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不要让歌伎玲珑来唱我的诗,我的诗大多是与你的离别词。 明天早上你我又要江边告别,月儿西落潮水涨平便是别时。


注释

重(chóng)赠:再一次赠别。原诗题下自注:“乐人商玲珑能歌,歌予数十诗”。 休遣:不要让。休,莫、别;遣,差遣。 玲珑:指唐代歌妓商玲珑。唐·白居易《醉歌》:“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别:一作“寄”。 明朝(zhāo):明天。 江头:江边,江岸。隋世祖《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潮平: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又叫满潮。唐·刘希夷《江南曲》之五:“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 去:离开。


简介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给挚友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诗。此诗描写了元白两人赠别前的情景和对赠别时的想象,真挚地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纯是口头语、眼前景,虽然语言浅显,内容单纯,但因为音韵上的反复,结构上的呼应,以及呼告语势与顶针修辞的运用,处处构成微妙的唱叹之致,产生一种萦回不已的余韵,生动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惋惜和惆怅之情。


赏析

清代盛传敏、王谦《碛砂唐诗》:闻家书有三折笔法,意在笔先,笔留馀意,故用力直透纸背。今读此篇首句,非意在笔先乎?意在笔先则此七字并未着墨也。次句似与上下不相蒙,实是轻轻一点墨矣。独至第三句正当用力取势,兔起鹘落之时,而偏用缩笔,只换“月落潮平是去时”结,非笔留意者乎?若拙手则必出锋一写,了无馀味,故知此道亦有三折法也。 清代何焯《唐三体诗评》:寄君诗则无非离别之辞,起下二句轻巧无痕。不忍更听,便藏得千重别恨。末句只从将别作结,自有黯然之味,正用覆装以留不尽。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一气清空如话。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首二句非但见交谊之厚,酬唱之多,兼有会少离多之意。故第三句以“又”字表明之,言明日潮平月落,又与君分手江头。灞岸攀条,阳关恹笛,人所难堪,况交如元、白乎?题曰“重赠乐天”,见临别言之不尽也。



别后西陵晚眺

〔元稹〕 〔唐〕

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

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

酬乐天重寄别

〔元稹〕 〔唐〕

却报君侯听苦辞,老头抛我欲何之。

武牢关外虽分手,不似如今衰白时。

寄浙西李大夫四首

〔元稹〕 〔唐〕

柳眼梅心渐欲春,白头西望忆何人。

金陵太守曾相伴,共踏银台一路尘。

寄浙西李大夫四首

〔元稹〕 〔唐〕

蕊珠深处少人知,网索西临太液池。

浴殿晓闻天语后,步廊骑马笑相随。

寄浙西李大夫四首

〔元稹〕 〔唐〕

禁林同直话交情,无夜无曾不到明。

最忆西楼人静夜,玉晨钟磬两三声。

赠乐天

〔元稹〕 〔唐〕

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

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

听妻弹别鹤操

〔元稹〕 〔唐〕

别鹤声声怨夜弦,闻君此奏欲潸然。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

〔元稹〕 〔唐〕

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

殷勤为报长安柳,莫惜枝条动软声。

杏花

〔元稹〕 〔唐〕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喜五兄自泗州至

〔元稹〕 〔唐〕

眼中三十年来泪,一望南云一度垂。

惭愧临淮李常侍,远教形影暂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