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木部·白杨

释名 独摇。

气味 (木皮)苦、寒、无毒。

主治 煎汤日饮,止孕痢。

煎醋含漱,止牙前。

煎浆水加盐含漱,治口疮,煎水酿酒,消瘿气。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木部·樟

〔李时珍〕 〔明〕

气味 (樟材)辛、温、无毒。

主治 干霍乱,吐不出。

用樟木悄煎成浓汁服,即可引吐。

风湿痛。

用樟木屑一斗,泡在煎至极滚的水一石中,乘热熏洗痛处。

注意勿使热气入目,以免伤眼。

宿食不消,常吐酸水。

用樟木屑,酒煎服。

本草纲目·木部·钓樟

〔李时珍〕 〔明〕

释名 乌樟、枕、豫。

气味 (根皮)辛、温、无毒。

主治 刀伤止血(刮屑敷涂)、霍乱(磨服)、脚气水肿(煎汤服)、疮疥(研末敷涂)。

本草纲目·木部·乌药

〔李时珍〕 〔明〕

释名 旁其、矮樟。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风湿麻痹。

用乌药一百两、沉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

此方名“乌沈汤”。

一切气痛。

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几种常见病。

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

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

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

头风虚肿,茶汤送下。

妇女冷气,米汤送下。

产后血攻心、脾痛。

童便送下。

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小肠疝气。

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脚气扯痛。

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

溏泄好愈。

加麝香少许更好。

血痢。

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小儿慢惊,昏沈或抽搐。

用乌药磨水灌服。

8 咽喉闭痛。

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本草纲目·木部·水杨

〔李时珍〕 〔明〕

释名 青杨、蒲柳、蒲杨、蒲多,多柳、蕉苻。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

用水杨枝叶捣汁一升服。

一天服两次。

痘毒不发,用水杨枝叶五斤,煎汤温浴,水冷换热,痘疮逐渐行浆贯满。

如不满,可多浴几次,力弱者,只洗头面手足。

内服助气血药,效果好。

刀伤成疮。

用水杨木白皮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用末敷疮上。

乳痈。

用水杨根生捣,贴疮几次即愈。

本草纲目·木部·欀香

〔李时珍〕 〔明〕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根)苦、涩、平、无毒。

主治 头疖肿毒。

碾末,麻脂调涂,七日腐落。

本草纲目·木部·楠

〔李时珍〕 〔明〕

气味 (楠材)辛、微温、无毒。

主治 足部水肿。

削楠木、桐木煮水泡脚,并饮此水少许。

每日如此,直至病愈。

心胀腹痛,不得吐泻。

取楠木削三、四两,加水三升,煮开三次,饮服。

耳出脓。

用楠木烧存性,研末敷耳内。

本草纲目·木部·降真香

〔李时珍〕 〔明〕

释名 紫藤香、鸡骨香。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刀伤出血。

用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伤处。

痈疽恶毒。

用降真香末、枫乳香等分,团成丸子,熏患处。

附方 降真香,现亦省称“降香”,临床上与丹参配合,用以治疗因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

人品火锻事功冰履

〔洪应明〕 〔明〕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

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本草纲目·木部·檀香

〔李时珍〕 〔明〕

释名 旃檀、真檀。

气味 白旃檀:辛、温、无毒。

紫檀:咸、微寒、无毒。

主治 白旃檀:心腹痛、肾气痛、噎膈吐食、风热肿毒。

紫檀: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

本草纲目·木部·芜荑

〔李时珍〕 〔明〕

释名 荑.无姑.木名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脾胃有虫,食即痛。

面黄无色。

用芜荑仁二两,和面炒成黄色,研为末。

每服二匙,米汤送下 杀体内寄生虫。

用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

久泄,气多粪少。

用鞠荑五两,捣为还想,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日空心于饭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

婴孩惊风后失声。

用芜荑、神曲、麦蘖、黄连各一钱,分别炒过,共研为还想,加猪胆汁调糊做成丸子。

如黍米大。

每服十丸,木通汤送下。

虫牙作痛。

作芜荑仁放蛀齿孔中,很有效。

腹中鳖瘕(平时好酒,血入于酒,则为酒鳖。

平时多气,血凝于气,则为气鳖。

虚劳痼冷,败血杂痰,则为血鳖。

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人咽,下蚀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或如钱)。

用芜荑炒过煎汤服,同时服暖胃、益血、理中的药物乃可治。

若服雷丸、锡灰之类,是不会见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