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其三

梅谢了。

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

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 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塞垣(yuán):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鸿(hóng):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凭伊:指凭借大雁 问讯:问候;慰问。 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浙河:即浙江。 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简介

《忆秦娥·梅谢了》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写的一首词。刘克庄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的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强烈指责。


赏析

清朝进士冯煦:“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如《玉楼春》云:‘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忆秦娥》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伤日滁乱,可以怨矣!” 现代词学家唐圭璋:“梅谢冻解,春回大地。作者心中惦念北方沦陷区,只能请雁儿带信问候汴京的父老。作者忧虑的是朝庭不思北伐,使中原长期被敌人占领而残破不堪。”



朝中措·其一元质侍郎生日

〔刘克庄〕 〔宋〕

恰为仙佛做生辰。

公又绂麒麟。

黑白几枰屡变,丹青百奏如新。

都门饯底,洛中画底,莫是前身。

虽老不扶灵寿,有时更上蒲轮。

水调歌头·和西外判宗湖楼韵

〔刘克庄〕 〔宋〕

君看郭西景,浑不减孤山。

飞楼突兀百尺,轮奂侈前观。

绝唱新词寡和,堕泪旧碑无恙,往事付惊澜。

不见辽鹤返,惟对水鸥闲。

又何必,珠翠盛,管弦欢。

唾壶麈尾潇洒,领客上高寒。

丞相功存宗庙,祭酒义兼家国,世事尚相关。

风月寓意耳,莫作晋人看。

朝中措·其二艮翁生日

〔刘克庄〕 〔宋〕

受持鼻祖五千言。

留得谷神存。

伴我赋诗茅屋,饶渠待诏金门。

此翁岁晚,有书充栋,有酒盈樽。

君看多花早落,孰如仙李蟠根。

朝中措·其二艮翁生日

〔刘克庄〕 〔宋〕

仙风道骨北山翁。

万卷著胸中。

涣若宦情冰释,作□醉面桃红。

千林冻槁,一枝雪艳,消息先通。

颜色□青精饭,姓名在碧纱笼。

满江红·寿汤侍郎

〔刘克庄〕 〔宋〕

晓色朦胧,佳色在、黄堂深处。

记当日、霓旌飞下,鸾翔凤翥。

兰省旧游隆注简,竹符新剖宽忧顾。

有江南、千里好溪山,留君住。

牙板唱,花裀舞。

云液滑,霞觞举。

顾朱颜绿鬓,年年如许。

见说相门须出相,何时再筑沙堤路。

看便飞、丹诏日边来,朝天去。

忆秦娥·其三

〔刘克庄〕 〔宋〕

春酲薄。

梦中球马豪如昨。

豪如昨。

月明横笛,晓寒吹角。

古来成败难描摸。

而今却悔当时错。

当时错。

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忆秦娥·其三

〔刘克庄〕 〔宋〕

泥滑滑。

一声声唤征鞍发。

征鞍发。

客亭杨柳,不禁攀折。

荀郎衣上香初歇。

萧郎心下书难说。

书难说。

霎时吹散,一生愁绝。

忆秦娥·其二上巳

〔刘克庄〕 〔宋〕

修禊节。

晋人风味终然别。

终然别。

当时宾主,至今清绝。

等闲写就兰亭帖。

岂知留与人闲说。

人闲说。

永和之岁,暮春之月。

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

〔刘克庄〕 〔宋〕

思邈方书去失,休文老病来攻。

新年筋力太龙钟。

腰似铁锚儿重。

雅拜怎生搢笏,徐行也要扶筇。

田翁邀饮不能从。

难伴诸公上雍。

忆秦娥·其一暮春

〔刘克庄〕 〔宋〕

游人绝。

绿阴满野芳菲歇。

芳菲歇。

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

陌头杨柳吹成雪。

吹成雪。

淡烟微雨,江南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