,大母倚帘帷坐,櫆侍在侧,大母念往事,忽泪落。

櫆见大母垂泪,问何故,大母叹曰:“予不幸,汝祖中道弃予,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

”回首见章大家在室,因指谓櫆曰:“汝父幼孤,以养以诲,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为多。

汝年及长,则必无忘章大家。

”时虽稚昧,见言之哀,亦知从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表明。

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槐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

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僮奴皆睡去,独大家煨炉以待。

闻叩门,即应声策杖扶壁行,启门,且执手问曰:“书若熟否?

先生曾朴责否?

”即应以书熟,未曾朴责,乃喜。

大家垂白,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之晚节更苦。

呜呼!

其可痛也夫。

与来学圃书

〔方苞〕 〔清〕

吾友举用方自代,朋友之交,君臣之义,并见于斯,可以风世砥俗。

但大臣为国求贤,尤贵得之山林草野、疏远卑冗中,以其登进之道甚难,而真贤往往伏匿于此也。

若惟求之于平生久故、声绩夙著之人,则其涂隘矣。

万一圣主命以旁招俊义,列于庶位,将何以应哉!

抑又闻当道守官,固贵于坚,而察言服善,尤贵于勇。

前世正直君子,自谓无私,固执己见,或偏听小人先入之言,虽有灼见事理以正议相规者,反视为浮言,而听之藐藐,其后情见势屈,误国事,犯清议,而百口无以自明者多矣。

必如季路之闻过则喜,诸葛亮之谆戒属吏勤攻己过,然后能用天下之耳目以为聪明,尽天下之材力以恢功业。

吾友此时正宜用力于此,且与二三同志者交相勖,时相警也。

余不赘。

类型

朝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