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木部·木兰

释名 杜兰、林兰、木莲、黄心。

气味 (皮)苦、寒、无毒。

主治 赤疱酒、痈疽水肿,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本草纲目·木部·槐

〔李时珍〕 〔明〕

气味 槐实:(按:亦称槐角)苦、寒、无毒。

槐花:苦、平、无毒。

槐叶:苦、平、无毒。

主治 木皮、根白皮: 中风身直,有能转动。

用槐皮(黄白者)切细,加酒或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风虫牙痛。

用槐树白皮一把,切细,加酪一升煮过,去渣,放一点盐,含漱。

蠼螋恶疮。

用槐白皮浸醋中半日后洗患处。

槐叶: 肠风痔疾。

用槐叶一斤,蒸熟晒干,研为末,煎饮代茶。

久服还能明目。

鼻气窒塞。

水煮槐叶,五升煮成三升,加入葱,豉调和,有煎饮。

槐枝: 风热牙痛。

用槐枝烧,烙痛处。

血崩、白带。

用槐枝烧灰,每服一匙,饭前服,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阴疮湿痒。

用槐枝煎水热洗。

槐花: 鼻血不止。

用槐花、乌贼骨等分,半生半炒,研为末,吹入鼻内。

吐血不止。

用槐花烧存性,加麝香少许,研匀,糯米汤送服三钱。

咯血、唾血。

用槐花炒过、研细,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服药后须静卧一、二小时。

尿血。

用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淡豉汤送下。

立效。

屙血。

用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送服一匙。

又方:用柏叶三钱,槐花六钱,每日煎汤服。

又方:用槐花、枳壳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二钱。

妇女漏血。

用槐花烧存性。

研为末。

每服二、三钱,饭前服,温酒送下。

中风失音。

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

痈疽发背(凡中热毒,眼花头晕,口干舌甘,心惊背热,四肢麻木,觉有红晕在背部)。

用槐花一堆,炒成褐色,泡好酒一碗中,乘热饮酒,汗出即愈,如未退,再炒一服。

必愈。

疔疮肿毒。

用槐花微炒,核桃仁二两,放入酒一碗中煎开多次,热服。

疮未成者二、三服,疮已成者一、二服,即可见效。

白带不止。

用槐花(炒)、牡蛎(煅),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酒送下。

槐实: 肠风泻血。

用槐角(去梗,炒)一两,地榆、当归(酒焙)、防风、黄芩、枳壳(麸炒)各半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槐角丸”。

大肠脱肛。

用槐实、槐花等分,炒为末,蘸羊血炙熟吃(用猪肾去皮蘸末炙熟吃亦可),以酒关下。

内痔、外痔。

用槐角一半,捣成汁,捣成汁,晒,浓,取地胆为末,同煎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水送下。

作丸时,也作成挺子,纳肛门内。

地胆末可用苦参末代替。

目热昏暗。

用槐角、黄连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浆水送下。

每天二次。

大热心闷。

用槐角烧为末,酒送服一匙。

本草纲目·木部·辛夷

〔李时珍〕 〔明〕

释名 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按: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鼻渊、鼻塞。

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本草纲目·木部·沉香

〔李时珍〕 〔明〕

释名 沉水香、蜜香。

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

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

南越志言交洲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

梵书名阿迦卢香。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

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

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附方 诸虚寒热,冷痰虚热,冷香汤。

用沉香,附子(炮)等分,水一盏,煎七分,露一夜,空心温服。

胃冷久呃。

沉香,紫苏,白豆蔻各一钱,为末。

每柿蒂汤服五七分。

本草纲目·木部·丁香

〔李时珍〕 〔明〕

释名 丁子香、鸡舌香。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突然心气痛。

用丁香末,酒送服一钱。

干霍乱(不吐不泻)。

用丁香十四枚,研为末,开水一碗送下。

不愈再服。

小儿吐泻。

用丁香、桔红等分,加炼做成丸子,如黄豆大,米汤送服。

如呕吐不止,可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钱,泡姜汁中一夜,晒干为末,以姜汁调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

每服适量,姜汤送下。

婴儿吐乳,粪呈青色。

用乳汁一碗,放入丁香十枚、陈皮(去白)一钱,煎开多次后,细细送服。

胃冷呕逆。

用丁香三个、陈桔皮一块(去白,焙干),水煎,乘热服。

朝食暮吐。

用丁香十五个,研为末,加甘蔗汁、姜汁调成丸了,如莲子大,口中噙咽。

反胃,气噎不通。

用丁香、木香各一两,每取四钱,水煎服。

妇女崩中。

用丁香二两,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妇女难产。

用丁香三十六粒、乳香三钱六分,共研为末,加活兔胆同捣,作三十六丸。

每服一丸,好酒化下,此方名“如意丹”。

鼻中息肉。

用棉裹丁香塞鼻内。

唇舌生疮。

用丁香研末,棉裹含口中。

乳痛。

用丁香研末,水送服一匙。

附方 丁香的药用部分是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

干燥花蕾,亦称公丁香。

干燥果实,亦称母丁香。

本草纲目·木部·芜荑

〔李时珍〕 〔明〕

释名 荑.无姑.木名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脾胃有虫,食即痛。

面黄无色。

用芜荑仁二两,和面炒成黄色,研为末。

每服二匙,米汤送下 杀体内寄生虫。

用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

久泄,气多粪少。

用鞠荑五两,捣为还想,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日空心于饭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

