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石部·黄矾

集解 《新修本草》曰: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

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

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

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丝纹,谓之金线矾。

《广州志》云:生波斯国,味咸、酸、涩,有毒。

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

打破内有金线纹者为上,多入烧家用。

气味 酸涩、咸、有毒。

主治 耳。

用黄矾二两烧枯,取二钱,棉裹成球,塞耳内。

身上瘢痕。

用黄矾(烧令汁尽)、胡粉(炒黄)各八分,研细,加猪油,共捣成泥。

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时,把药涂上,涂药五次以后,再用老鹰粪、燕窠草烧祳灰等分,加人乳调匀涂瘢。

皮肤能恢复正常。

急疳蚀齿。

用黄矾、绿矾各半钱,白矾(烧过)一钱,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敷患处,吐出流涎,病渐愈。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石部·硇砂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砂、狄盐、北庭砂、气砂、透骨将军。

气味 咸、苦、辛、温、有毒。

主治 肾脏积冷,心腹疼,面青脚冷。

用硇砂二两、桃仁一两(去皮)。

先以酒一小碗煮硇砂,沸十多次,去掉砂石,加入桃仁涨,慢慢熬成膏,和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热酒送下。

积年气块,脐腹疼痛。

取木瓜三个,切开去瓤,将醋煮过的硇砂二两装入瓜内,晒在太阳下。

到瓜烂时,研匀,加米醋五升煎浓,再加蜜收存。

用时以附子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热酒化下。

痃癖症块(按:症状为心胸绞痛,有积块)。

取桑条烧灰,淋去苦汁,晒干。

另按硇砂一两和水三两的比便,把硇砂、水、灰拌合起来,使干湿适当,然后放入瓶中。

放前,瓶底热灰约半寸,放后,还要将灰填盖好。

如此处理完毕,再以文武火煅红。

冷定取出,倒药在小竹箕上(箕上先铺好三层纸),用热水淋药,收取滤汁,淋至硇味去尽为止。

保持滤汁于热灰中,常令鼓出小鱼眼小泡。

待汁干后,再煅一次,取药重研,加粟饭揉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空心服,酒送下。

反胃。

用硇砂二钱,加水调和,包入荞麦面中,煅焦。

冷后,剥取中间湿药。

焙干一钱,配槟榔二钱、丁香二个,共研细。

每服七厘,烧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服至病愈为止。

愈后吃白粥半月,还要服其他健胃药。

各种痢疾。

用硇砂、丹砂各二钱半,研细。

另以黄蜡半两,巴豆仁二十一粒(去膜)同在瓦罐内煮透。

到豆色变紫时,取其中七粒与硇砂、丹砂共研匀,和熔蜡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丸至九丸,淡姜汤送下。

