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菜部·胡荽

释名 香荽、胡菜、荽。

气味 (根、叶)辛、温、微毒。

(子)辛、酸、平、无毒。

主治 痘疹不快。

和胡荽二两,切碎,放入两碗酒中煎沸,盖严勿令漏气。

待冷定后,去渣,含酒轻喷病孩颈背直至两足,勿喷头面。

用命名痘疹发出。

孩子丹。

用胡荽捣汁涂搽。

产后无乳。

用干胡荽煎汤饮服。

小便不通。

用胡荽二两、葵根一把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再加滑石末一两,分三、四次服下。

肛门脱出。

用胡荽一升切碎,烧烟熏患处即入。

蛇虫螫伤。

用胡荽苗、合口椒等分,捣烂涂搽。

痢及泻血。

用胡荽子一合,炒过,捣为末。

每服二钱。

赤痢以砂糖水送下,白痢以姜汤送下,泻血以开水送下。

一天服药二次。

痔痛。

以胡荽了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数服见效。

牙齿疼痛。

用胡荽子五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菜部·水芹

〔李时珍〕 〔明〕

释名 芹菜、水英、楚葵。

气味 (茎)甘、平、无毒。

主治 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煮汁饮服。

小便淋痛。

用水芹菜(有白根者)去叶,捣取汁,水冲服。

小便出血。

有水芹捣汁,一天服六、七合。

本草纲目·菜部·蘑菰蕈

〔李时珍〕 〔明〕

释名 肉蕈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益肠胃,化痰理气。

本草纲目·菜部·怀香

〔李时珍〕 〔明〕

释名 茴香、八角珠。

气味 (子)辛、平、无毒。

主治 大小便闭,鼓胀气促。

用八角茴香七个、大麻半两,共研为末,加生葱白三至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下。

一天服一次。

小便频数。

把茴香(不定量)掏净,加少量盐,炒研为末,炙糯米糕蘸食。

肾虚腰痛。

用茴香炒过,研细,切开猪肾,掺末入内,裹湿纸中煨熟,空心服,盐酒送下。

疝气。

用茴香炒过,分作二包,交替熨患处。

胁下刺痛。

用茴香一两(炒)。

枳壳五钱(麸炒),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盐酒调服。

蛇咬久溃。

有茴香捣成末敷涂。

本草纲目·菜部·波菜

〔李时珍〕 〔明〕

释名 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气味 (菜、根)甘、冷、滑、无毒。

主治 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本草纲目·菜部·荠菜

〔李时珍〕 〔明〕

释名 护生草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利肝和中,明目益胃。

根叶烧灰,治赤白痢,极效。

本草纲目·菜部·干姜

〔李时珍〕 〔明〕

释名 白姜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脾胃虚冷,吃不下饭。

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

其效极验。

头晕吐逆。

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

有效。

水泻。

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血痢。

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极效。

脾寒疟疾。

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

又方: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

咳嗽上气。

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水送下。

咳嗽发时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

禁食葱面油腥。

有特效。

吐血不止。

用干姜为末,童便调服。

赤眼涩痛。

用白姜末,水调贴足心。

牙痛。

用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敷搽患处。

痈疽初起。

用干姜一两炒紫,研为末,醋调敷痈四周,留头。

瘰疬不收。

用干姜为末,加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放药。

追脓尽生肉合口,即可停药。

如仍不俣,加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好愈。

附方 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干姜经过炮制,炒成外观黑色、内部老黄色,即为炮姜。