婴孩惊风后失声。

用芜荑、神曲、麦蘖、黄连各一钱,分别炒过,共研为还想,加猪胆汁调糊做成丸子。

如黍米大。

每服十丸,木通汤送下。

虫牙作痛。

作芜荑仁放蛀齿孔中,很有效。

腹中鳖瘕(平时好酒,血入于酒,则为酒鳖。

平时多气,血凝于气,则为气鳖。

虚劳痼冷,败血杂痰,则为血鳖。

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人咽,下蚀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或如钱)。

用芜荑炒过煎汤服,同时服暖胃、益血、理中的药物乃可治。

若服雷丸、锡灰之类,是不会见效的。

本草纲目·木部·筒桂

〔李时珍〕 〔明〕

释名 筒桂、小桂。

气味 (皮)辛、温、无毒。

主治 养精神,和颜色。

本草纲目·木部·桂

〔李时珍〕 〔明〕

释名 筒桂、小桂。

气味 (皮)辛、温、无毒。

主治 养精神,和颜色。

本草纲目·木部·秦皮

〔李时珍〕 〔明〕

释名 石檀、盆桂,苦树、苦枥。

气味 (皮)苦、微寒、无毒。

主治 赤眼生翳。

用秦皮一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七合,澄清后,每日煎温洗眼。

此方中亦可加滑石、黄连等分。

眼睛突然肿痛。

用秦皮、黄连各一两,苦竹叶半升,加水二升半,煮成八合,饭后温服。

眼长挑针。

用秦皮锉细,和沙糖水同煎,调大黄末一钱服,微泻见效。

“ 血痢多年。

用秦皮、鼠尾草、蔷薇根等分,水煎,去渣,再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六丸,一天服二次。

亦可煎服。

本草纲目·木部·杉

〔李时珍〕 〔明〕

释名 杉、沙木。

气味 杉材:辛、微温、无毒。

主治 脚气肿满。

用杉木节一升、桔叶(切细)一升(无叶可用皮代)、大腹槟榔大一枚(连子打碎),童便三升,共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若初服即见效。

则不必再服。

此方名“杉木汤”。

臁疮黑烂。

用多年老杉木节,烧灰,麻油调匀,布包贴患处,数次即愈。

肺胸痰滞。

用杉木悄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米汤送下。

一天服四次, 小儿阴肿。

用老杉木烧灰,加腻粉,调清油敷涂。

杉皮:刀伤、汤火伤。

取老树皮烧存性,研末敷搽。

或调鸡蛋清涂搽。

杉叶:风虫牙痛(同芎、细辛煎酒含漱)。

本草纲目·木部·松

〔李时珍〕 〔明〕

释名 松膏、松肪、松胶、松香、沥青。

气味 松脂:苦、甘、温、无毒。

松节:苦、温、无毒。

松叶:苦、温、无毒。

松花:甘、温、无毒。

主治 关节酸疼。

用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炼酥三升,搅稠。

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

一天服在次。

服药期间,以面食为好。

忌食血腥、生冷、酸物。

百日病愈。

肝虚目泪。

用炼过的松脂一斤、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频饮。

妇女白带。

用松香五两、酒二升,煮干,捣烂,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风虫牙痛。

把松脂在滚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

龋齿有孔。

有棉裹松脂塞孔中。

久聋不听。

用炼松脂三两,巴豆一两,和捣成丸,薄棉裹定塞耳中,一天二次。

一切肿毒。

用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患处。

疥癣湿疮。

有松香研为末,加轻粉少许,先以油涂疮上,再撒上药末。

几次即见效。

阴事宜湿痒。

用松香末卷入纸筒内,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令纸筒燃烧滴油,取油搽患处。

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处洗净。

松节: 关节风痛。

用松节(按:即松的茎干上的瘤状节)泡酒,每服一俣,一天服五、六次。

转筋挛急。

用松节一两,锉细,加乳香一钱,慢火炒焦,出火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热木瓜酒调下。

风热牙痛。

有油松节如枣大一块,切碎,加胡椒七个,浸热酒中,乘热再加飞过的白矾少许,即取以漱口,一、五次后见交。

又方:用松节二两、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煎汤漱口,热漱冷吐。

反胃吐食。

用松节煎酒细饮。

跌扑伤损。

用松节煎酒服。

松叶: 预防瘟疫。

有松叶切细,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时疫。

中风口邪。

有箐松叶一斤,捣成汁,放酒中浸两宿,又在火旁取温一宿,初服半升,渐加至一升,以头面出汗为度。

关节风痛。

用松叶捣汁一升,在酒在升中浸七日,每服一合。

一天服三次。

脚气风疮。

用松叶六十斤,锉细,加水四石,煮成五斗,和米五斗照常法酿酒。

七日后,取酒饮,以醉为度。

风牙肿痛。

有松叶一把、盐一合、酒二升,共煎含漱。

大风恶疮。

用松叶二斤、麻黄(去节)五两,锉细,泡酒二斗中。

几日后,每次温服一小碗,服至见效为止。

阴囊湿痒。

用松叶煎汤多洗。

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