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宵睡重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春天的夜晚睡得很深,梦里还有人相送。醒来后,在枕边竟然找不到那对双玉凤。过了半天才明白原来是个梦。 自从那位卖玉的人离去以后,已经很多年了,再也没有音信。我只能流泪来当作水,悲伤的泪水一直流到伊水边。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清平乐〉》:「《清平乐》,《松窗录》云:『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张君房《脞(cuǒ)说琐碎鄙俗之言谈议论》指此为《清平乐》曲。按明皇宣白进《清平调》词,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三,曰『清调』、『平调』、『侧调』,此之谓三调。明皇止令就择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况白词七字绝句,与今曲不类。而《尊前集》亦载此三绝句,止目曰《清平词》。然唐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绝句耳。此曲在越调,唐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黄鐘宫、黄鐘商两音者。欧阳炯称,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往往是也。」《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乐》,《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后人伪托,不可信。 双玉凤:唐·张祜(hù)《寿州裴中丞出柘(zhè)枝》:「青娥十五《柘枝》人,玉凤双翘翠帽新。」玉凤指玉凤钗。


简介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阕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下阕细腻感人。这首《清平乐》婉约秀娟,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宋〕

断崖修竹。

竹里藏冰玉。

路转清溪三百曲。

香满黄昏雪屋。

行人系马疏篱。

折残犹有高枝。

留得东风数点,只缘娇懒春迟。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宋〕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

〔辛弃疾〕 〔宋〕

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

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

今宵醉里归,明月关山笛。

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辛弃疾〕 〔宋〕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涌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生查子·民瞻见和,复用前韵

〔辛弃疾〕 〔宋〕

谁倾沧海珠,簸弄千明月。

唤取酒边来,软语裁春雪。

人间无凤凰,空费穿云笛。

醉里却归来,松菊陶潜宅。

清平乐·清词索笑

〔辛弃疾〕 〔宋〕

清词索笑,莫厌银杯小。

应是天孙新与巧。

剪恨裁愁句好。

有人梦断关河,小窗日饮亡何。

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尽湘娥。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宋〕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清平乐·再赋

〔辛弃疾〕 〔宋〕

东园向晓,阵阵西风好。

唤起仙人金小小。

翠羽玲珑装了。

一枝枕畔开时,罗帏翠幕垂低。

恁地十分遮护,打窗早有蜂儿。

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幹

〔辛弃疾〕 〔宋〕

旋制离歌唱未成,《阳关》先画出,柳边亭。

中年怀抱管弦声。

难忘处,风月此时情。

夜雨共谁听?

尽教清梦去,两三程。

商量诗价重连城。

相如老,汉殿旧知名。

减字木兰花·长沙道中,壁上有妇人题字,若有恨者,用其意为赋

〔辛弃疾〕 〔宋〕

盈盈泪眼。

往日青楼天样远。

秋月春花。

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

日暮行云无气力。

锦字偷裁。

立尽西风雁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