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金部·铜青

释名 亦名铜绿,即铜器上所生的绿色物。

市上常用醋制铜,使生绿,收取晒干即可用。

气味 酸、平、微毒。

主治 风痰引起的突然昏倒或瘫痪。

用铜青二两,研细,水飞去滓,慢火熬干,再加入麝身一分,以糯米粉糊成丸子,如弹丸大。

每一丸,分两次服,薄荷酒送。

若风痰未全好,可再用朱砂酒冲同量丸药服。

要吐出青绿色涎水,泻下恶物,才算病愈。

此方名“碧林丹”。

治小儿的这种病,宜用“绿云丹”。

方子是:用铜青研末,不定量,加醋面糊丸,如芡子大,每次用薄荷酒化服一丸,服后不久,吐涎如胶,即有效。

烂眼。

用水调铜青,涂在碗底,艾火熏干后,刮下来涂烂处。

头发恶红,不断脱落。

用油磨铜钱末涂抹即生。

脸上黑痣。

用粗草划破黑痣,再用铜青末涂搽,三天不洗去,痣自脱掉。

痣厚的,可再搽一次。

走马牙疳(骨槽风、败血症、牙根肿痛、臭烂出血)。

用铜青、滑石、杏仁等分,研末涂搽。

口鼻疳疮。

用铜青、枯矾等分,研细敷疮上。

又方:用人中白一钱、铜青三分研细搽抹。

杨梅毒疮。

用醋煮铜青研末,烧酒调搽。

要忍痛,让水出,次日即干。

或再加白矾,与铜青等分,研末涂搽。

臁疮顽癣。

用铜青七分,研细,加黄蜡一两共熬。

另取厚纸一张,铺涂熬汁,两面垫一层纸,然后再贴到患处,以出水为好。

亦治杨梅疮毒及虫咬。

痔瘘。

见后面蜜陀僧条。

蛇咬伤。

用铜青研细敷之。

百虫入耳。

用生油调铜青滴入。

头上生虱。

用铜青、明矾,共研细,揉入发内。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金部·铅

〔李时珍〕 〔明〕

释名 又名青金、黑锡、金公、水中金。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明目、固牙、乌须发。

用铅半斤,熔成汁,趁热加桑条灰,同时以柳木搅拌,使成沙状细末,再筛过,用筛取的细末揩牙,揩后漱口,即又漱口水洗眼,有明目、固齿、乌须发之效。

肾气攻心,奔豚喘急,面黑欲死。

用铅二两、石亭脂二两、木香一两、麝香一钱。

先把铅熔化,加入石亭脂,急炒。

焰起时,含醋喷之。

炒毕,倾入先掘好的地坑中,盖好。

等冷后取出研细,再加米饭,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二丸,热酒送下。

或身上出汗,或通便通气病即愈。

如大便还不通,可再服一丸,加玄明粉五分同服。

妇女血气冷痛攻心。

可照上方服药。

风(口吐白沫,翻目抽筋)。

用黑铅、水银、结砂、南星(炮过)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糯米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一岁服一丸,乳汗送下。

反胃、呃逆。

用黑铅熔成汁,冷后,以柳木捶研成粉。

取一两,加醋一升,放在砂锅里熬成膏子,再加蒸饼末少许,捏成小豆大的丸子。

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多年反胃水上。

用铅二两、石亭脂二两、盐卤汁五两。

先烧铅,以卤汁淬过,再与石亭脂同炒,等到起焰时,挑在水上,焰止,研匀,加蒸饼做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九,石莲干柿汤送下。

消渴烦闷。

用黑铅、水银等分。

结如泥后,常含黄豆大一团,把口水吞下。

水肿。

用铅五两、灸皂荚一个、酒二斗,煮开六次,常常饮之,至小便畅通,达二、三升,肿即消。

小便不能。

用铜锉成末,取一两,用生姜半两、灯心一握,井水煎服。

服药前,将炒葱贴在肚脐上。

突发咳嗽。

用炉中铜屑、桂心、皂荚等分,研细,和蜜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

忌食忽。

瘰疬结核。

用铅二两,在铁锅里炒,取其黑灰,调醋涂搽,把一片布块盖着。

注意勤换药,让恶汁流出。

如此半月,不痛不破,内消为水而病愈。

背痈。

用铅一斤、甘草(微灸)三两。

先取酒一斗,浸甘草,然后把铅熔化投入酒中。

等铅冷凝,又取出再熔再投,如此九次,去滓饮酒,醉卧即愈。

砒霜中毒(烦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发冷)。

用黑铅四两,磨水一碗灌服。

硫磺中毒。

用黑铜煎汤服。

轻粉中毒。

用铜五斤打壶一把,装烧酒十五斤、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钱,封固,重汤煎一昼夜,埋土中,出火毒。