此方名“灵砂丹”。

月经不通,脐腹积聚疼痛。

用硇砂一两、皂角五个(去皮和子,锉成末),共研为末。

加头醋一大碗熬膏,又放入陈皮末三两。

捣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温酒送下。

死胎不下。

用硇砂、当归各半两,共研为末。

分两次服,温酒调下。

喉痹口噤。

用硇砂、硭硝等分,研匀,点喉部。

牙齿肿痛。

用老鼠一个,剥去皮后,擦上硇砂。

三日后,肉化尽。

取骨,瓦上焙干,研细,加入樟脑一钱、蟾蜍二分,每用少许点牙根上,能消肿痛。

眼生弩肉。

用杏仁百枚,蒸熟后去皮尖,研捣后取净汁。

汁中加硇砂末一钱,水煮化。

每日以汁点眼。

鱼骨鲠喉。

用硇砂少许,嚼咽可下。

喝虿叮螫。

用水调硇砂涂搽。

疔疮肿毒。

用好硇砂、雄黄,等分为末。

针刺疮口,挤去恶血后,以豆大的一撮药搽入疮中,外贴纸包好。

如有毒气入腹引起呕吐时,可服“护心散”即愈。

本草纲目·石部·粉霜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水银霜、白雪、白灵砂。

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急惊风。

用粉霜二钱,白牵牛(炒过)、水银粉各一钱,共研细。

每服二、三分。

薄荷汤送下。

以涎痰吐出为效。

小儿烦躁口渴。

用粉霜二至五分(即小儿年龄大小酌用),煮莲花汤送下,冬日用莲肉汤。

风热惊狂。

用粉霜一两、白面六钱,合做饼子,烤熟后研细,加水银粉半两、铅霜二钱半,共研为末,滴水揉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至十五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神白丹”,治伤寒积热、搐风、惊狂,皆有效。

斑疹生翳。

用粉霜八分、朱砂一钱,共研细,水调少许,放在耳朵里。

杨梅恶疮。

用粉霜敷搽。

本草纲目·石部·银朱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猩红、紫粉霜。

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

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内钓(惊风,多啼)。

用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共研细,捏成丸子,如粟米大。

半岁儿五丸,薄荷汤送下。

痰气结胸。

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研细。

置瓦盏中,下加微火熔化。

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钱,茶和姜汁送下。

此方名“鹤顶丹”。

水肿,但大便尚通畅。

用银朱半两、煅硫磺四两,共研细,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次服三十丸。

咽喉疼痛。

用银朱、海螵蛸,等分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

火焰丹毒。

用银朱调鸡蛋清涂搽。

汤火伤。

用银朱调菜油敷上。

背疽。

用银朱、白矾等分。

煎汤温洗患处,再用桑柴火远远烘热。

一天三次。

鱼脐疔(按:疔初起,即呈长形,边缘带红色,中央带黑色。

痛极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难救)。

用水调银朱成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此方名“走马丹”。

杨梅毒。

用银朱、粉锡,等分为末。

把纸卷成捻子,蘸油点燃,放在木桶中。

令病人到桶边用鼻子吸取烧捻子放出的烟子。

一天一次,七天可愈。

又方:银朱二钱,孩儿茶一钱,龙桂香一钱,皂角子一钱,共研细,照上方作熏药用。

又方:银朱、水银粉各一钱,黄蜡、菜油各一两,加热化开调药,摊在油纸上贴患处,疮痂自脱。

筋骨疼痛。

用银朱三钱、枯矾四钱,研细。

裹入纸中做成三个捻子。

每天早晨拿一个捻子蘸油熏肚脐,熏后蒙被而卧,汗出为好。

顽疮久不收口。

用银朱一钱、陈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调匀,摊在纸上贴患处。

血风臁疮。

取黄蜡一两,熔化后,加银朱一两,搅匀,摊在纸上。

先把臁疮刺孔,再把药纸贴牢。

黄水湿疮。

用银朱、盐梅,合捣敷上。

癣疮。

用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

头上生虱。

用银朱浸醋,每天梳头时带药入发。

又一治法:纸包银朱,烧着,用碗盖住。

烟结碗内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头发中,再把头发包起来。

第二天,头虱尽死。

附方 银朱的功效,和水银粉大致相同:祛痰,破结,杀虫,治疮。

本草纲目·石部·灵砂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二气砂。

乃水银、硫磺合炼而成。

水银量多,硫磺量少。

气味 甘、湿、无毒。

主治 伏热吐泻。

用硫磺半两、水银一钱,研细,加姜汁和面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三岁用,服三丸,冷水送下。

