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黑姓蕃王身穿貂鼠皮袭,酒醉起舞得来彩缎锦绸。 关西老将惯于辛苦征战,年已老大仍然转战不休。


注释

黑姓蕃王:指统辖一方的少数民族王侯或高级将领。黑姓,西突厥的一个部族,唐开元、天宝时代,西突厥分为黄姓、黑姓两部。这里未必是确指,当泛指某少数民族将领。 貂鼠裘:貂鼠皮制成的袍子。 葡萄宫锦:绣有葡萄图案的丝织品。宫锦,宫中特制或仿造宫样所制的锦缎。 醉缠头:唐人宴会时,常酒酣起舞,赠舞者以缠头。缠头,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汉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 苦战:拼死战斗。 行兵:统兵作战。


简介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能”,主要不是说具有能力,而是说其不得已。一个“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七十”,写出了老将年迈而非确指。“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适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诗中仅把两种鲜明对照的现象作客观罗列,而写的实际是诗人所感。 岑参这篇作品以自己边地所见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样,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醉戏窦子美人

〔岑参〕 〔唐〕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秋夜闻笛

〔岑参〕 〔唐〕

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

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唐〕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江行遇梅花之作

〔岑参〕 〔唐〕

江畔梅花白如雪,使我思乡肠欲断。

摘得一枝在手中,无人远向金闺说。

愿得青鸟衔此花,西飞直送到我家。

胡姬正在临窗下,独织留黄浅碧纱。

此鸟衔花胡姬前,胡姬见花知我怜。

千说万说由不得,一夜抱花空馆眠。

感旧赋附歌

〔岑参〕 〔唐〕

东海之水化为田,北溟之鱼飞上天。

城有时而复,陵有时而迁,理固常矣,人亦其然。

观夫陌上豪贵,当年高位,歌钟拂天,鞍马照地,积黄金以自满,矜青云之坐致,高馆招其宾朋,重门叠其车骑。

及其高堂倾,曲池平,雀罗空悲其处所,门客肯念其生平?

已矣夫!

世路崎岖,孰为后图?

岂无畴日之光荣,何今人之弃予。

彼乘轩而不恤尔后,曾不爱我之羁孤。

叹君门兮何深,顾盛时而向隅。

揽蕙草以惆怅,步衡门而踟蹰。

强学以待,知音不无。

思达人之惠顾,庶有望于亨衢。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岑参〕 〔唐〕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过燕支寄杜位

〔岑参〕 〔唐〕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春兴戏题赠李侯

〔岑参〕 〔唐〕

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

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戏题关门

〔岑参〕 〔唐〕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秋思

〔岑参〕 〔唐〕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