每日早晚喝数杯,用瓦盆接小便,可见尿中有粉状物。

服至筋骨不痛乃止。

本草纲目·金部·铅霜

〔李时珍〕 〔明〕

铅霜 释名亦名铅白霜。

是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放醋坛中密封而成,经久即成霜。

李明珍介绍的铅霜制法:把铅打成钱,用绳穿线成串。

另以瓦盆装生醋,在离醋三寸的上方,将中横挂盆中,然后用另一个瓦盆盖好,放在阴暗处等假生霜。

刷下生出的霜以后,仍照样盖好瓦盆,待取新霜。

气味 甘、酸、冷、无毒。

主治 小儿惊热(心肺积热,夜卧多惊)。

用铅霜、牛黄各半分,铁粉一分,研匀。

每服四分之一钱,竹沥汁送下。

惊风疾(喉闭,牙紧)。

用铅霜四分之一钱,加蟾蜍少计,为末。

以乌梅肉蘸药揩在牙龈上。

同时,把通关药吹进口里里。

过一阵,喉牙就松开了。

消渴烦热。

用铅霜、枯白矾等分,研细,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用棉花包裹一料丸药放在口里,含化后,咽下药汁。

又方:铅霜一两,根黄、硝石各一两,研末,每次用一钱,冷水送下。

喉痹肿痛(喘息,气难通)。

用铅霜、甘草各半两,青黛一两,共研细,调醋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含咽一丸,有效。

悬雍肿痛(小舌肿痛)。

用铅霜一分、甘草(半生半灸)一分,共研细,包在棉花里,裹成小球,含口中,咽下药汁。

口里疳疮,牙龈肿烂。

用铅霜、铜青各二钱,白矾如豆大一小块,共研为末,以鸡毛沾取,扫疮上。

鼻血不止。

用铅霜研细,每服二分半,新汲水送下。

痔疮肿痛。

用铅霜、白片脑各一分许,调酒涂搽,随手见效。

少女经闭。

用铅霜半两、生地黄汁一合,调匀服。

一天服三次。

本草纲目·金部·水银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汞、灵液、姹女。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急惊风。

用水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共研细,加石脑油,捣成泥,做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反胃吐食。

用黑铅、水银各一钱半,结砂、硫磺各五钱,官桂一钱,共研细,分两次服。

一半米汤、一半姜汗,调在一个碗中把药送下。

胆热鼻血。

用水银、丹砂、麝香等分,研细,每服半钱,新汲水送下。

血汗不止。

方同上。

胎动(母欲死,子尚活)。

用水银、丹砂各半两,合研匀,加牛膝半两,水五大碗,煎汁。

吃药时,还吃半茶匙蜂蜜。

胎死腹中。

用水银二两,令产妇吞服,殆胎立出。

误吞金银饰物。

服水银一两,立出。

又方:水银一两,分两次服。

服第二次后,立出。

头上生虱。

用水银和蜡烛油擦头,虱一夜死尽。

口疮。

用水银一分、黄连六分、水二升,都成五合,喝一点含在口中,一天十次,有效。

白癜风。

用水银擦几次,可愈。

肛门虫痒。

用水银枣膏各二两,研匀,棉花裹成小球,送进肛门,次日虫出。

12、一切恶疮。

用水银、黄连和粉锡(熬黄)各一两,研匀,敷疮上。

小儿痘后眼睛生翳。

用水银一钱、虢丹(铅丹)五钱,研捣成丸药六粒,糊在坩锅中,火煅一天。

取出,用薄棉裹好,左翳塞右耳,翳自掉下。

附方 水银有大毒,用以作药,必须十分谨慎。

古时方士炼丹,吹嘘水银“久服神仙不死”。

李时珍力斥这种谬论,指出历人有许多人贪生怕死,妄想长寿,竟然服食多量水银,致成残废,甚至因此送命。

方士为了哗众取宠,可以瞎吹一通,研究本草的人,对待水银的治病问题,应必须严肃认真,以免误人误事。

本草纲目·金部·粉锡

〔李时珍〕 〔明〕

释名 即铅粉,又有解锡、铅华、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

旧日妇女用来擦脸。

古人称铅为黑锡,所以铅粉又叫做粉锡。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劳复与食复(按:大病初愈,尚未恢复,便有性交,引起发烧、便赤、卵肿或缩入等症状,叫做“劳复”。