大人可服三、四十丸。

此方名“阴阳丸”。

脾疼反胃。

用灵砂一两、蚌壳粉一两,同炒红。

加丁香、胡椒各四十九粒,共研为末。

再加姜汁煮过的半夏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冷气心痛。

用灵砂三分、五灵脂一分,共研细。

加稀糊做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二十丸。

饭前服。

饭前服,石菖蒲、生姜汤送下。

九窍出血(因突然受惊而得,其脉必虚,不可借认是热极血溢而妄用凉药以致误事)。

用灵砂三十粒,人参煎汤送下。

三服可愈。

有些病。

可用“养正丹”(又名“交泰丹”)来治疗。

养正丹的制法和功效如下:用一个盏子,先放入铅的熔汁,次下水银,次下丹砂末,合炒,炒到不见星时,再下硫磺末。

急搅拌,看有焰起,可用酒醋解除。

药冷取出研细,加糯米糊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二十丸,盐汤送下。

以上四味药,分量都相等。

此药可治:头晕气短,胆怯心悸,虚烦狂言,盗汗,腹痛,腰痛,反胃,上吐下泻,中风流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等症。

本草纲目·石部·硝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

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

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

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

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

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

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

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

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

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

点眼。

喉痹。

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

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

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

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

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

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

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

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

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

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

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

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

此方名“透格散”。

一般小便不通者。

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

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

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在患处。

巾冷再换。

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

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

一日服三次。

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

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

(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本草纲目·石部·绿矾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皂矾、青矾。

煅红者名绛矾或矾红。

气味 酸、凉、无毒。

主治 脾弱黄肿。

用苍术二斤(淘米水泡两夜)、黄酒曲四两,同炒成赤色,加绿矾一斤,拦醋,晒干,装入瓶中火煅,取出研细,再加醋和糊成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或米汤送下。

一天服二至三次。

此方名“伐木丸”,与平胃散同用,亦治肝气胀满。

喉风肿闭。

用绿矾一斤,拌入醋三斤中,晒干,研末吹喉部。

痰涎流出后,以良姜末少许,放在茶内漱口咽下。

眼睛红烂。

用红枣五个,去核,填入绿矾,火上煨熟,加水两碗、桃柳心各七个,一起煎浓。

每取少许点眼。

疟疾呕吐(少阴疟)。

用绿矾一钱,干姜泡过,加姜制半夏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

发病日清晨服,醋汤送下。

大便不能。

用绿矾一钱,巴霜二个,同研细,放入鸡蛋内搅匀。

封好蛋壳破口,湿纸包旧,煨熟,同酒吃下。

大便下血多年。

用绿矾四两,入砂锅内,封牢,煅红,取出加青盐、生硫磺各一两,研匀,再入锅中封煅一次。

冷定加熟附子末一两,共研细,以粟米粥做成蛫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或温酒送下。

妇女血崩。

用绿矾二两、水银粉一钱,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新汲水送下。

腹中食积。

用绿矾二两,研细,加醋一大碗,在瓷器内熬煮,以要搅成膏,再加赤脚乌一两,研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走马疳疮(按:即走马牙疳。

