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水藻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捣汁服,去暴热、热痢。

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草部·酢浆草

〔李时珍〕 〔明〕

释名 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小便血淋。

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二便不通。

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

不通可再服。

赤白带下。

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

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痔疮出血。

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

一天服三次,有效。

癣疮作痒。

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牙齿肿痛。

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

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本草纲目·草部·海藻

〔李时珍〕 〔明〕

释名 单、落首、海萝。

气味 苦、咸、寒、无毒。

主治 项下瘰疬。

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

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

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连服几剂,即消瘰疬。

蛇盘瘰疬,头项交接。

用海藻(荞面炒)、白僵蚕(炒),等分为末,加白梅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六十丸,米汤送下。

毒气必泄。

本草纲目·草部·昆布

〔李时珍〕 〔明〕

释名 纶布。

气味 咸、寒、滑、无毒。

主治 瘿气结核,瘰疬肿硬。

用昆布一两,洗其咸汁,晒干为末。

每取一钱,以棉裹好,放醋中浸过,口含咽汁味尽即换。

项下渐肿成瘿。

用昆布、海藻,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杏核大。

随时含咽。

本草纲目·草部·石斛

〔李时珍〕 〔明〕

释名 石、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本草纲目·草部·螺厣草

〔李时珍〕 〔明〕

释名 镜面草。

气味 辛。

主治 吐血、鼻血。

用镜面草,洗净。

捣烂,泡酒服。

小儿头疮。

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手指肿痛。

用镜面草捣烂涂搽。

本草纲目·草部·萍蓬草

〔李时珍〕 〔明〕

释名 水粟、水栗子 气味 (子)甘、涩、平、无毒。

(根)甘、寒、无毒。

主治 厚肠胃、益气力。

本草纲目·草部·苹

〔李时珍〕 〔明〕

释名 苤菜、四叶菜、田字草 气味 甘、寒、滑、无毒。

主治 利小便,治毒疮,止消渴。

本草纲目·草部·地锦

〔李时珍〕 〔明〕

释名 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

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妇女血崩。

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

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小便血淋。

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刀伤出血不止。

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风疮癣疥。

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趾间鸡眼。

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黄疸。

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

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本草纲目·草部·水萍

〔李时珍〕 〔明〕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伤寒。

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悄半钱、钩藤钩几个,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

消渴。

喝水甚多,用浮萍捣汁服。

又方:用干浮萍、栝楼根,等分为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空心服二十丸。

痛三年者,服药数日可愈。

水肿,小便不利,用浮萍晒干,研为末。

每服一匙,开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吐血。

用紫背浮萍(炽)半两、黄芪(炙)二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姜蜜水调下。

中小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

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脱肛。

用紫背浮萍为末,干敷患处。

此方名“水圣散”。

风热隐疹。

用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至二钱,薄荷送下。

一天服二次。

风热丹毒。

用浮萍捣汁涂搽。

汗斑癜风。

夏季收紫背浮萍晒干,每了四两煎水洗浴,并以萍直接搽抹。

水中加汉防己二钱亦可。

大风疠疾。

春末采浮萍草,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

避日光收存。

每服三钱,饭前服,温酒送下。

忌食猪肉、消风散五两。

每服五钱,水煎,频饮。

同时以浮萍煎汤洗浴。

毒肿初起。

用浮萍捣烂敷患处。

烧烟去蚊。

夏季取浮萍阴干烧成回,可将蚊虫熏去。

本草纲目·草部·菰

〔李时珍〕 〔明〕

释名 茭草、蒋草。

气味 (菰笋)甘、冷滑、无毒。

主治 (菰笋,一名茭笋、茭白、菰菜)利大小便,止热痢,除目黄,止渴。

(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

外敷治蛇伤,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