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知母

释名 亦名母、连母、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藩、苦心、心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痰嗽。

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

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

次日必泻,痰嗽渐止。

体弱者,不用巴豆。

久嗽气急。

用知母五钱(去毛切片,隔纸炒过)、杏仁五钱(姜水泡,去皮尖,焙过),同煎服。

另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

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以绝病根。

妊娠不足月,腹痛欲产。

用知母二两,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紫癜风疾。

用醋磨知母涂搽。

甲疽。

用知母,烧存性,研末敷患处。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草部·肉苁蓉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劳伤,精败面黑。

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肾虚白浊。

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汗多便秘(年老或体虚的病人)。

用肉苁蓉(酒浸,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

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八丸。

白开水送下。

消中易饥(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体很消瘦)。

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

破伤风(口禁,身强直)。

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

本草纲目·草部·列当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栗当、草苁蓉、花苁蓉。

气味 (根)甘、温、无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阳痿等症,用列当二斤,捣烂筛净,泡酒喝。

本草纲目·草部·锦地罗

〔李时珍〕 〔明〕

释名 (根)微苦、平、无毒。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山岚、瘴毒、疮毒及其他中毒。

用锦地罗根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本草纲目·草部·锁阳

〔李时珍〕 〔明〕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略同肉苁蓉。

“润燥、养筋、治痿弱。

”体虚而大便燥结者,可服锁阳以代肉苁蓉。

本草纲目·草部·赤箭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

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赤色而得名。

《神农本草经》只有赤箭一名,后人改称为天麻。

天麻实为赤箭的根,药用部分指此。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诸风湿痹、四肢拘挛、瘫患不随、眩晕头痛等症。

李明珍说:“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

.......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

天订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

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

” 凡欲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以及治疗头晕、多睡、肢节痛、偏头风、鼻痈、面肿等症,都要服“天麻丸”。

配方及服法:天麻半两、芎二两,共研为末,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嚼服一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附]还筒子(天麻子):定风补虚,功同天麻。

本草纲目·草部·铁线草

〔李时珍〕 〔明〕

释名 微苦、平、无毒。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男女诸风。

对妇人产后风,有特效。

用铁线草根五钱、五加皮一两、防风二钱,共研为末。

另取一斤重的乌骨鸡一只,水内淹死(按:这是为了留血),去毛肠,砍为肉块,加入药末混匀,倒适量麻油炒肉块成黄色。

再随人量加酒把鸡煮熟。

病人先以排风藤煎浓汤洗浴头、身,然后饮酒吃鸡,发现粘汁即愈。

如不洗浴,则须发出风丹才见药效。

本草纲目·草部·萎蕤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荧、玉竹、地节。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眼红兼有涩、痛。

用萎蕤、赤芍、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

眼见黑花,红痛昏暗。

用萎蕤(焙)四两,每取二钱,略加薄荷、生姜、蜂蜜,同煎汤。

睡前温服,一天服一次。

此方名“甘露汤”。

小便淋。

用萎蕤一两、芭蕉根四两、滑石二钱,水煎,分三次服。

小便涩,发热口干。

用萎蕤五两,煎水服。

后虚肿。

用萎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水煎服。

附方 李明珍说: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

.....我常用来治虚劳寒热疟及一切不足的疾病,代替人参和黄芪,不寒不躁,效果很好,不仅仅能去风热湿毒而已。

这是前人还没有记述过的。

本草纲目·草部·黄精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补肝明目。

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

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

脾胃虚弱,体倦乏力。

用黄精、枸杞子等分,捣碎作饼,晒干研细,炼蜜调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本草纲目·草部·长松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仙茆。

生古松下,根色如荠,味似人参。

气味 (根)甘、温、无毒。

主治 风血宿疾,亦解诸虫毒。

验方中有“长松酒”,能滋补一切风虚。

附方 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

以上为一料,分成十剂收存。

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药。

经过一段时间后饮药酒。

本草纲目·草部·当归

〔李时珍〕 〔明〕

释名 亦名干归、山蕲、白蕲、文无。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血虚发热(困渴大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如作为热症而服白虎汤必致死亡)。

空当归身二钱(酒洗)。

棉黄氏一两(蜜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温服。

一天吃两剂。

此方名“当归补血汤”。

失血过多(伤胎、产后、崩中、金疮、拔牙等出血过多,心烦眩晕,不省人事)。

用当归二两、芎一两,每用五钱,加水七分、酒三分,煎至七成。

一天服两次。

鼻血不止。

用当归,焙干,研细。

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小便出血。

用当归四两,锉碎,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头痛欲裂。

用当归二两,加酒一升,煮成六合饮下。

一天服两次。

手臂疼痛。

用当归三两,切细,酒浸三天后饮之。

饮尽,再配药照饮,病好为止。

久痢不止。

用当归二两、吴茱萸一两,同炒香。

去掉茱萸,单以当归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胜金丸”。

大便不通。

用当归、白芷,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妇女百病。

用当归四两、地黄二两,共研细,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月经逆行,从口鼻出。

先以京墨磨汁服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三钱,加水一杯半,煎至八成,温服。

少女闭经。

用当归尾、没药各一钱,共研为末。

红化泡酒送下,一天服一次。

12、妇女脐下气胀,月经不调,常作呕,睡不好。

用当归四钱、干漆(烧存性)二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

小产后流血不止。

用当归一两、葱白一把。

每服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

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口噤欲死)。

用当归二两、芎一两,碎为粗末。

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煎至将干,加酒一碗再煎开水后温服。

过半小时,又服一次。

不过三、五服,即可见效。

此方名“神妙佛手散”。

子尚活,可保胎。

子已死,即产下。

产后血胀(腹痛牵引到胁痛)。

用当归二钱、炮干姜五分,研细。

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八成,放少许盐醋,热服。

产后腹痛如绞。

用当归末五钱,白蜜一合,水一碗,共煎,分二次服。

无效时,再服一剂。

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

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产后中风(口吐涎沫,手脚抽筋,不省人事)。

用当归、荆芥穗,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半,酒和童便各少许,共煎至七成灌服。

如能吞下,即可救。

小儿胎寒,好哭成。

用当归末一小撮(如小豆大)灌下,一心意昼夜灌三、四次。

小儿脐湿(或红肿,或出水,不早治,成脐风)。

用当归末敷搽。

加一点麝香更好。

又方:当归末、胡粉等分,和匀搽患处。

汤火伤溃烂成疮。

用麻油四两,煎当归一两至焦黄。

去渣留油,加入黄蜡一两,搅成膏。

等冷定后,取膏摊贴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