病处流动,速如走马,侵蚀口鼻,穿透骨腮,全齿剥落,出血流脓)。

把绿矾放入锅中,用炭火煅红,加醋拌匀,如此三次,研细,再放入少许麝香,调匀后敷患处。

用药前以温水把口漱净。

白秃头疮。

用绿矾和楝树子炼研涂搽。

小儿头疮。

用煅绿矾一两、淡豉一两(炒黑)、腻粉二钱,研匀搽疮上。

搽前用桑木灰淋汤洗净头部。

耳生烂疮。

用枣子去核,填入绿矾,火煅后研细,香油调敷。

汤火伤。

用凉水冲绿矾粉浇伤处,痛立止,肿亦消。

癣疮作痒。

用螺蛳十四个、槿树皮末一两,蒸熟,加入绿矾(煅过)三钱,一起捣匀,搽患处。

小儿疳虫病(病人喜食土和某些生物)。

用绿矾研细,加猪胆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至七丸,米汤送下。

甲疸(剪趾甲时误伤肌肉,或趾甲长入肉内,都能形成疮肿,流黄水,烂五趾,痛如火烧)。

用绿矾五两,煅到汁尽,研细收存。

先以盐水洗疮,后以矾粉厚敷疮上。

每到如此洗敷,十日可治好。

本草纲目·石部·矾石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涅石、羽涅、羽泽。

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痰中风。

用白矾一两、牙皂角五钱,共研细。

每服一钱,温开水送下。

胸胃积痰(头痛,不思饮食)。

矾石一两,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加蜜半合。

频频取饮,不久即大吐积痰。

如不吐,可喝一点开水引吐。

风痰病。

用生白矾一两、细茶五钱,共研为末。

和蜜成丸,如梧子大。

小儿一岁吃十丸,大人可吃五十丸。

久服,痰自大便排出,病根可断。

此方名“化痰丸。

牙关紧闭不开。

用白矾、食盐等分,研细,搽牙,涎出自开。

喉痈乳蛾。

用白矾三钱,放锅中加水熔化,投入劈天的巴豆三粒,在火上煎干。

去豆,研矾为末,点患处,病重得以醋调罐。

此方名“济生帐带散”,亦名“通箠散”。

咽喉谷贼肿痛。

用生白矾末点肿处,吐涎。

以有痒感为度。

小舌垂长,咽中烦闷。

用白矾(烧灰)、食盐等分,研细。

筷子蘸药频点小舌上,涎水充出,小舌即渐复位。

牙齿肿痛。

用白矾一两,烧成灰,蜂房一两,微灸。

每用二钱,水煎含漱,去涎。

齿龈出血不止。

用白矾一两,加在水三升中煮成一升,含漱。

口舌生疮。

用白矾、铅丹(水飞,炒过)等分,研细,搽患处。

小儿鹅口疮(满口白烂)。

用枯矾(煅过的白矾)一钱、丹砂二分,共研为末,每次以少许敷患处。

一天三次,有效。

鼻血不止。

用枯矾末吹鼻内。

鼻中息肉。

用白矾烧成末,和猪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

几天后,息肉脱落。

又方:白矾一两,蓖麻仁七个,盐梅肉五个,麝香少许,捣匀,捏成丸子,用棉花崐裹着塞鼻内,息肉自下。

双目红肿。

用甘草水磨白矾,敷眼泡上,或用枯矾频搽眉心。

烂眼睑。

用煅白矾一两、铜青三钱,共研为末,泡开水中,澄清后以水洗眼。

16、耳。

用枯矾粉一两、铅丹粉(炒)一钱,和匀,每日吹入耳中。

风温膝痛。

用白矾烧过,研细。

取一汤匙矾粉投沸水中,淋洗痛处。

黄肿、水肿。

用白矾二两、青矾一两、白面粉半斤,同炒红。

另用醋煮米粉成糊,和药为丸。

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此方名“推车丸”。

女劳黄疸。

方见“硝石”条。

妇女白沃(月经不调,子宫坚硬,常从阴道中流出白色污物)。

用杏仁同烧过的白矾调匀,加蜜成丸,枣核大,塞阴道中。

一天换药一次。

遗尿。

用枯矾、牡蛎粉,等分为末,每服一小匙,温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二便不通。

用白矾末填满脐中,滴入冷水,如觉冷透腹内,二便自通。

如脐平不能填药时,周围用纸圈隔起来。

上吐下泻。

用枯矾末一钱,百沸汤调下。

伏暑泄泻。

用白矾煅为末,醋糊成丸,按年龄大小取适当分量,木瓜汤送下。

此方名“玉华丹”。

老人泄泻不止。

用枯矾一两、诃黎勒(煨过)七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赤白痢。

用白矾(水飞)和面粉(醋飞)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赤痢,以甘草汤送下。

反胃呕吐。

用白矾、硫磺各二两,烧过,加丹砂一分,共研为末,面糊成丸,如小豆大。

每服十五丸,姜汤送下。

又方:枯矾三两,加蒸饼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定心服,米汤送下。

