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雨醉京华。


思乡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注释

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 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禁垣(yuán):皇宫的围墙。 杏酪(lào):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别称。 卞(biàn)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江宁府志》:“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有莫愁湖。” 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 京华:即京都。


简介

《清明呈馆中诸公》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南京城内外无限的春意以及客居外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美好的心情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全诗上联写景,下联写情,似断实连,且立意新巧,对仗工稳。


赏析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姜汉椿《元明清诗鉴赏》:“这首七律写得从容委婉,清丽动人,有唐人风。”



金陵喜逢董卿并送还武昌

〔高启〕 〔明〕

兵后匆匆记别离,两年音问不相知。

武昌楼下初来日,幕府门前忽见时。

上国花开同醉少,大江潮落独归迟。

莫嗟握手还分手,此会从前岂有期。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

〔高启〕 〔明〕

万人拥坐听潮音,宝刹曾迂玉驾临。

佛法晓敷三藏秘,帝恩春及九原深。

钟山坐处花频雨,练浦归时树欲阴。

拟问楞伽嗟已别,楚江飞锡暮沉沉。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

〔高启〕 〔明〕

故乡未解识清容,却在金陵阙下逢。

中禁曾分斋钵饭,上方时叩讲筵钟。

一帆细雨迢迢浦,半塔斜阳霭霭峰。

相送师归忽多感,飞云亦恋旧依松。

送易左司分省广西

〔高启〕 〔明〕

朝廷特念远民深,画省分官出桂林。

油幕乍开依汉节,卉衣时到贡蛮金。

四时花发山多暖,半日岚开市尚阴。

虞帝祠前黄竹里,相思莫听鹧鸪吟。

送王检校珣赴北平

〔高启〕 〔明〕

十年同舍客京华,看遍龙河寺里花。

才进史书朝日下,便纡官绶去天涯。

平芜远塞秋驱骑,衰柳遗宫晚噪鸦。

莫道穷边成久别,待君归草玉堂麻。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高启〕 〔明〕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高启〕 〔明〕

秦金不厌气佳哉,紫盖黄旗此日开。

残雪已销缡鹊观,浮云不隐凤凰台。

山如雊下层层出,江自巴中渺渺来。

六代衣冠总尘土,幸逢昌运莫兴哀。

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高启〕 〔明〕

落日登高望帝畿,龙蟠山下见龙飞。

云霄双阙开黄道,烟树三宫接翠微。

沙苑马闲秋猎罢,天街车斗晚朝归。

明朝欲献升平颂,还逐仙班入琐闱。

九日陪诸阁老食赐糕次谢授经韵

〔高启〕 〔明〕

叨陪讲席按词曹,晓禁霜花点素袍。

院贮图书西掖静,云连宫殿北山高。

故园莫忆黄花酒,内府初尝赤枣糕。

最爱凤毛今复见,便令池上一挥毫。

奉天殿进元史

〔高启〕 〔明〕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

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