因贪食而旧病复发,叫做“食复”)。

用粉锡少许,水冲服。

小儿脾泄不止。

用红枣二十个,去核,将粉锡填入,在瓦上烘干,去枣留粉,再研细。

每服三分,米汤送下。

赤白痢。

用粉锡一两,调鸡蛋清,和灸烘焦,研细。

每次用冷水冲服一钱。

小儿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时痢时止。

痢时,红白兼有,全身黄瘦)。

用粉锡先蒸后熬,等变色时,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小儿腹胀。

用盐熬粉锡,等变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小儿肚皮变青,极为危险。

用上法可治好。

小儿夜啼不止。

用粉锡如三粒豆子那样大的量,水冲服。

一天服三次。

身热多汗。

用粉锡半斤、雷丸四两,共研细,当作扑粉扑身。

绦虫蛔虫。

用少量粉锡,炒后放在肉汤里空心服下,大效。

鼻血不止。

用醋炒粉锡,服一钱,即见效。

齿缝出血。

用粉锡半两、麝香半钱,卧时擦牙。

跌打瘀血。

用粉锡一钱,和水冲服。

虽脸青、气短、欲死者亦有效。

跌打断骨。

用粉锡、硼砂等分,研细。

每服一钱,苏木汤送下。

宜多饮苏木汤。

面皮抓伤。

用香油调粉锡搽患处。

打伤后肿痛成疮。

用粉锡一两、生赤石脂一钱、水银一分,拌麻油,调成膏,摊在油纸上贴佃处。

脱肉的地方,可有膏填满,再包扎好。

黄水脓疮。

用粉锡煅黄三钱,加松香三钱、黄丹一钱、细矾二钱,共研为末。

倒入香油二两,熬成膏子涂搽。

口角生疮。

用炒粉锡一分、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翻花恶疮(按:疮内有米粒状小颗,破则出血),翻出于外,故称翻花)。

用粉锡一两、胭脂一两,共研为末。

在盐水洗净患处后,即将药搽上。

一天搽五次。

蜂巢疮。

用粉锡、朱砂等分,研细,调蜜搽疮上。

汤火伤。

用羊子骨髓调粉锡涂搽。

蠼螋尿疮(按:此疮初起如粟,渐大如豆,后成浆泡,恶汗流出,疼痛难忍,同时有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陈藏器还说:这种疮能绕腰生长。

看来很可能是“带状泡疹”)。

用醋调粉锡涂搽。

诸蛇咬伤。

用粉锡和大蒜捣如泥,涂伤口。

目翳。

用粉锡点翳上,有效。

口干无津。

用公猪胆五个,酒煮,到胆囊破烂时,加粉锡一两,研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含一丸,咽汁吞下。

