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陪游秦驻山得诗六首其四

山后石状狠,山前林霭浓。

名蓝缭而深,风气于焉钟。

下有千头橘,上有百丈松。

潮声卷地起,响答出谷钟。

禅扉日日开,未缺茗碗供。

留题纪岁月,孰继三人踪。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十七日陪游秦驻山得诗六首其三

〔查慎行〕 〔清〕

平生汗漫游,不识苍浮子。

今来寻别业,怆若经蒿里。

好事赖闲僧,诗名犹在耳。

山林耆旧尽,太息烟霞委。

十七日陪游秦驻山得诗六首其二

〔查慎行〕 〔清〕

社稷巳丘墟,冕旒尚祠庙。

当时伐山处,驰道馀蓬藋。

可怜愚氓愚,不记暴秦暴。

家家栈羊豕,坐享血食报。

今年旱太甚,水乏蘋蘩芼。

毋乃为神羞,徒凭山鬼啸。

十七日陪游秦驻山得诗六首其一

〔查慎行〕 〔清〕

夜雨晨乍晴,兹游天所许。

携筇出烟郭,振步凌云屿。

公本海鹤姿,飘然命俦侣。

身轻无险径,心旷得豪举。

谁云?涬宽,直欲巾笥贮。

季方兄招同声延兄曾三芝田两弟于西林庵为同宗五老会席间喜赋时甲午中秋前三日

〔查慎行〕 〔清〕

古人重睦族,笾豆礼无废。

奈何世教衰,此义久云晦。

家宗远有绪,望实乡国最。

伐木歌卒章,吾犹及前辈。

宦游卤莽出,晚景侵寻逮。

归到忽一年,病多逃酒债。

喜闻折柬召,唤起初心在。

八月撰良辰,五人合嘉会。

两兄吾所敬,两弟亦吾爱。

居近三里中,年皆六旬外。

茅庵傍先垄,径转苍山背。

风日假清光,松篁发幽籁。

僧来具茶荈,童去携鲑菜。

飞动惬平生,老狂馀故态。

流光弦释箭,盛壮已难再。

但愿五白头,偷闲辄相对。

从姊丁节母八十寿令子修远来乞诗

〔查慎行〕 〔清〕

吾家贤姊丁节母,年二十七称未亡。

是时殉夫势不可,有儿在抱姑在堂。

夫之两弟尚小弱,形影相傍何伥伥。

妇供子职母兼父,兄道亦以丘嫂当。

皇天欲贞苦节苦,一一艰瘁教亲尝。

妆贫固已少簪珥,时绌又复罹凶荒。

泪流继血食有指,骨尽吸髓炊无粮。

秋看乌哺感鱼菽,春睹燕乳怜秕糠。

晨㫪宁资相杵力,夜绩肯借邻檠光。

全家仰俯赖操作,母不自白旁人伤。

阿婆下世两叔娶,寡鹄矢志孤雏偿。

父遗一经课使读,世业克绍孙成行。

乾坤岂终靳雨露,松柏要必经冰霜。

蓼荼茹尽蔗味出,佳境渐入今方将。

母年八十儿六十,白须彩袖前称觞。

中秋节近风物爽,桂树蔌蔌飘天香。

月中之兔为捣药,长生会得仙娥方。

十七日陪游秦驻山得诗六首其五

〔查慎行〕 〔清〕

家住钱塘西,未观曲江涛。

及兹陟海峤,遑惜攀跻劳。

长风东南来,吹我上㟹嶆。

忽然空四顾,快觉身历高。

井底俯孤城,三面被浪淘。

筑堤效精卫,木石焉得牢。

谁能驱此山,外捍兀巨鳌。

十七日陪游秦驻山得诗六首其六

〔查慎行〕 〔清〕

秦鞭不可施,顽礓倚天外。

一山坐少肉,佛力将安赖。

榛莽长于人,庵庐小如盖。

忘机任去住,涉境有成坏。

置身万仞冈,达者观其大。

少陵固云尔,临老斯游最。

食新米

〔查慎行〕 〔清〕

秋水通港脉,吴船来海滨。

稍闻米价贱,欢喜动四邻。

荒厨乏宿㫪,八月亦食新。

虽然营一饱,力恶不出身。

薄宦比曼容,退耕输子真。

馀惭到僮仆,并作浮惰民。

官鼠窃太仓,家鸡仰空囷。

物生各分定,吾自栖吾贫。

重阳日由邓尉坐罛船沿太湖滨抵渔洋湾登法华岭与观卿拈韵各赋五章其一

〔查慎行〕 〔清〕

九日乃溯流,古来无此法。

适兹泳游趣,遂与鱼鸟狎。

望望铜坑桥,前行出芦夹。

湖光三万顷,际眼穷一霎。

地尽日脚垂,天低浪头压。

近山浮蛟鼍,远艇点凫鸭。

奇怀洵旷荡,良会殊欣洽。

满载洞庭春,十分倾蘸甲。

重阳日由邓尉坐罛船沿太湖滨抵渔洋湾登法华岭与观卿拈韵各赋五章其二

〔查慎行〕 〔清〕

镜面三十里,淼弥似无涯。

片帆截湖来,小泊当㟏岈。

居民杂耕钓,竹树环坳洼。

中有佛者宫,法华及昙华。

头陀不好事,篱落无黄花。

手拾堕巢薪,为余烹土茶。

屋山见微径,林隙萦修蛇。

直上千仞颠,回身俯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