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小南湖

稍晴渡南湖,波阔三十里。

鸬兹及鸂鶒,水面飞不已。

一线日影中,湖头达湖尾。

四山青乍露,云已伏不起。

何因吴地犬,见日亦鸣吠。

只有南下人,推篷展然喜。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泾县道中山行

〔洪亮吉〕 〔清〕

水东水西天下最,一县好山都染黛。

人行螺旋不得休,才欲出山云复碍。

溪光五采霞五色,霞外楼台好登陟。

草头黄白时有花,紫燕交飞亦如织。

仙人溪上云冥冥,山青一路至敬亭。

君不见车箱驴背坐已怕,欲借仙人鲤鱼跨。

丰溪道中望天都峰作

〔洪亮吉〕 〔清〕

山南地陷如眢井,人鸟争巢松柏顶。

高低山麦皆已刈,留得白云铺十顷。

千峰万峰雨模糊,一峰独立天所都。

记曾曳杖至绝顶,七百里瞰高浮图。

名山历遍人惊老,如虎健儿今亦少。

君不见置身高处眼界开,足底复有千山来。

山馆即事其二

〔洪亮吉〕 〔清〕

花光一重云一重,花气香入云当中。

云头花香亦分卸,高下任逐泠泠风。

幽居百日绝妄念,山在屋头看不厌。

惟嫌村酒淡不醲,卅里呼童走山店。

山馆即事其一

〔洪亮吉〕 〔清〕

三重碧涧客难渡,一片白云吾与居。

平心已任唤牛马,壮志偶欲笺虫鱼。

楼头青松下芳草,楼上著书人未老。

经旬窥径无一人,抗手欲招飞过鸟。

山楼读书杂诗其六

〔洪亮吉〕 〔清〕

山云不出山,舒卷如在我。

林禽知客意,时亦近窗左。

轩墀无别物,积轴致堆垛。

而我顾乐之,时行复时坐。

风花虽已谢,又绽满林果。

今日山杜鹃,入帘开几朵。

第一村图于徵君宗林家在蒜山之麓相传即晋时孙子荆所居第一村也壬戌六月十日徵君招余过洲上信宿并命幼弟渊问业于余坐次出此图索题因作长句以赠

〔洪亮吉〕 〔清〕

京江西头第一村,大水细水吞柴门。

柴门开处一峰立,直上棱棱百千级。

水边杨柳分三层,鸟巢人屋鱼有罾。

水光不动山云化,鱼鸟与人皆入画。

东瞻北固南五洲,屋背更压金山头。

徵君兄弟文笔优,辟屋别筑藏书楼。

草堂时来第一流,十日五日能勾留。

万株青竹竿,百顷香水稻,九派江流入怀抱。

君不见晋人风流安可效,合署此村名有道。

巨超上人于焦公洞西北复辟一厓境极奇峭十二日邀余及同人避暑其下并乞命名余因以巨公名之复系以诗

〔洪亮吉〕 〔清〕

道人夜洗山,洗入北山腹。

玲珑逢一窍,贴若巨鼋伏。

梳爬及三日,宽已半间屋。

西来山势猛,至此始盘曲。

石石悉欲双,惟兹石成独。

安排青石磴,甫可展游目。

南瞻及京口,西正眺浮玉。

郁郁卅里洲,云烟互重复。

凿山疏水绩,始事尤足录。

成功虽欲让,众论久已属。

剥苔题数字,庶配朗公谷。

十三日早至别峰庵看日出

〔洪亮吉〕 〔清〕

一峰既别出,一水亦别流。

山水各有别,于兹起危楼。

楼上八牖开,正对东海头。

百怪未及藏,光已烛郁洲。

森森赤玉盘,正向案上浮。

朝景既已开,夜气始尽收。

我心亦空明,障翳一不留。

僧雏讶久淹,敬进水一瓯。

移榻阁上眠,心神与天游。

茱萸湾别墅与诸同人纳凉分赋

〔洪亮吉〕 〔清〕

茱萸湾中无六月,水竹水云凉沁骨。

支公迓客鹤亦随,毛羽离披胫先折。

房廊已远官河口,四壁都依水杨柳。

幽人见惯亦不惊,水面大鱼人立久。

斜阳欲入双径松,一杵已递焦山钟。

雷塘萤火忽飞到,百劫尚识临江宫。

石床旁边安竹榻,僧古说诗如说法。

道心不止鸥鹭喻,善念都看到鹅鸭。

劳劳行客历八荒,谁识此子疲津梁。

天山冰雪话难竟,座客心地皆清凉。

茶杯斗罢斗酒杯,七客反送孤僧回。

君不见东西咫尺凉燠异,隔岸火云飞驿骑。

侵晓诣放生池看荷花因夏仲雨水过多花事寥落池上谢公祠等又半燬于火感而有作回途复至卞家池上小憩

〔洪亮吉〕 〔清〕

谢公祠畔路,不是不能来。

水云既已荒,水上无楼台。

半池枯菡萏,十顷黄蒿莱。

沿溪三两家,枕此芦荻隈。

终朝女墙影,镜里常裴回。

待此晓日升,久坐石砌苔。

回经卞家池,红荷反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