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石部·铅丹

释名 又名黄丹、丹粉、朱粉、铅华。

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

气味 辛、微寒、无毒。

主治 消渴烦乱。

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

服药后,宜吃荞麦粥。

吐逆不止。

用铅丹四两,加米醋半斤,煎干,在炭火中煅红,冷定后,研为末,和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醋汤送下。

此方名“碧霞丹”。

小儿吐逆水上。

用铅丹研末,加枣肉捣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针挑一丸,在灯上烧过,研为细末,乳汁调服。

此方名“烧针丸”。

另一配方:在烧针丸的药方中加朱砂、枯矾各少许。

反胃气逆。

用铅丹、白矾各二两,生石亭脂半两。

先把丹、矾两药放在坩锅里,烧炭煅红,放冷两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为末,和米饭少许,捏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日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赤白泄痢。

把枣肉捣烂,加入铅丹、白矾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加米饭少许,和成团丸,如弹子大。

以铁丝穿团丸,在灯上烧透,冷后研为细末,米汤冲服。

又方:铅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黄连,各等分。

研细,加糊作丸,如麻子大。

每服五十丸,生姜甘草汤送下。

妊妇腹痛下痢。

用乌骨鸡蛋一个,壳上开小孔,让蛋白流出,单留蛋黄。

从孔口装进铅丹五钱,搅匀,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煨干,研为细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吐血、咳血。

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

寒热疟疾。

用铅丹、百草霜等分,研细。

发病之日,空腹服三钱,米汤送下。

两服可愈。

加饭或蒜做成丸药吃,也有效。

又方:铅丹一两、恒山末三两,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湿酒送下。

清晨吃一次,病将发未发时吃一次,有效。

又方:铅丹(炒过)二两、独蒜一百个,共捣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九丸,空腹服,长流水送下。

疟发过两、三次后才服药,最见效。

此方亦可治痢疾。

又方:铅丹(炒过)半两、童便浸过的青蒿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寒多酒送下,热多用茶送下。

小儿疟,壮热不寒。

用铅丹二钱,蜜水送下。

如兼恶寒,则以酒送下。

此方名“鬼哭丹”。

风。

用铅丹二两、白矾二两,分别研细。

取两块砖铺地上,砖上垫纸七层,纸上铺丹,丹上辅矾。

周围架柳木柴焚烧,约烧完柴十斤,即停烧待冷,取药合研。

每服二钱,温酒送下。

此方名“驱风散”。

客忤中恶(此病病象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绞痛,胀满气冲。

或突然倒地,四肢阙冷,甚至不救)。

用铅丹一小茶匙,调蜜三合灌下。

一切目疾(凡目疾,翳障而伴有昏花现象者可治,可障而无错花感者不治)。

用蜂蜜半斤,在铅锅中熬成紫色块,放入铅丹二两,水一两,再炼至水气全尽,倒在一块绢布上过滤。

取滤下的细粉,装在瓶子里,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点眼。

每日点七次。

如药粘眼不开,则洗了重点。

又方:铅丹、蜂蜜调匀,摊布片上,贴太阳穴。

治赤眼痛有效。

又方:铅丹、白矾,等分研末,点眼。

又方:铅丹、乌贼骨,等分为末,加蜂蜜蒸后点眼。

治眼睛红久生翳。

又方:铅丹半两,调鲤鱼胆汁成膏,点眼。

治眼生珠管。

又方:铅丹、轻粉,等分为末,吹少许入耳内。

左眼病,欠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

治痘疹生翳。

小儿重舌(舌肿厚)。

用铅丹一粒,如黄豆大,放在舌下。

小儿口疮糜烂。

用铅丹一钱、生蜜一两,调匀,蒸到黑色,用鸡毛蘸取搽疮上。

腋下狐臭。

用铅丹加在轻粉中,以口水调和,经常搽腋下。

蝎子螫伤。

用醋调铅丹涂搽。

刀伤。

用铅丹、滑石等分,敷伤处。

外痔肿痛。

用铅丹、滑石等分,研细,新汲水调涂。

一天涂五次。

臁疮。

用铅丹一两,黄蜡一两,香油五钱,熬成膏子。

先以葱椒汤洗患处,然后贴敷药膏。

又方:铅丹,水飞过,再炒过,取一两。

黄,酒浸七日,焙干,也取一两。

另取轻粉半两。

分别研为细末。

先以苦茶洗疮,随用轻粉把疮填满,再敷上铅丹,外层则用黄细末摊成膏贴上,不要揭动,几天即见效。

附方 铅丹作药,用途很广。

李明珍对这种药的主要功效,概括得很好:铅丹体重性沉,能坠痰去怯,故治惊癫狂、吐逆反胃有奇故。

能消积杀虫,故汉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绩。

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是外科必用的药物。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石部·丹砂

〔李时珍〕 〔明〕

释名 朱砂,辰砂,汞砂。

气味 甘,寒,有小毒。

主治 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

本草纲目·石部·石硫赤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石亭脂、石硫丹、石硫芝。

为硫磺之呈现红色者,功同硫磺。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赤鼻作痛。

用呈紫色的石亭脂(红色者次之,黄色者勿用),研细,冷水调搽患处,半月可愈。

风温脚气。

用生石亭脂一两、生川乌头一两、无名异二两,共研为末,葱白捣汁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钱,空心服,淡茶加生葱送下。