腹中鳖症(按:此病是腹中有硬块,或肿起外突,如鳖伏身)。

用黍米淋汁冲粉锡湿服,大效。

背疮、背痛。

用粉锡二两、麻油三两,慢火熬,同时用柳枝急搅。

到滴汗成珠时,加白胶末少许,放入水盆中浸两日,取出摊油纸上贴患处。

此方名“神应膏”。

附方 粉锡的主要功能,古称“能伏五尸”。

五尸的病象中,有类似今之所谓癌症的病象。

又:古之所谓“症瘕”,其中也有的类似癌症,而粉锡正是治疗症瘕的要药之一。

因此,粉锡是否与治癌有关,是值得探讨的。

清代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本品有毒。

本草纲目·金部·钢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金疮,烦满热中,胸膈气塞,食不化。

本草纲目·金部·水银粉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汞粉、轻粉、峭粉、腻粉。

由水银、白矾、食盐合炼而成。

气味 辛、苦、有毒。

主治 小儿涎喘。

用末受精的鸡收一个,取出蛋清,加水银粉十钱拌合。

装银器内,放在汤瓶上蒸熟,给病儿服下,或吐痰,或下泄,病即愈。

但水银有毒,气虚小儿,不能用此方。

小儿呕乳。

用水银粉一钱、盐鼓(去皮)七粒,共研匀,合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三丸。

藿香汤送下。

大小便闭(胀闷欲死,持续两三天,有生命危险)。

用水银粉一钱、生麻油一合,和匀,空腹时服下。

大便壅结。

用水银粉半钱、沙糖一小撮,研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临卧时温开水送下。

又方:水银粉二钱、铅丹一钱,共研细。

每次一钱,米汤送下。

5、血痢腹痛。

用水银粉五钱、粉锡三钱,共研匀。

加水浸过的蒸饼心少许,和为丸,如绿豆大。

每服七至十丸,艾汤送下。

消中嗜食(吃得多,人体瘦,大便硬结,常解小便)。

用水银粉一钱,研细,姜汁拦匀,清水送下。

后服猪肚丸补之。

一切虚风(按:指头晕目眩、麻痹不仁等症)。

用水银粉一两,汤煎,再用慢火焙干,加麝香半两,研细。

每服二至三分,温水调下。

水气肿痛。

用水银粉一钱,装入乌鸡的蛋中(蛋要先去黄),再用面饼包好蒸熟,剥去蛋壳,加炒葶苈一钱,同蒸饼捣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至五丸,一天服三次,车前汤送下。

极效。

痘后生翳。

用水银粉、铅丹,等分为末。

左翳吹右耳,右翳吹左耳。

牙痛。

用水银一钱、大蒜一瓣,合捣成饼,安在颧骨前陷(即肋窝)中,先用一枚铜钱垫住。

安饼后再用贝壳盖好,扎牢。

一夜可愈。

左牙痛,安在右边,右牙痛安在左连。

牙疳(流脓、流血、虫蚀)。

用水银粉一钱,黄连一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小儿耳烂。

用水银粉、枣子灰,等分研末,调油搽患处。

眼边烂。

用水银粉和口水点眼睑内。

一天点二、三次。

小儿头疮。

用葱汁调水银粉涂搽。

小儿生癣。

用猪油调水银粉涂搽。

臁疮。

以齑汁温洗患处,拭干后,用葱汁调水银粉涂搽。

又方:水银粉五分,黄蜡一两。

先把水银粉铺纸上,再铺黄蜡,缚在疮上,黄水流出即愈。

各种毒疽毒痈(包括杨梅疮)。

用水银粉一两,丹砂、雄黄各二钱半,白矾、绿矾各二两半,研匀,装罐,盐泥封口,文武火炼升。

炼毕开封,罐口有许多粉末。

取此粉每三钱加乳香、没药各五分,酒在太乙膏之类的膏药上,贴患处,有奇效。

此方名“五宝霜”。

附方 水银粉有毒,不可常服及服用过量,以免汞中毒。

水银粉的万分,主要是甘汞,即氯化亚汞HgCl。

本草纲目·金部·自然铜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或石髓铅。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心气痛。

用自然铜,先经火煅(即烧红),然后醋淬(即蘸醋酒上去,令红消热退),淬后又煅,反复九次,最后研为细末。

每次取一小提撮,调醋服。

项下气瘿(项下皮肤,伸张成囊,囊内不是水,而是气)。

用自然铜丢在水缸里,每天饮食,都用此水。

日久,气瘿自消。

或把自然铜烧成烟气,张口吸入亦可。

暑湿瘫痪。

用自然铜烧红,酒浸一夜,加炮过的川乌头,五灵脂、苍术(酒浸)各一两,当归二钱,共浸酒里。

浸后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酒送下。

吃到四肢麻木,是瘫痪快好的表现,可以停止服药。

骨折。

用自然铜磨酒服或用铜屑和酒服,均有效,但骨接之后,不可常服。

附方 自然铜就是黄铜矿(CuFeS2),但现在中药中常用黄铁矿(FeS2)来作自然铜。

这可能就是中药有时无效的一种原因,不可不加以考虑。

本草纲目·金部·银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白金、鋈。

气味 银屑,辛、平、有毒。

生银,辛、寒、无毒。

主治 妊妇腰痛。

用银一两、水三升,煎成二升服之。

胎动欲坠。

用银五两、根二两、清酒一碗、水一大碗,煎成一碗,湿服。

风牙疼痛。

用文银一两,烧红渍入一碗烧酒中,趁热漱口。

口鼻疳蚀,穿唇透颊。

用银屑一两,放入三升水中,在铜器内煎成一升,一天洗三、四次。

身面赤痣。

常用银块揩擦发热,慢慢自行消退。

本草纲目·金部·金

〔李时珍〕 〔明〕

释名 金屑。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镇精神,坚骨髓,通五脏邪气,服之神仙。

疗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

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并以箔入丸散服。

破冷气,除风。

本草纲目·土部·螺蛳泥

〔李时珍〕 〔明〕

气味 性凉。

主治 反胃吐食,取螺蛳一斗,水浸,取泥晒干,每服一钱,火酒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