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译文

不要让琐碎的事情影响真实的感情,只需随遇而安,顺从命运,我便能取得胜利。 战斗结束后,将战利品分为白色和黑色两部分,棋盘上又有哪里输过呢?


简介

这是一首格调清新、兴味盎然的七绝小诗。诗虽短,却在中国围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管窥中国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维方式,进而透视通过围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从诗中不难看出:诗的一开头,作者就将围棋定位为“戏事”,在王安石看来,弈棋,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犯不着较真。他认为,所谓的“真情”才是最重要的。首句中,对“戏事”与“真情”的取舍十分明朗,而一个“莫将”,更是强调了这种态度的坚决。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第二句才自我陶醉似的说:“且可随缘道我赢”。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种胜负不萦于心的超脱境界,而事实上,却恰恰是他太在意胜负了。这和苏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对胜负,苏轼看得淡、看得开,只要沉浸在围棋的乐趣中,胜败输赢都可不必挂怀,但他对胜负的事实本身还是尊重的。王安石则不然,对于他,胜负是可以随意地“判定”的。“道我赢”,一个“道”字,恰好说明事实上作者是输了。既然输了,还偏偏要说,可以算作是自己赢了。试想,若是真的淡泊胜负,何至于要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输棋解嘲呢?由此可见,前面之所以将围棋目为游戏之事,也不过是他自己棋力差,心虚而已。 诗的结尾,是王安石对围棋的理性认识,也是他为自己“淡泊胜负”所找的理由。既然一局棋罢,黑白棋子装入奁(即棋罐)中,空空如也的棋枰上便什么都没有了。是非成败,转头即空,哪还有什么分别?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围棋,在包括王安石在内的许多文人那里,只是“小道”,只是一种玩物而已,只要自己高兴,胜负成败都可以亵渎。在这些文人看来,下棋,不过是自己显示逍遥闲适的手段罢了。文人尚且如此,轮到帝王那里,像康猧乱局之类的事又何足为怪?



题画扇

〔王安石〕 〔宋〕

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

青冥风露非人世,鬓乱钗斜特地寒。

〔王安石〕 〔宋〕

黄粱欲熟且留连,漫道春归莫怅然。

蝴蝶岂能知梦事,蘧蘧飞堕晚花前。

清明

〔王安石〕 〔宋〕

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秋千寂寞垂。

人与长瓶卧芳草,风将急管度青枝。

东冈

〔王安石〕 〔宋〕

东冈岁晚一登临,共望长河映远林。

万窍怒呺风丧我,千波竞涌水无心。

春郊

〔王安石〕 〔宋〕

青秧漫漫出初齐,鸡犬遥闻路却迷。

但见山花流出水,那知不是武陵溪。

歌元丰五首

〔王安石〕 〔宋〕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歌元丰五首

〔王安石〕 〔宋〕

放歌扶杖出前林,遥和丰年击壤音。

曾侍土阶知帝力,曲中时有誉尧心。

歌元丰五首

〔王安石〕 〔宋〕

湖海元丰岁又登,稆生犹足暗沟塍。

家家露积如山垄,黄发咨嗟见未曾。

歌元丰五首

〔王安石〕 〔宋〕

露积成山百种收,渔梁亦自富虾鳅。

无羊说梦非真事,岂见元丰第二秋。

歌元丰五首

〔王安石〕 〔宋〕

水满陂塘谷满篝,漫移蔬果亦多收。

神林处处传箫鼓,共赛元丰第二秋。