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第二十二则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 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梅尧臣《苏幕遮》一词有:“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句。刘熙载说:秦观一生似乎专学这种风格。按此,我认为:冯延巳《玉楼春》一词有:“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句,欧阳修一生似乎专学这种风格。


注释

梅尧臣【苏幕遮】(草):"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引此词云:"此一种似为少游开先。" 冯延巳【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蒲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人间词话·第二十三则

〔王国维〕 〔清〕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人间词话·第二十三则

〔王国维〕 〔清〕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人间词话·第二十四则

〔王国维〕 〔清〕

《诗 · 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人间词话·第二十五则

〔王国维〕 〔清〕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诗人之忧生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人间词话·第二十六则

〔王国维〕 〔清〕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间词话·第二十一则

〔王国维〕 〔清〕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人间词话·第二十则

〔王国维〕 〔清〕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人间词话·第十九则

〔王国维〕 〔清〕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人间词话·第十八则

〔王国维〕 〔清〕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人间词话·第十七则

〔王国维〕 〔清〕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