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十月十四夜月下

〔郑孝胥〕 〔清〕

天王乃见幽,毕世意不展。

疑狱卒难明,孤臣涕空泫。

廉惠卿属题其配吴芝瑛手书楞严经

〔郑孝胥〕 〔清〕

多才真坠落,何数堪自度。

云何谤汝随,正坐高名故。

谢庭传家学,四海惊咏絮。

工书亦茂漪、簪花足天趣。

伤心古怀抱,好事表秋墓。

谁知挂弹章,虽解有馀怖。

写经信宏愿,佛力必潜护。

因思起浮图,更借湖山助。

世人方造业,自谓殊不误。

是非置勿辨,功德积有素。

书成定圆满,巧腕生妙悟。

他年比彩鸾,唐韵难独步。

题杨叔峤书迹二首

〔郑孝胥〕 〔清〕

诸郎坐热中,骈戮空召乱。

温雅如杨公,何为及此难?

题杨叔峤书迹二首

〔郑孝胥〕 〔清〕

戊戌七月间,独宜用裕禄。

吾谋卒不遂,野寺馀一哭。

季直之子怡祖十二岁赋登塔诗曰凭栏词客招新月隔岸渔翁唱晚烟季直自作诗曰阿翁十二始为诗今汝追翁欲及之愿汝立身求学问要如登塔最高时又为怡祖请余书扇乃赋此遗之

〔郑孝胥〕 〔清〕

老夫恨不学,无术返童幼。

儿曹能自前,奚翅与我寿。

啬翁无穷意,岁月苦难究。

迟迟出定论,晚子殆天授。

自吾见怡祖,喜子劲在后。

不愁强弩末,再厉端可彀。

晚烟新月作,思致绝隽秀。

家学不独诗,风气果已就。

几道见和留髭诗易韵答之

〔郑孝胥〕 〔清〕

华风不喜须,所见等妇孺。

云何作官人,威仪必先具。

西俗老去髯,颔雪意若恶。

陶斋每见嘲,还童殊可慕。

今年毛绕涿,颜鬓不容驻。

汉廷方用少,我意难诡遇。

唯堪助苦吟,撚断亦风趣。

严侯早相许,爱重及迟暮。

相看虽未衰,玉貌殆非故。

寻芳更载酒,春至勿自误。

窥君珠饰帽,绝叹美无度。

留髭以下己酉

〔郑孝胥〕 〔清〕

五十始有髭,见事良已晚。

留之定何取,每顾辙自哂。

拂唇颇不耐,竟日手勤撚。

旁人知讳老,熟视谬称善。

回思兵间日,身手绝精悍。

乞归三载中,花落云雨散。

当时若有靳,用意乃至浅。

少年既坐误,短景何足算。

青山对沧浪,世态凡几变。

赠高啸桐

〔郑孝胥〕 〔清〕

吾侪各垂老,畺桂性愈辣。

固知不可口,安得变甘滑。

无言人已憎,何苦更强聒。

此行君勿悔,惜玉宁避刖。

苟求心所安,得失等毫末。

暂游尘土中,益觉江海豁。

天寒病初起,养气幸勿忽。

赠高啸桐

〔郑孝胥〕 〔清〕

诗书鲠胸中,何地堪一吐。

使子居谏官,奸佞必败露。

忽闻试第一,彼族乃凶惧。

邪正不两立,事急复奚顾。

居然置勿用,遮日手可怖。

于君究何损,微哂就归路。

端人遂裹足,所系岂细故。

韬庵属题董元宰书迹卷子高江村所藏,号‘金沙帖’

〔郑孝胥〕 〔清〕

书家变法法益新,近代惟有杨少师。

鸿堂著录信具眼,晋唐格辙如见嬉。

鲁公清真未险绝,独取米老吾犹疑。

又闻香光晚年语,甘从公权背献羲。

始知避滑必就涩,自讽所短非吾欺。

诸城继作欲变董,持比登善防浇漓。

坚实板鞭谁辨此,笔前未免惭疲羸。

区区分别皆妄凿,强向故纸评妍媸。

韬庵多艺书犹擅,我亦学步聊追随。

何当掷笔睨天际,胸无古人任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