化痰治嗽。

用明矾二两、生参末一两、苦醋二升,熬成膏子。

等稍干,做成丸子,如豌豆大。

每次取一丸放在舌头下面,痰消嗽止。

又方:只用明矾末,加醋紛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睡时服二、三十丸,茶送下。

又方:明矾半烧半生,山栀子炒黑,等分为末,姜汁糊为丸,服法同上方。

又方:白矾、茶叶,等分为末糊成丸子,服法亦同上方。

刀伤。

用白矾、铅丹,等分为末,敷伤处。

漆疮作痒。

用白矾煎汤洗擦。

牛皮癣。

用石榴皮蘸白矾粉搽抹。

切勿用醋。

小儿风疹。

用白矾烧过投热酒中,蘸酒涂疹。

脸上身上长瘊子。

用白矾、地肤子等分,煎水,经常洗擦。

鱼口疮。

用枯矾研细,调面敷上。

趾甲疮(趾甲嵌入肉中作疮,不能穿鞋)。

用白矾烧灰涂在疮上,好肉慢慢生出。

嵌到肉里的甲鱼,要小心剥去。

鸡眼肉刺。

用枯矾、铅丹、朴硝,等分为末,搽患处。

次日洗脚两、三次。

疔疮肿毒。

用白矾末五钱,和煨熟的葱白,捣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钱五分,酒送下。

无效,可再用。

久病的人和妊妇,忌用此药。

痈疽肿毒。

用好白矾一两,生研,调在七钱熔化了的黄蜡中,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逐渐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

此方名“黄矾丸”,亦名“蜡矾丸,不仅能止痛生肌,还能防毒气内攻。

交接劳复(房事之后,突发病,阴囊肿大,丸缩入,腹痛难忍)。

用白矾一分,硝石三分,大麦粥送服。

一天服三次。

附方 李明珍总结矾石的功用有四条:(一)因其酸苦,有涌泄之力,故能“吐利风热之痰涎”。

(二)因其酸涩,有收敛之力,故能“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

(三)因有燥温之力,故能“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

(四)因有解毒之力,故能“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螫。

本草纲目·石部·蓬砂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鹏砂、盆砂。

一作硼砂。

气味 苦、辛、暖、无毒(李明珍认为:甘、微咸、凉、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

用硼砂一钱,水冲服立止。

肺痨。

用硼砂、硇砂、兔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

生甘草一分,以水一杯揉汁,送药丸下。

咽喉谷贼(按:指咽喉为谷物芒刺所伤,引起肿痛)。

用硼砂、硭硝,等分为末,取半钱和蜜含咽。

咽喉肿痛。

用硼砂、白梅等分,捣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含经一丸。

喉痹、牙疳。

用硼砂粉吹痛处。

骨鲠在咽。

用硼砂一小块含化咽汁。

弩肉瘀突。

用硼砂一钱、片脑少许,研细,以灯草蘸药点弩肉上。

本草纲目·石部·白石英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风虚冷痹,肾虚耳聋。

取磁石五两,经火煅、醋淬各五次,加白石英五两,装入绢袋,浸一升酒中,过五、六天后,分次温取。

酒尽,可再添酒。

惊悸善忘(上隔风热,心脏不安,宜化痰安神)。

用白石英一两、朱砂一两,共研细。

饭后煎金银汤送下。

石水肿坚(按:病象是四肢瘦,肚子大,腹水胀如坚石)。

用白石英十两,捶成豆子大,装入瓷瓶,浸酒二斗瓶口泥封,周围以马粪和糠火烧之,常令小沸。

约六小时后停火。

第二天开始服用,每次服酒大半杯。

一天三次,酒尽后,可再加酒如上法烧一次。

本草纲目·石部·云母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

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主下痢肠癖补肾冷。

附方 痰饮头痛,往来寒热。

云母粉二两炼过,恒山一两,为末。

每服方寸匕,汤服敢吐,忌生葱,生菜。

小儿下痢,赤白及水痢。

云母半两,煮白粥调服之。

一切恶疮。

云母粉傅之。

风热汗出。

水和云母粉服三钱,不过再服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