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玉女云为衣,飘摇不须捣。

空传岩下石,夜杵知谁抱。

清泉供浣濯,素月铺缯缟。

人世迫秋寒,处处砧声早。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苏辙〕 〔宋〕

上山苦饥渴,中道得寒泉。

举瓢石窦响,入口烦疴痊。

洑流去不见,落涧声锵然。

莫归复相值,相从下平川。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苏辙〕 〔宋〕

重重山前峰,上上终非顶。

行登众岭彻,始得山门迥。

高风惨多寒,落日侧先暝。

却视向所经,眇如在深井。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苏辙〕 〔宋〕

登封事已遥,大碑摧风雨。

灵坛久销秃,古木中梁柱。

峰峦至此尽,苍石无寸土。

俯视万仞高,悲辛但狂顾。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苏辙〕 〔宋〕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

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苏辙〕 〔宋〕

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苏辙〕 〔宋〕

岩窦有虚明,昽昽发晴晓。

真人无俦匹,窗下晨妆早。

门开秋雨入,室静长风扫。

绝迹杳难寻,朱颜未尝老。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苏辙〕 〔宋〕

苍壁上参天,微径随流水。

聱牙石齿乱,纷薄黄叶委。

牵攀不得上,颠仆几将止。

勉强终此行,更老知难至。

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

〔苏辙〕 〔宋〕

高岸为谷谷为陵,一时豪杰空飞腾。

身随造化不复返,忽若野雀逢苍鹰。

当年碑刻最深固,风吹土蚀消无棱。

遗文漫灭雨中迹,翠石断裂春后冰。

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征鞍凭。

书生耽玩立风雪,饥驴厌苦疲奴憎。

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缯。

不如好事孙太守,牛车徙置华堂登。

绕墙罗列耀圭璧,罢宴起读留宾朋。

却思遗迹本安在,原隰处处荒榛藤。

田夫野老谁复顾,鬼火夜照来寒灯。

废兴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

〔苏辙〕 〔宋〕

朝从径山来,泱莽径山色。

莫从湖上归,滉漾湖光碧。

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

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慄。

目向幽人青,颜从浊醪赤。

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

油然了无营,此意谁能诘。

嗟子别离久,欲往徒反侧。

留滞亦何为,空惊突深黑。

次韵子瞻游径山

〔苏辙〕 〔宋〕

去年渡江爱吴山,忽忘蜀道轻秦川。

钱塘后到山最胜,下枕湖水相萦旋。

坐疑吴会无复有,扁舟屡出凌涛渊。

今秋复入径山寺,势压众岭皆摧颠。

连峰沓嶂不知数,重重相抱如青莲。

散为云雾翳星斗,聚作潭井藏蜿蜒。

钦翁未到人迹绝,千里受记来安禅。

荒榛野草置茅屋,坐令海贾输金钱。

至今传法破烦恼,饱食过客容安眠。

解装投锡不复去,纷纷四合来乌鸢。

或言此处犹未好,海上人少无烦煎。

天台雁荡最深秀,水惊石瘦尤清便。

青山独往无不可,论说好丑徒纷然。

终当直去无远近,藤鞋竹杖聊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