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石部·石胆

释名 亦名胆矾、黑石、君石、毕石、铜勒、立制石。

气味 酸、辛、寒、有毒。

主治 风痰。

用石胆粉一钱,温醋汤调服。

痰涎吐出即愈。

小儿用量酌减。

喉痹喉风。

用石胆二钱半、白僵蚕(炒过)五钱,共研为末。

每次取少许吹喉,痰涎吐尽,风痹自愈。

此方名“二圣散”。

口舌生疮。

用石胆半两,放在锅内煅红,露一夜,研细。

每次取少许搽疮上,吐出酸涎水。

如此数次,病愈。

走马牙疳。

用红枣一个,去核,填入石胆,包在纸内,煅红。

等全冷后,研细敷牙,使涎外出。

赤白癜风。

用石胆、牡蛎各半两,共研为末,调醋涂搽。

甲疽肿痛(按:甲疽是趾甲与肉间的肿痛,常溃烂流脓)。

用石胆一两烧至烟尽,研末敷患处。

几次即愈。

痔疮热肿。

用石胆煅后研细,蜜水调匀搽疮上。

凤眼赤烂。

用胆矾三钱,烧过,研细,泡热水中每天洗眼。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石部·砒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信石、人言。

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气味 苦、酸、暖、有毒。

李明珍认为:辛、酸、大热、有大毒。

主治 中风痰壅(四肢不收,昏愦若醉)。

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研细。

先以清水送服少许,再饮热水,大吐即愈。

如不吐,可再服。

休息下痢(病一、二年不愈,人衰瘦不堪)。

用砒霜、铅丹各半两,共投入已熔化的黄蜡中,柳条搅拌,条焦则换,六、七条之后,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儿服者只作成黍米大)。

冷水送下。

疟疾。

用砒石一钱、绿豆粉一两,共研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大。

铅丹为衣,阴干。

发病日,五更起来,以冷水送服五至七丸。

又方:砒石(醋煮过)、硫磺、绿豆,等分为末,包成若干个小包,每包分量约一粒豆子大。

每服一包,空心服,新汲水上。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治疟方。

走马牙疳。

用砒石、铜绿,等分为末,摊纸上贴患处。

极有效。

项上瘰疬。

用砒黄研细,加浓墨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炒干,收存备用。

用时,以针挑破瘰疬,将药半丸贴上

本草纲目·石部·金星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金星石,石外有金色麸片。

银星石,石外有银色麸片。

两者的药效,大体相似。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吐血咳血。

用金星石、银星石、玄精石、不灰木、阳起石、云母石各等分。

取坩锅一个,铺冬月水牛粪一、二寸,铺约一层,铺灰二寸,又铺药一层,如此重复铺好,最后盖上灰,加盖封牢。

在炭火中煅一天一夜,还要埋在土中一夜,然后去灰留药块,共研细,每药一两,加龙脑、麝香各半钱、阿胶二钱半,炒过。

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本草纲目·石部·石燕

〔李时珍〕 〔明〕

释名 石燕状如蚬蛤,色如土,坚重如石。

李明珍指出:石燕有二:一种是这里所录的石燕,乃是石类。

另一种是乳铜中的石燕,乃是禽类。

禽类石燕,常为助阳药。

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石类石燕也是助阳药。

这是错远了。

气味 甘、凉、无毒。

主治 伤寒尿涩,小腹胀满。

用石燕研细,葱白汤调服半钱。

以消胀为度。

久年肠风(按:指常年泻血)。

用石燕磨水常服,不要间断,有效。

多年赤白带下。

每日磨石燕取汁取。

一枚石燕可用三天。

也可以把石燕研末,水飞过,每天取半钱至一钱,米汤送服。

牢牙止痛。

用石燕六个,火煅醋淬七次,青盐、乳香各一两,细辛半两,共研细,擦牙。

荆芥汤漱口。

又方:依上方,但须去掉乳香、细辛,改用麝香。

本草纲目·石部·礞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好。

打开须有白星点,无星点者不入药。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湿热痰症。

用礞石、焰消各二两,煅过,研细,水飞,晒干。

取一两,加酒蒸大黄八两、酒洗黄芩八两、沉得五钱,共研为末。

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平常只服一、二十丸。

如大便结,可增至一、二百丸,温开水送下。

妊妇和患水泻者忌服。

此方名“滚痰丸”。

一切虚冷久积(滑痢,腹有癖块,妇女月经过多而又持久)。

用礞石半斤,研细。

硝石二两,也研细。

共放坩锅内,盖严,炭火煅过,以尽灰二十斤左右为度。

冷后取出,再加入赤石脂末二两,滴水为丸,如芡子大。

等干后,又放坩锅内以小火煅过,待冷即收存备用。

每服一丸至三丸。

空心服,温水送下。

泻痢日久者,可加至七丸。

此方名“金宝神丹”。

急慢惊风。

风礞石一两、焰消一两,同煅过,研细。

每服半钱至一钱。

急惊风痰热者,用薄荷汁和生蜜调匀送下。

慢惊风脾虚者,用木香汤和熟蜜调匀送下。

此方名“夺名散”。

凡痰壅咽喉,命在旦夕者,服此都有效。

本草纲目·石部·花乳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花蕊石。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五内崩损,大出血。

用花乳石,煅过,研细。

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

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

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

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

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

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

每服一钱,童便调服。

多年目翳。

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茶汤送下。

脚缝出水。

用好铅丹加花乳石粉涂敷脚缝。

本草纲目·石部·食盐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鹾。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下部蚀疮。

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胸中痰饮,欲吐不出。

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病后两胁胀痛。

炒盐熨之。

下痢肛痛。

炒盐布包熨患处。

风热牙痛。

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

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虫牙。

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

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齿痛出血。

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

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

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

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

忌食劳腥。

小舌下垂。

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耳鸣。

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

袋冷则换。

眼常流泪。

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翳子蔽眼。

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

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身上如有虫行。

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蜈蚣咬人,蜂虿叮螫。

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溃痈作痒。

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本草纲目·石部·扁青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石青、大青。

即今矿物学上的石青。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顽痰不化等症,兼有明目、利痰、生精、平肝等功效。

附方 扁青一两、绿青半两、共研细,水飞过,做成绿豆大的丸子。

每服十丸,温水送下。

本草纲目·石部·绿青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石绿、大绿。

生于铜矿中。

气味 小毒。

主治 急惊昏迷。

用绿青四两、轻粉一钱,共研细。

以生簿荷汁合酒把药灌下。

痰吐即愈。

风痰迷闷。

用绿青十两,乌头尖、附子尖、蝎尾各七十个,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汁合酒送下。

吐出痰涎便是见效。

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等)。

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

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本草纲目·石部·曾青

〔李时珍〕 〔明〕

释名 曾,音层。

曾青,即层青。

就是成为层状的空青。

李时珍说:“曾青治目,义同空青”。

气味 酸、小寒、无毒。

主治 风热目疾(眼红或烂,怕太阳光,眼屎多,常流泪,或痒或痛)。

用曾青四两,蔓荆子二两,炮姜、防风各一两,共研细,经常以少许吸入鼻中,有效。

耳内恶疮。

用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二钱五分,共研为末,搽疮上。

本草纲目·石部·戎盐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胡盐、羌盐、青盐、秃登盐、阴士盐(按:即现在所称的大青盐)。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小便不通。

用戎盐一枚,如弹丸大,加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水煎服。

风眼烂脸。

用戎盐化水点眼。

痔疮漏疮。

用白矾四两、青盐四两,共研为末,装入猪尿脬中,阴干。

每服五钱,空心服,温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