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自题河桥梦影图。光绪乙酉秋奉先太夫人柩附粮艘南归,于黄河北岸守候盘坝。重九前二夕有异梦,见元配何夫人布衣青鞋,翩然入舟,默无一语,旁置铜盘及白履一双。内兄少庵亦至,曰:妹夫喜也。余瞿然而觉。时族叔薇卿同舟,呼而告之,曰:殆有再生之缘乎。后属洪毅夫同年作图识之。终竟无验。余老矣,及泉相见之期日近,追纪其事,弥叹人闲泡幻真不可思议者。时戊辰七月

碧海心长,稠桑影短,回思梦境无端。

一语难申,惟余脉脉相看。

玉箫猜拟重逢约,赚韦郎、到老凄然。

剩尘纨。

月黯河桥,画意荒寒。

同谐吉兆终成幻,更履霜入操,承露移盘。

翻覆沧桑,徒惊何世人闲。

白头今日如仍对,怕鸱夷、料理都难。

只魂牵。

先垄松楸,江上青山。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迷神引·饯金篯孙南归

〔夏孙桐〕 〔清〕

脉脉乡心春帆路。

盼入素秋凉浦。

连烽未息,且离筵阻。

警西风,莼鲈愿,漫轻误。

南雁随阳翼,堕烟雾。

珊澥渔竿拂,问巢父。

岁月编摩,槁项同辛苦。

卷压归装牛腰数。

史亭高筑。

宝残帚,千金护。

小长芦,烟波杳,唤鸥鹭。

今夜当窗月,杯共注。

衰杨何堪折,断肠处。

寿楼春·题吕桐华夫人清声阁填词图

〔夏孙桐〕 〔清〕

迟箫声台边。

又清商暗谱,惊换芳年。

往事倾茶雠字,对花裁笺。

愁思紧,凄繁弦。

听唳霜、飞鸿遥天。

便翠岭秋深,红桑地老,歌韵带幽燕。

风帘静,双凭阑。

扫青棠旧迹,空长苔斑。

岁暮江梅谁寄,楚英加餐。

长梦忆,南朝山。

笑画眉、人偕华颠。

只萧瑟词心,鸱夷未还水云宽。

霜叶飞·戊辰重九江亭登高,归检尘箧,有数年前挈家人来游未成词稿,补完之。仍用梦窗韵

〔夏孙桐〕 〔清〕

倦游陈绪。

惊衰鬓、萧辰来抚秋树。

有情山色尚窥廊,遥翠晴如雨。

试目极、冲寒断羽。

风霜回换成今古。

笑袖上黄尘,涴到酒痕深,黯淡不分缁素。

僧舍半日偷闲,香残荈冷,问谁糕字同赋。

每怜儿女解沧桑,事往鹃魂语。

渺城角、炊烟似缕。

斜阳车马荒陂去。

更万芦,萧萧外,泪滴新亭,倚阑高处。

霜花腴·彭刚直墨菊

〔夏孙桐〕 〔清〕

赋秋倦笔,对冷缣、偏惊满纸风霜。

花淡人豪,墨浓枝瘦,传神妙与相当。

醉毫有芒。

问傲姿、原薄铅黄。

向东篱、吊屈哀荆,定知诗里感柴桑。

千幅画梅名世,看森森铁石,妩媚心肠。

倾国难逢,英雄同调,一般寄托幽芳。

故家径荒。

望雁峰、乔木凄凉。

剩芸绦、护取秋容,魏公题字香。

燕山亭·和道君北行见杏花作

〔夏孙桐〕 〔清〕

芳讯天涯,停马问春,帘外村醪谁注。

零乱路枝,雾鬓风鬟,争似绮窗儿女。

倦客惊心,易枨触、江南烟雨。

清苦。

是二月韶光,冷朝暄暮。

弥望麦秀郊原,更举目何堪,断肠人语。

愁红一色,旧日繁华,依依上林深处。

燕子无聊,飞絮里、几番来去。

休据。

春梦好、赚人轻做。

湘江静·纪梦。天孙渡河前三夕,余病始闲,梦见一廨前鼓钹喧阗,作鱼龙曼衍之戏。随之游行,所经通衢荒旷,道旁二三老者向余诵数语,谓此道咸闲人所作湘江静词,有可慨者。余亦未悉所诵,漫应之曰:梅溪旧作原凄楚之音也。既而百戏纷集,招摇而过,最后童子持纸彩为花,愈繁夥,愈幺细,渐至若有若无,衰草凝烟,前望似已无路,惘惘而寤。即以梅溪原韵纪之

〔夏孙桐〕 〔清〕

望里银河沈暗浦。

倦匡床、剩炎犹驻。

迷离梦景,虫沙证劫,诉谁家愁句。

陌上沸鱼龙,一波见、一波旋去。

行人渐少,郊磷自青,荒烟外,是何处。

病魄苏,秋绪苦。

漫低徊、蓟丘云树。

龙蟠气尽,乌啼夜冷,警凄清笳鼓。

烛剪怕重昏,扑窗听、乱虫如雨。

孤吟到老,闲居赋了,芜城又赋。

燕归梁·史馆东轩海棠二株,一生一枯,憔悴久矣。今年花特盛,已萎者亦新枝勃发,嫩蕊含烟。右衡昔居轩中,墓草已宿,对花慨然,为赋此解

〔夏孙桐〕 〔清〕

忽忽韶光似梦中。

又花发,粉墙东。

琼枝新茁转葱茏。

香魂返,蕊珠宫。

满庭葵麦还撩乱,觅花下,故人踪。

残芳偏傍夕阳红。

惜丝鬓,负春风。

燕归梁·双凤砚斋杏花

〔夏孙桐〕 〔清〕

花下移尊趁闹春。

午风定,息芳尘。

绛英点点衬苔茵。

春留得,尚三分。

百年余艳虬枝古,王谢燕,往来频。

倚阑几换玉楼人。

还倩影,对斜曛。

淡黄柳·和白石

〔夏孙桐〕 〔清〕

春尘浩漠,骄马章台陌。

怎怪离人心独恻。

大半倡条冶叶,飞燕归来未曾识。

旧垆寂。

年年醉寒食。

早烟冷,五侯宅。

看东风、物外留春色。

尚恋轻阴,絮绵飘砚,芳草闲门更碧。

斗百花·闰花朝

〔夏孙桐〕 〔清〕

二月燕山寒冱。

常惜东风来暮。

今年两遇花朝,禁火才过百五。

消息阴晴,饧箫声暖铜街,彩缕烟笼芳树。

春色平分处。

老爱春迟,驹隙看花如雾。

春纵暂留,人不少年重度。

拾翠归来,多情杏屋明蟾,还劝玉尊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