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黄季恒

连日青山共好怀,胜游清话两悠哉。

诗筒又促乘流约,佳骑明朝来未来。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一槐

〔吴宽〕 〔明〕

东园忆初购,粪壤频扫除。

墙下古槐树,憔悴色不舒。

况遭众攀折,高枝且无余。

爱护至今日,浓阴接吾庐。

数步已仰视,伟哉巨人如。

非藉此荫庇,谁结幽亭居。

立为众木长,奴仆柽与榆。

舟次打石港感怀

〔吴与弼〕 〔明〕

不出门庭十五年,旧游遥历重凄然。

昂藏徒有平生志,容易因循雪满颠。

题许道宁秋山暮霭图

〔吴宽〕 〔明〕

远山近山翠浪倾,爱此万叠秋初晴。

已多浮云岩下宿,只有暮霭空中生。

草树纷纷纵复横,风回落叶填涧坑。

哀猿啼处日将暝,谷口不见樵夫行。

重洲复渚望不极,渔舟独出沙鸥惊。

三山二水昔人句,仿佛当时登石城。

何如攒蹙寻丈里,一目千里当前呈。

画家意匠劳经营,墨气浓淡皆有情。

平生见此真有几,不负长安许道宁。

残山岂合推马远,寒林亦宜矜李成。

世间神品吾所遇,沈老旧藏高克明。

二图作配实相称,品格岂待宣和评。

呜呼!

人言名画真是名,一笑顿觉千金轻。

璿庆同余李友登陆游憩

〔吴与弼〕 〔明〕

童冠相呼六七朋,晴沙迤逦并舟行。

个中真意人谁会,慨想当年与点情。

沈石田追仿黄大痴长卷为林御史舜举题

〔吴宽〕 〔明〕

大痴道人顾长康,平生痴绝仍画绝。

长卷当年我亦观,大略犹能为人说。

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

平林曲岸客共游,复嶂重湖天所设。

渔工樵子互出没,定有高人在岩穴。

墨沈淋漓拾未能,信得画家山水诀。

为人说此亦徒然,把笔安能指下传。

对本临模未为苦,运思想象谁能专。

晴窗设色手自改,输与吾乡沈石田。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二榆

〔吴宽〕 〔明〕

始我种三榆,近在亭之左。

西日待隐蔽,阴成客能坐。

七年长渐高,密叶已交锁。

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蓏。

其一忽憔悴,啮腹缘蚁蜾。

持斧欲伐之,材未中船舵。

藤蔓方附丽,不伐亦自可。

古人无弃物,守圃常用跛。

途中偶成

〔吴与弼〕 〔明〕

日斜马滑惊危石,路暗人疲怯败桥。

雷电屡防风雨至,须臾明月露青霄。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三柽

〔吴宽〕 〔明〕

读《诗》识其名,谁谓材无用。

西戎每渡河,此木能载重。

所以人字之,岂在作梁栋。

两株倚东篱,计亦七年种。

相对垂青丝,蓦地来二仲。

宿楼府庵中其二

〔吴与弼〕 〔明〕

歇马高林见水源,时从明月咏潺湲。

不知浩荡沧溟上,万折东趋路几千。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四枣

〔吴宽〕 〔明〕

荒园乏佳果,枣树八九株。

纂纂争结实,大率如琲珠。

此种味甘脆,南方之所无。

日炙色渐赤,儿童已窥觎。

剥击盈数斗,邻舍或求须。

早知实可食,何须种柽榆。

此木颇耐旱,地宜土不濡。

所以齐鲁间,斩伐充薪刍。

近复得异种,挛拳类人痀。

曲木未可恶,惟天付形躯。

良材却矫揉,不见笏与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