本草纲目·石部·石硫磺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

(“磺”原作为“黄”)。

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腰膝寒冷无力。

用硫磺半斤,放在桑枝灰五斗的淋汁中,煮三沸。

假干,以大火煅后研细。

另取地坑里清水(穿地约一尺二寸,投水其中,等澄清后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在坩锅中熬成膏子。

再加米饭揉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脚气病。

用硫磺粉三两、钟乳粉五升,加水煮沸,煎成三升。

每服三合。

又方:牛乳三升,煎至一升半。

取五合,调硫磺粉一两。

一次服下,蒙被而卧,须出汁为好,注意避风。

如不出汗,再服药一次。

隔几天之后,又照此服药。

如此几次,可见效。

伤寒阴症(极冷,厥逆烦燥,腹痛脉微)。

煎艾汤服硫磺末三钱。

安卧,出汗自愈。

积块作痛。

用硫磺、硝石、结砂、青皮、陈皮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气虚暴泄,日夜二、三十次,腹痛不止。

用硫磺二两,枯矾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糊成丸子,丹砂为衣,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温水或盐汤送下。

此方名“朝真丹”,暑天可旅行宜备。

霍乱吐泻。

用硫磺一两、胡椒五钱,共研为末,加黄蜡一两,熔化调丸,如皂角子大。

每服一丸,凉水送下。

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

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老人时泄时秘,交替出现。

用硫磺、半夏(热水泡七次,焙干)等分,研细,与生姜汁、蒸饼和在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苡服,温酒或姜汤上。

妇女用醋汤送下。

红白痢。

用硫磺、蛤粉,等分为末,加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久疟不止。

用硫磺、丹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发病日清晨服。

寒多则硫磺用量加倍,热多则丹砂且量加倍。

又方:硫磺、蜡茶,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冷水送下,发病日清晨服。

寒多则增加硫磺用量,热多则增加蜡茶用量。

服药二次后可见效。

肾虚头痛。

用硫磺一两,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痛时,以冷水送服五丸。

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药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加蒸饼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至五丸。

酒鼻。

用生硫磺半两、杏仁二钱、水银粉一钱,共研为末,每夜搽鼻。

小儿耳。

用硫磺末和蜡作成捻子插在耳中。

一天换两次。

突然耳聋。

用硫磺、雄黄,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数日可愈。

一切恶疮。

用好硫磺三两、荞麦粉二两,共研为末,滴水,捏成饼,晒干收存。

临用时,取饼研细,以水调匀敷患处。

疥疮有虫。

用油煎鸡蛋和硫磺粉调匀搽疮上。

本草纲目·石部·玉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称玉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

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躁,宜与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

附方 小儿惊啼。

白玉二钱半,寒水石半两,为末,水调涂心下。

面身瘢痕。

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

本草纲目·石部·云母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

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主下痢肠癖补肾冷。

附方 痰饮头痛,往来寒热。

云母粉二两炼过,恒山一两,为末。

每服方寸匕,汤服敢吐,忌生葱,生菜。

小儿下痢,赤白及水痢。

云母半两,煮白粥调服之。

一切恶疮。

云母粉傅之。

风热汗出。

水和云母粉服三钱,不过再服立愈。

本草纲目·金部·诸铁器

〔李时珍〕 〔明〕

释名 《本草拾遗》的有铁杵、铁刀、故锯、布针、铁钉等5种。

《大明本草》的有钥匙、铁犁尖、马衔等三种。

《开宝本草》的有铁秤锤、车辖2种。

《本草纲目》的新增品有铁铳、铁斧、大刀环、剪刀股、铁镞、铁甲、铁锁、铁铧、马镫等9种。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坚肌耐痛。

劳铁疗贼风,烧赤投酒中饮。

本草纲目·金部·诸铜器

〔李时珍〕 〔明〕

释名 铜钴母,一作钴母,熨斗也。

主治 铜钴母主治折伤接骨,捣末研飞,和少酒服,不过二方寸匕。

又盛灰火,熨脐腹冷痛。

铜匙柄主治风眼赤烂,及风热赤眼翳膜,烧热烙之,频用妙。

《大明本草》曰:铜秤锤主治产难横生,烧赤淬酒服。

本草纲目·金部·金浆

〔李时珍〕 〔明〕

主治 长生神仙。

久服,肠中尽为金色。

附方 风眼烂弦。

金环烧红,掠上下睑肉,日数次,甚妙。

牙齿风痛。

火烧金钗针之,立止。

水银入耳。

能蚀人脑。

以金枕耳边,自出也。

水银入肉。

令人筋挛。

以金物熨之。

水银当蚀金,候金白色是也,频用取效。

轻粉破口。

凡水肿及疮病,服轻粉后口疮龈烂。

金器煮汁频频含漱,能杀粉毒,以愈为度。

本草纲目·金部·铁精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称铁花。

出煅铁炉中,细如尘,以色紫质轻者为佳。

气味 平、微湿。

主治 下痢脱肛。

用铁精粉敷扑。

妇女阴脱。

用铁精加羊脂,裹在布上。

本草纲目·金部·铁锈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称铁花。

气味 平、微湿。

主治 下痢脱肛。

用铁锈粉敷扑。

妇女阴脱。

用铁锈加羊脂,裹在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