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六玉冠峰

一峰高下叠,其象曰如帽。

时物岂古称,易名从吾好。

僧绍此徜徉,有似披裘钓。

苟知兹所题,延宾合迎扫。

沈约实起予,崔琰或可肖。

夫惟君子德,足贲千秋耀。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五紫峰阁

〔弘历〕 〔清〕

杰竖生紫烟,群岭缪相障。

苔树为眉发,云霞为色相。

对之或属咏,天机发意匠。

其下有石泉,一泓白云上。

屈曲成细注,出寺乃奔放。

故予散步处,指点犹能状。

更忆小阁中,凭栏曾骋望。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四桃花涧

〔弘历〕 〔清〕

三年饭桃花,夫岂碍夭冶。

忽然漆桶破,随喜都潇洒。

何物为波旬,何物为般若。

露柱设授笔,灯笼为之写。

我非好谈禅,聊尔游戏也。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三般若台

〔弘历〕 〔清〕

叠树扶苍岩,迸泉垂碧涧。

委宛藏佳处,结搆得禅院。

无一物不度,如来之本愿。

譬诸彼定水,有投斯必溅。

窗罗鹫岭峰,阶俯猴江畔。

强名般若台,般若是真幻。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二幽居

〔弘历〕 〔清〕

摄峤秀而奇,应为金陵最。

同人举胜盘,其月方为兑。

或屧谢安步,或挺刘焯背。

取适在觞咏,宁云望门拜。

幽居于焉憩,真若忘忧界。

吾知忧未忘,金阙江云外。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一彩虹明镜

〔弘历〕 〔清〕

游山兴何如,似拈花于镜。

要寓意不留,是谓能济胜。

朅读十二章,景概当前映。

郁彼翠微间,我曾寻窅夐。

回銮理万几,境与云俱净。

廓然付大公,鱼鸟任飞泳。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七千佛岩

〔弘历〕 〔清〕

巧匠斲层岩,现兹化身佛。

飞来并有之,是二还是一。

设如执象求,青莲亦俗物。

大地一坐具,而况此嵌六。

老沈抑扬间,漫拟迷津筏。

我为引伸之,拘墟可尽豁。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八九株松

〔弘历〕 〔清〕

崥崹走平陆,四山蔚松色。

陆松祇九株,卓立皆殊特。

如少围侍老,如星同拱极。

一例植物中,栽培天所锡。

貌古苍亦润,性刚曲皆直。

忆彼童童侧,展席曾宴息。

不徒长言之,命笔写劲格。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九叠浪崖

〔弘历〕 〔清〕

见山楼下崖,忽如翻波皱。

浟湙动皆定,疑有蛟龙伏。

湁潗险而夷,又若騄駬骤。

是间恣逍遥,真胜云恋岫。

奚必拟乘桴,一往浮海走。

归路擘烟霞,相送有林狖。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十万松台

〔弘历〕 〔清〕

言入万松路,不觉衣冠肃。

松间有高台,盆植梅和竹。

终古结三友,那涉凉与燠。

昨春之所逢,题字壁馀绿。

却忆诸人游,秋风正满谷。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十一白鹿泉

〔弘历〕 〔清〕

泉源时疏剔,何有于淤滓。

回回出不穷,就下流益驶。

为泽欲旁及,讵宜靳墙里。

导之溉稻粳,实云利闾里。

斯人有斯言,故予意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