本草纲目·菜部·鸡菌

〔李时珍〕 〔明〕

释名 鸡菌。

南人谓为鸡苁,皆言其味似之也。

主治 益胃清神,治痔。

本草纲目·菜部·生姜

〔李时珍〕 〔明〕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

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

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寒热痰嗽。

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霍乱转筋,入腹欲死。

用生姜三两,捣烂,加酒一升煮取三两,沸后服,同时以姜捣烂贴痛处。

胸胁满痛(心胸、胁下,硬痛胀满)。

用闰姜一斤,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

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大便不通。

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湿热发黄。

肜生姜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更好。

满口烂疮。

用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

或用生姜研末搽疮亦可。

牙齿疼痛。

用老生姜瓦焙,加枯矾末擦痛处。

中药毒。

用生姜汁可解。

刀斧伤。

用生姜嚼烂敷伤处。

闪扭手足。

用生姜、葱白捣烂后和面炒热敷患处。

跌打损伤。

用姜汁和酒调生面敷贴。

腋下狐臭。

用姜汁涂搽,可断根。

赤白癜风。

用生姜频擦。

两耳冻疮。

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诸毒痔漏,久不结痂。

用生姜连皮切成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敷患处。

本草纲目·菜部·莱菔

〔李时珍〕 〔明〕

释名 芦萉、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

气味 温、无毒。

(根)辛、甘,(叶)辛、苦。

主治 反胃。

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

肺痿咳血。

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有效。

鼻血不止。

用萝卜捣汁半碗,加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入鼻中。

或先将酒煎开,加萝卜再煎,饮服。

禁口蜊。

用萝卜捣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

早服一次,午服一次,俯视晚用米汤送服阿胶丸百粒。

如无萝卜,以子加水捣汁亦可。

又方:加枯矾七分同煎。

又方:只用萝卜菜煎汤,每且饮服。

又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换。

如想进食,可喝一点肉粥。

大肠便血。

用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蒲黄生用,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沙石诸淋,疼不可忍。

用萝卜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干数次,不可过焦,细嚼后,盐汤送下。

王码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

遍体浮肿。

用萝卜、浮麦等分,泡汤饮服。

偏正头痛。

用生萝卜汁一小杯,令病人犯卧,随头痛的左右侧注入鼻中,有特效。

满口烂疮。

用萝卜自然汁频频漱口,吐去涎汁。

甚效。

汤火伤。

用生萝卜捣汁敷涂。

久嗽痰喘。

用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麻子在。

每服三、五丸,时时噙咽。

便秘。

用萝卜炒一合,加水捣烂,和皂荚末二钱服,即通。

牙齿疼痛。

有萝卜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调匀,左侧痛点右鼻,右侧痛点左鼻。

疮疹不出。

用萝卜子生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

本草纲目·菜部·莱菔

〔李时珍〕 〔明〕

释名 芦萉、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

气味 温、无毒。

(根)辛、甘,(叶)辛、苦。

主治 反胃。

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

肺痿咳血。

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有效。

鼻血不止。

用萝卜捣汁半碗,加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入鼻中。

或先将酒煎开,加萝卜再煎,饮服。

禁口蜊。

用萝卜捣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

早服一次,午服一次,俯视晚用米汤送服阿胶丸百粒。

如无萝卜,以子加水捣汁亦可。

又方:加枯矾七分同煎。

又方:只用萝卜菜煎汤,每且饮服。

又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换。

如想进食,可喝一点肉粥。

大肠便血。

用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蒲黄生用,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沙石诸淋,疼不可忍。

用萝卜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干数次,不可过焦,细嚼后,盐汤送下。

王码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

遍体浮肿。

用萝卜、浮麦等分,泡汤饮服。

偏正头痛。

用生萝卜汁一小杯,令病人犯卧,随头痛的左右侧注入鼻中,有特效。

满口烂疮。

用萝卜自然汁频频漱口,吐去涎汁。

甚效。

汤火伤。

用生萝卜捣汁敷涂。

久嗽痰喘。

用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麻子在。

每服三、五丸,时时噙咽。

便秘。

用萝卜炒一合,加水捣烂,和皂荚末二钱服,即通。

牙齿疼痛。

有萝卜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调匀,左侧痛点右鼻,右侧痛点左鼻。

疮疹不出。

用萝卜子生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